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百然 林朝暉 程懷春 彭毅 莆田學院
日益發展的現代文明對于人們生活質量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影響,但是與此同時,過于安逸的生活也給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提升帶來了極大的阻礙,因為在給人們帶來了充分的物質享受的同時,長時間的不運動也給大學生的健康帶來了新的威脅。近年來,根據對全國各個地區青少年的體質健康調查數據表明,隨著我國的社會生活穩定,經濟水平的持續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統計出來的恩格爾系數在不斷下降,這說明我國的國民體質總體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要注意的是,總體的數據不能代表大學生這種群體,當前的大學生體質健康調查表明,各大學在學生的身體健康教育方面也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當前大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逐年下降的趨勢。
當前的體育教學改革正在向多元化發展:即體育鍛煉的終身化、體育鍛煉的社會化、鍛煉方式的個性化、體育活動的生活化、體育教學的科學化。因此,高校首先應當確定體育教育課程的內容,我們應該重點關注基于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主要課程,建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此為教育教學的基本出發點,這樣來安排體育課程的內容,并注意安排體育教學內容的需要;對于學校的課程設計,在形式上要力求豐富多彩,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1]。還要注意體育課程內容分類,對促進學生身體素質健康發展的有效性,注意與學生以往在中學的體育課程學習內容之間的聯系;實際的教學內容要與學科的發展相適應,既能夠反映體育學科教育理念上的新進步、體育教學的新成果。要做到以人為本,真正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以及興趣發展的科學規律,既要充分適應學生在個性發展方面的需要,又要能夠適應社會發展對于學生能力素質的需要。對廣大的學生來說,可以方便他們在課后學習以及實踐,進一步弘揚我國的民族傳統體育,通過吸收世界上的優秀體育文化,進一步體現時代的特色、社會發展的特色,還有民族文化的特征以及中國的特色。
1.可以增強學生之間的凝聚力。由于體育活動比較復雜,一般是一種有目的、有組織的教學活動。而自然或者基于自發的組織機構,其實現的體育目標以及體育是由各個社團實現的,它的主要功能是凝聚——組織廣大學生的體育活動。自從高校體育俱樂部組織活動實施以來,大學生的心理面貌發生相當明顯的變化,對于體育鍛煉的參與熱情很高,綜合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水平也有了很明顯的提高,對于體育鍛煉的技術正規率也在上升。體育俱樂部所舉辦的各種活動比賽,在一定程度上也充分調動了廣大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體育團結意識,也促進了學生之間在體育活動中積極交流與合作,讓他們養成團結拼搏的精神,進一步增強了集體的凝聚力[1]。
2.幫助學生建立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培養他們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從而服務和諧社會的建設。而高校的體育教育是開展全民體育的基礎以及核心,因此其最終目標也是為全民終身體育運動的觀念服務。高校建立的體育健身俱樂部,就需要注重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愛好養成方面,通過開展以學生興趣為主體的針對性的體育運動,促進學生養成終身體育的觀念意識,讓他們能夠建立終身體育的習慣,這對大學生今后參加社會上的體育活動可以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從而真正為構建和諧社會進行服務[2]。
3.可以起到規范大學生行為的功能作用。高校體育健身俱樂部一般是通過在俱樂部制定的各種體育規章制度、協議或集體守則,來將體育的社會教育價值進行轉化,使其能夠為俱樂部每位成員或會員的教育實用價值;而且通過俱樂部的章程和準則約束,還可以統一和協調大學生個體之間的行為差距,從而為他們扮演各種體育運動角色的行為規范做到典范。因此,體育俱樂部的各種體育制度,還有相關的俱樂部管理規章制度,可以對大學生的行為起著積極的引導作用,這在社會學上一般被稱為“導向功能”。而且該體育俱樂部的主要價值,還在于對社會教育的需要,同時可以調節大學生的心理,使之與人們的社會心理發展相一致。
