李勇
(遵義醫科大學 貴州遵義 563000)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對學生身體素質和體育素養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高。其中,大學體育教學對學生身體素質以及體育素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培養綜合性發展型人才的重要環節。如今,在互聯網紀元到來之時,對新時代體育教學要求其在課程設計與安排、教學內容及課外延伸方面都要更加多元化、多層次、多角度,這需要體育教師掌握多種教學手段,以應對當代體育教學的需要。
近年來,發生了多起高校學生運動猝死的事件,引發了公共關注,進一步使人們把關注點放在高校體育教學上。2004年,一名21歲高校生學在昆明高原半程馬拉松中昏倒后送醫搶救無效死亡;2019年10月23日,柳州一高校學生在體測后猝死。這樣的新聞報道數不勝數,也有很多專業人士指出學生猝死的主要原因為存在先天性身體疾病和長時間不運動身體素質較差。這些報道也不斷推動公眾對于高校生的身體素質的進一步關注。
互聯網紀元的開始,給傳統的體育教學帶來了猛烈的沖擊,如何利用互聯網的高效和便捷來為教學服務成為高校教師必須要解決的難題。另一方面,成長于互聯網時代的高校學生,具有著對互聯網信息敏銳的觸覺和靈活的互聯網思維,這都要求高校體育教學必須面對新的形勢做出相應調整和改變。
很多高校的體育教學延續舊的課程設計,內容守舊缺乏新意,教學內容枯燥乏味,對學生吸引力很弱。高校體育教學急需創新形式和方式方法,改變固有的教學思維,努力給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加強對于記憶的刺激,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其次,部分高校的體育課程不能兼顧學生個人的興趣,由于師資等方面的限制,使學生不能在喜歡的方面進行學習。最后,在考核方式上存在著過于死板、靈活性差的問題,高校體育的考核也應做出一定的改變??傮w來說,現有體育教學存在一些不盡人意之處。
當代高校學生與網絡的聯系比以往的高校學生更加密切,學生傾向于利用網絡來發表自己的觀點和選擇,這為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帶來新的契機。一方面,高??梢猿浞掷镁W絡對高校體育課程進行優化,如利用網絡投票讓學生選出喜歡的課程,利用網絡對高校體育課程進行評分和提建議,利用網絡進行線上選擇體育課程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網絡的便利對一些課堂進行記錄和保存,便于請假的同學和掌握不熟練的同學進行課下學習。在最近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網絡授課成為一種常態,這也提示教師要進一步將這種網絡便利應用于日常教學中。
在課程設計上,要注意到學生的需求,創新課程設計,使課程安排呈現多元化態勢,避免課程設計上的單一化。要關注學生的興趣所在,同時考慮到哪些高校體育課程可以一直延伸至生活。在課程內容上,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教學方法的多樣化,避免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這需要一線教師和課程設計的教師多關注學生的想法,多吸取來自學生的合理建議,并在授課中進行實踐。在課程考核上也要避免過于死板,在考核方式和考核時間安排上要更加靈活。在課程安排上,可以參照體育強校清華大學,體育課主張實行“三自主”選課形式:學生可以在一定的條件下,自由選擇課項、上課時間和任課教師。這種教學模式充分尊重了學生的興趣,增強了靈活性。
在新時期,大學體育教育教學應該根據不同學生的身體情況和學習進度,更好地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以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高校應該對體育課程教材內容進行適當擴充,增加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并積極開展多種體育活動,在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學生體育學習的參與程度,進而實現增強學生體育素養和身體素質的目標。另外,為了進一步提高大學體育的教學質量,可以將體育游戲有機地結合到實際的體育教學當中,這有利于大學體育教學效果的提升,從而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有效提高。
開展體育課程的終極目的并不是幫助學生通過《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而已,從而完成學業任務。高校體育課程的終極目的應該是幫助學生增強體質,并進一步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爭取能夠讓學生受益一生。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應該是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而服務。例如,在清華大學體育教學貫穿整個大學生活,棒球、藤球、射擊、射箭、跆拳道、滑輪、武術、飛鏢、瑜伽、空竹、定向越野等,共有50多門課可以選擇,清華大學利用豐富的課程安排和嚴格的考核制度將體育作為一種習慣進行培養,使體育精神留在每一個清華學子身上,使良好的習慣在清華學子的心中萌芽。很多高校的大學體育課程流于形式,缺乏延伸性,難以將課程培養成愛好,再從愛好進一步發展為終身受益的習慣。要想做到這一點需要雄厚的體育師資、良好完備的運動設備、充足的資金支持,以及良好的網絡技術力量支持,需要高校、當地政府、教師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互聯網+教育”是教育的大趨勢,它可以給高校體育教學帶來很多便利之處,但是也要看到網絡是把雙刃劍,同樣也有弊端。有的高校把晨跑作為平時的體育課程的一項成績,并利用在操場設置機器進行打卡,但在實行過程中往往出現一個同學帶著多部手機打卡,這就違背了高校進行考核的初衷。這就需要高校不斷優化考核方式和手段,使課程達到原本的目的。在改革中要明白現實教學也非常重要,高校利用獎勵機制調動教師的積極性,高校教師要始終注重教學的質量。同時高校要明確現實授課在大學體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以現實授課為主,網絡授課為輔。這是由體育教學的獨特性決定的,體育教學是以實踐或技能教學為主,而非理論教學占主導地位。
在課程設計上要適當凸顯地方特色,體現當地文化,如長安高校的大一體育課程中就有關于安塞腰鼓的課程,充分凸顯了西安當地的特色。東北的高校會開設一些滑雪、滑冰的課程,也凸顯自己的地方特色。其次不可忽視的是,體育本身就與其他學科有諸多的交叉之處,這些交叉之處也可以爭取進入高校體育教學的內容中,比如有的舞蹈對于學生的吸引力強,而且對于身體的鍛煉效果也很好。這一點在中小學體育改革中應用較多,如內蒙古的中小學會將蒙古舞(安代舞)列入體育課程內,既提高了對學生的吸引力,也利于對學生的體育鍛煉。再比如上海的中小學會將交際舞列入體育課程內,也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總之,互聯網與體育教學相結合,不僅可以提高大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還可以提高大學體育教學的效率,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都有重要的作用,實現了真正的大學體育教學改革。高校體育教師應采取有效的對策,通過轉變體育觀念、豐富課程內容、構建科學全面的評價體系及應用現代化教育技術等方法,實現大學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推動大學體育教學改革的穩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