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曉倩 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小學
農村地區的小學教育是農村地域適齡兒童開始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徑,也是打好教育基礎的關鍵,所以小學教育的質量直接影響農村地區的教育水平。目前大部分的農村地區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教育問題,如師資結構不合理,生源短缺等問題,針對這些現狀,采取適當的應對措施,才能有效解決農村地區教育問題,縮小城鄉差距。
農村小學其傳統教學科目只有語文、數學等主要學科,學生未享受到信息化教學應用成果,小學生的知識發展、心理發育速度有所減緩,和同期城鎮小學生相比有一定劣勢。農村為擺脫落后標簽,應在教育產業上進行較大投入支持,確保小學生能接受完整的信息化教育,并培養學生愛祖國、愛家鄉意識,讓有能力的學生可以依靠教育改變原有務農命運,未來回到家鄉做一名光榮的農村小學教師,回報家鄉養育之恩。教育傳承,是我國幾千年歷史得出的寶貴經驗,為振興農村,需將農村教育落實到根本。
從體育與健康課程對小學生的意義來講,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讓小學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發展,以滿足如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但是,從現階段農村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的開展現狀可以看出,很多教師對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的認識是不夠全面的,他們總是會將體育與健康分成兩個獨立的部分來制定教學計劃。這樣不夠完善的認知,不僅會導致體育與健康課程的作用無法得到充分發揮,還會讓體育教育失去原本的意義。
藝術類學科的教學不同于傳統科目,不能僅依靠課本完成教學任務,還應當配備相關的設施和專門的教室。由于農村地區經濟等客觀原因,如音樂課所需要的鋼琴等樂器,美術課需要的顏料畫筆都無法配備,在這種教學環境下,讓學生學習藝術是很困難的。在農村地區,博物館,美術展,音樂會等藝術資源幾乎是不存在的,因此,農村學生無法切實感受藝術,這些客觀因素也給農村地區開展藝術教學帶來了一定難度。
由于很多學校和教師長時間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所以就會更加注重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認為小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完成語數外等主要學科的學習,而小學體育教育對學生來說則是可有可無的課程,從而忽視了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對于小學生的重要意義。因此,學校在制定課表的時候,就會降低體育課程在小學課程中的占比,即使有些學校認識到了體育課程的重要性,為體育教學留出了一定的時間。但是有些教師在實施的時候,還是會占用體育課程的時間,用來講解其他課程的內容。這樣做不僅不利于小學生身體的健康成長,還會制約著體育與健身課程質量的提升。
在不發達地區,家校對于學生的要求基本都是學好文化類科目,而對藝術類科目并沒有較多關注。在傳統觀念中,語、數、英是小學的主要科目,家長和教師一般只關注這三個科目的成績,他們認為音樂、美術等科目,往往是可有可無的,每周僅安排很少的節次即可。并且可能出現教師讓學生在藝術課自習的情況。這是因為校方思想觀念上落后,學校本身對藝術類教育不重視,從而導致農村地區藝術學科發展緩慢。
邊遠地區及農村,師資力量本來就很薄弱,學校設施落后,教師待遇不好,出于對自己為未來的考慮,很少有美術專業的學生去農村當教師。這就使得很多學校沒有美術教師,大多數美術課都是其他教師代課,他們可能是數學教師,也可能是語文教師,缺乏一定的美術基礎。有的學校會有一名美術教師,負責所有年級的美術課,繁重的教學任務會讓教師感到力不從心。