4.具有傳遞體育文化類型知識的功能,進一步提高體育活動的欣賞水平。各種體育健身俱樂部制定的制度、宗旨以及章程,都可以為體育文化類型知識以及教育信息的傳播提供便利,并能夠借助語言的交流擴大其教育功能。在教育視角下進一步規范人的行為功能,其價值對促進學生的社會化具有積極作用[2]。
1.在準備選課的過程中,可以進一步打亂基于學習課程下行政班的設置,做到不分專業的選課。只根據體育項目,男性以及女性,指定教育班級的數量開展。讓學生們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還有自身的運動能力,進行自愿報名參加體育健身俱樂部。并結合當地教育情況,分門別類的設置教學項目,并配備專業的體育教師。這樣可以使學生在參加各項體育課程學習時能夠更加自愿,在體育活動的過程中參與的更加積極主動,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能夠更加靈活,教學項目的內容更加豐富,最終實現教育目標的多樣化[3]。
2.體育課堂的教學形式和課堂內外活動的結合。可以在保證每周一次體育運動的前提下,讓學生享有充分的時間上的自由。而教師則全程指導教學或者組織社團活動,由其他的社團骨干或者輔導員進行體育動作技術的現場指導以及示范。最大程度的突破體育課空間上的局限,可以讓學生進入體育學習的過程,進而保持體育課程的教學與課外體育活動結合,達到學習的統一性以及連貫性。
1.當前體育健身俱樂部的組織結構模式,就給了學生比較充分的活動選擇自由,進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體育課堂積極性,還有對參與體育健身的熱情。從而使學生在做到“自主選擇運動”的前提下,充分的發揮自身運動個性,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
2.當前各種體育健身俱樂部的框架模式將體育教學與課外活動有機結合,做到“教、學、練”相結合。從而讓學生樂于運動,這樣才能促進學生有一個更穩定的運動習慣,進而培養他們堅持持續的鍛煉以及健身的能力。也使大學生的思維意識和行為方式,建立在共同的興趣愛好和追求上,建立學生的群體歸屬感,讓他們有一個健康的體育文化感上的認同,從而在高等教育階段,進一步強化大學生“終身體育”思想。
3.對于體育健身俱樂部的組織框架模式要不斷地發展與完善,這樣可以促進體育教師自身專業素質,還有教學能力的提高。并且要求教師不僅要注重對于體育的技術理論研究,更要在實際的教學方法以及體育活動的組織手段進行改進,從而跟上社會發展的潮流以及學生的體育需求。
當前的體育俱樂部組織實施的是理事會制度,這也是體育俱樂部發展到現在階段,運用比較多的管理制度,作為體育活動進行組織和管理的校內管理結構。它在促進體育俱樂部的發展壯大過程中,不僅起到了催化作用,而且還具有特定的地位以及價值。因為理事會制度是促使體育俱樂部成立的一個主導因素。而按照對管理組織的客觀發展規律而言,就需要根據教育環境以及教育形式的變化隨時完善組織,通過一定的運作方式,使其發揮組織以及領導的相關職能。
由于高校的體育健身俱樂部一般是屬于一個業余性質的俱樂部。因此它的發展成立理念比較適合學生,不僅能夠給學校帶來巨大的經濟價值,而是進一步豐富廣大學生的業余文化娛樂生活,進而培養學生的體育競爭意識和體育拼搏精神。同時,各種高水平的體育賽事還會直接影響學校在經濟發展、政治影響、文化價值輸出等方面的聲譽,因此可以為學校帶來無形中的資產,建立良好的管理聲譽,同時也可以打開未來潛在的體育活動主力的消費市場。例如,在大學高校的CUBA聯賽中,廣大參與的學生其實并沒有獲得主要的經濟利益,但其中的比賽過程,可以讓每一所參與的大學都能夠獲得了有形以及無形的利益。這些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以及個性發展的需要,通過思考選擇參加哪一項的體育健身俱樂部,這也是體育健身俱樂部發展的大勢所趨。廣大高校可以利用體育健身俱樂部的優勢來代替傳統的體育教學課,讓大學生取得更好的身體素質鍛煉效果。
由于會員制一般是促進俱樂部能夠長期穩定發展的制度,但對于絕大多數的高校而言,這些體育俱樂部一般只能局限于本地區,或者對學校有一些特殊貢獻的學生,還有的屬于榮譽會員,這就排斥了絕大多數有體育活動需求的社區體育人群。因此這種做法不利于開展高校的體育教育與社區體育活動的銜接,也不利于高校的體育教育與社區體育活動的聯系。需要充分的利用高校面積范圍搭建體育場館以及運動設施,不僅可以為周邊的居民提供一些科學健康的體育指導,還可以為家庭提供比較健康的生活方式,進而彌補社區體育在教育引導方面的不足。同時,社區組織還可以從學生中大力選拔和培養以后社會上的體育指導員,這就是一種值得高校大力推廣的體育俱樂部組織模式。
結合以上研究可以發現,作為高校應該及時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進一步扭轉學生身體素質健康水平下降的趨勢。而高校的體育教學作為整個學校教育體系的一部分,需要及時轉變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