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枝 張凱凱 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
在2020年春節期間,一場突然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導致人們的生活節奏出現混亂。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全國開始限制出行,人們禁止隨意出入小區和村莊,人們開始過起了足不出戶的生活[1]。在今年,疫情還處于反復出現的狀態中,并且產生了新的變異毒株,導致很多學校做出延期開學或是放假決定。在這期間,各個學校都開展了線上教學等多種教學形式,體育教學也是如此。在后疫情時代,需要理清體育教學治理質量的公共邏輯,找到提升體育教學質量路徑,為我國推動健康中國的發展提供一定幫助。
在經過新冠肺炎疫情的刺激之后,學校體育教學質量治理邏輯發生了一定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隨著疫情的到來,所有人都更為關注健康問題。在后疫情時代為了防止疫情反復出現的情況,學校體育教學質量治理需要抓住這樣的機會,在體育教學中促使學生更為深刻的認識到健康教育對自身的重要性[2]。具體而言,在體育教學中,不僅需要教授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疾病防治知識以及一些衛生知識等,還需要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等,促使學生能夠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掌握正確的鍛煉方法。另外,還需要在體育教學中加入生命教育內容,使得生命教育能在疫情期間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在后疫情時代,新冠肺炎疫情并沒有消失,而是隨時都有可能出現小規模爆發。所以在這一時期,在體育教學質量治理中需要開展預防疫情的健康教育。在體育教學中,時刻提醒學生不能因為疫情的暫時控制而掉以輕心,要養成好的生活習慣,避免自己感染新冠病毒。只有時刻提醒學生做好疫情防控,才能夠促使學生對新冠肺炎疫情防護的重視程度得到提升,從而促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自覺養成好的生活習慣,防止疫情反復[3]。因此,在體育教學質量治理中,需要開展健康教育。
在對人身體健康產生的影響因素中,行為和生活方式占據了其中的大部分,因此需要學校和家庭聯合起來,學校體育教學才能夠真正落到使出,有效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在當前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情況下,在體育教學質量治理中只有更為重視以及不斷展開健康教育,才能夠在保障學生身體素質的基礎上,促使學生掌握更多健康知識和體育技能,從而更好的面對疫情。
在疫情期間,學校暫緩返校。為了實現“停課不停學”的目標,各個學校展開了線上體育教學課程,打卡體育課、線上運動作業以及體育云競賽等成了各個學校開展體育教學的重要方式。但是在這樣線上體育教學背后,存在著十分嚴重的形式化、落實不足的問題。根據中國教育科研究院的事件調查數據現實,在線上體育教學方面,只有不到一半的學生能夠每天堅持對線上體育課程進行打卡,同時體育教學效果也無從考察。在這其中,既有學生本身參與到體育學習中的積極性不足因素,也有體育教師線上教學方式較為單一,信息能力較弱等因素[4]。隨著進入到后疫情時代,各個學校陸續開學,線上教學開始轉變到線下。但是相較于兩種體育教學方式,線上教學具有線下教學不具備的延伸性、便捷性等優勢。但是在后疫情時代,還需要對如何充分利用線上教學優勢為線下教學提供幫助進行研究,但是在此之前需要對線上教學流于形式,監管不足問題進行解決。
隨著我國對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的不斷推進,學校體育教學壓力不斷提升。首先,因為新冠肺炎疫情,人們對自身身體素質的提升更為關注,希望通過體育鍛煉來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以及免疫力[5]。因此,學校的體育教學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和政策支撐,無論是學生家長還是社會輿論都希望學校體育教學能夠促使學生身體素質得到提升,能夠更好抵御新冠疫情,甚至一些人將學校體育教學上升到了能夠幫助我國實現強國強種的層面。其次,在對新冠疫情嚴防死守的形勢下,如何在防控疫情的基礎上提升體育教學之質量是學校需要解決的問題。具體體現在,在體育教學中,不僅需要學生之間能都保持一定的距離,但是又要在這樣的基礎上提升一些需要學生進行近距離接觸的體育項目教學質量。最后,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存在,使得學生在學校之外不能夠進行有效鍛煉,導致一些學生出現了“跑不動”等情況,而體育教師在保證學生身體安全的要求下,不敢去要求學生進行大量鍛煉,這樣就導致體育教學質量下降。
在2020年8月,我國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聯合發布了《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意見》[6]。在該文件中指出,要推動學生體育鍛煉和文化學習的均衡發展,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學校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防空要求下的不聚集以及封閉管理,所以無法在校內展開各種體育活動,比如課間體操、運動訓練、體育賽事等,無法達到體教融合的要求。盡管在我國對新冠疫情的有效防控下,學校體育教學開始恢復正常,但是學校和社會以及家庭之間的交流互動仍然不足,沒有形成全方位的體育教育機制。同時,因為疫情防控的影響,促使學校、社區等方面在體育教育方面沒有有效溝通,也沒有制定出基于疫情防控要求的常態化體育活動開展機制,從而影響到了學校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人們除了對自身的身體健康更加關注,同時對自身的心理壓力釋放以及維護人際關系等方面也更為重視。而體育則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能夠對心理狀態進行調節,提升身體素質以及維護人際關系的重要途徑。所以,學校需要樹立起健康意識,在自身所擁有資源的基礎上,合理引入到社會力量參與到學校的體育建設中來。具體為:一是要培養教師以及學生的健康意識,促使教師和學生都樹立起健康的理念。同時對體育除了能夠提人的身體素質以外,還對心理狀態調整、人際交往等方面有重要價值這樣的認識進行普及,從而促使教師和學生對健康的認識有更為深入的了解,進而促使體育教學回歸到教育本質中去。二是要加強體育教學思政建設,通過典型體育模范人物或是事件來深化體育教學。三是要形成體育校園環境,在進行嚴格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和校外社區或是其它學校進行交流合作,實現資源共享。
在疫情最為嚴重的時期,學校紛紛開始了線上教學。但是正如前文所言,由于沒有足夠的線上教學經驗,導致出現很多問題[7]。但是線上教學擁有下線教學沒有的教學優勢,因此在后疫情時代,需要將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充分結合起來。其中,線下教學的優勢在于教師和學生處于同一空間內,能夠進行更好的交流互動。通過這樣的互動能夠促使教師更為直觀的了解學生實際情況,從而對在此基礎上對教學節奏進行調整。對于學生而言,則是可以直觀看到教師的所展示的體育動作或是可以直接參與到體育教學實踐中。同時,線下體育教學因為在同一空間內,因此能夠提升學生注意力集中度。線上教學則是沒有受到是空的限制,能夠在任何時間和地點展開教學。在疫情防控下,線上教學還能夠防止人的聚集,從而減少病毒的傳播。因此在后疫情時代,學校體育教學需要將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結合起來。比如在進行體育理論知識教學時,就可以使用線上教學方式來進行,從而避免學生在教室中聚集,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回顧和復習。如果進行體育實操教學,就可以使用線下教學方式。第一,在體育教學中,實操類教學往往不是在教室內進行,而是在室外操場進行;第二,線下教學能夠促使學生親身參與到其中,教師也可以直接對學生進行指導。因此,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結合是在后疫情時代適合體育教學開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學校體育教學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因此不能夠僅僅在學校內部進行體育教學的開展,而是應該促使家庭以及社會參與進來[8]。所以,需要構建出以學校為主體的多元體育教學治理那治理體系,促使體育教學能夠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具體為:首先,要對家庭體育教育地位進行提升,促使學生的父母能夠樹立起正確的體育價值理念,從而重視體育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充分活動起來,在符合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引導自己的孩子進行體育鍛煉。其次,需要強化學校的主體地位,即學校需要在疫情防控基礎上,創新體育教學方法,同時在其中融入體育思想,促使新冠肺炎疫情的知識、健康知識等成為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促使學生對新冠肺炎疫情有更深的了解,從而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最后,要強化社會體育教育,加大力度對社會體育鍛煉場地以及設施的投入,提升社會體育教育資源儲備,從而促使青少年有更多疫情防控志愿服務機會或是參加體育賽事的機會,進而在家庭體育、學校體育以及社會體育的基礎上形成良好的體育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