學生家長長期生活在農村,其接受的教育觀念較為陳舊,多數家長自身便沒有接受過正規知識教育,則該類家庭的學生將更易產生中途輟學等行為,不利于農村辦學宗旨落實。家庭教育是輔助小學校園教育的一類教育形式,部分農村學生存在一定畏懼教師的心理,在校不愿與教師進行溝通,則來自家庭的教育方式將會彌補此類缺陷,但若家長的教育觀念陳舊,學生在家中不會接受二次教育,不能使學生對學習過程及成績產生足夠重視心理。
由于農村地區的生源少,學生總數少,教學規模相對較小,導致校領導忽視了對學校管理的重視,長此以往學校管理存在著管理目標不清晰,沒有明確的定位,更沒有形成健全的管理體制;管理人員也存在著意識不夠,責任心不強,管理形式單一,為應付上級的檢查而建立某些相關制度,僅僅是停留在表面,并沒有結合實際落實工作,也沒有觸碰到深層的問題根源。在學生方面的管理,過于注重升學問題,在日常的教學中唯成績論,忽視了學生的身心發展和德智體美勞綜合發展。在課堂教學中,過于關注課堂紀律而忽視了學生的某些訴求,用單一片面的眼光看待學生,忽視了成績外表下學生的各種特長,阻礙了學生全面發展。在教師方面的管理,忽視了教師的專業發展需求,一味的給教師安排較重的教學任務,卻沒有提供相應的實踐探索的機遇和政策。
我國農村地區由于教育的軟硬實力都較為落后,因此多年來的體育教學目標的制定都處于一個較為模棱兩可的狀態,教師參照《體育教學大綱》制定教學目標,導致目標不符合實際,與農村地區學生特點不相符,致使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難以融合。
小學階段的學生大多都會對成年人有一種天然的崇拜心理,尤其是在某方面有所建樹的名人。因此,教師可以抓住小學生這一心理,借助體育名人的影響力,開展相應的體育教學工作。我國作為奧運會的奪金大國,培養了許多運動健兒,教師可以以這些奧運冠軍為范本開展體育教學工作,使學生認識到優秀的體育技能可以為國爭光,也可以實現自身的價值,培養學生對體育的學習熱情,也培養了學生的愛國情懷。比如,在田徑項目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我國110米欄項目的“飛人”——劉翔的事例來開展教學工作。他是第一個打破世界紀錄的黃種人,是我國的驕傲。教師可對劉翔奪冠之路上的艱辛向學生闡述,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冠軍的來之不易,也可以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力。在這樣的名人效應影響下,學生可以加深對田徑項目的了解,自愿投身于這項體育項目的學習之中。
一方面要提升農村教師待遇,提高教師的責任心和工作積極性,做好教師專職專用,讓體育教師結合實際,集中精力做好體育教學。另一方面,要加強體育教師的專業培訓,確定專業化的培訓內容,持續完善體育教師的專業化素養。體育教師要把握好教學目標,分層次推動完成各年級段的教學任務。例如對低年級學生,要求掌握基本的跑步和鍛煉方式;對中年級學生,要求掌握體育鍛煉的防護以及急救知識;對高年級學生,要求掌握各項入門運動的注意事項。
小學生身心發展不成熟、玩心較重,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將教學與游戲相結合,可以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課堂習慣,使學生從繁重的文化課堂脫離出來,做到勞逸結合式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在體育教學與游戲相結合過程中,教師要把握好兩者相結合的程度,過度體育規范化會造成學生課堂參與度不高,無法充分發揮學生的自身主動性,相反,過分游戲化會造成與體育課堂教學宗旨相脫離,無法起到培養學生身心健康的目的。例如:農村小學校區一般較為空曠、障礙物較少,而體育課堂短跑教學一直是令教學頭疼的一個教學項目,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農村小學校園的特點,可以在校園中規劃出一些不同的路線,并制作一些卡牌各在上面寫上一條路線的名字,然后由學生進行同時且隨機抽取,隨后按照卡牌上所指定路線進行短跑,利用學生之間相互競爭的心理,可以使學生積極的投入到短跑之中,既能挖掘學生短跑的潛力,通過卡牌指定路線快速確定自己所跑路線,可以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教師應對勝利的學生進行一定的肯定和鼓勵,對其他學生也要進行一定的表揚。
要想留住年輕有為的教師,留住更多的生源,就必須提升辦學條件,改善教學環境,都需要通過增加教育經費的投入來實現。首先,保證教育經費的審批撥款及時,并能保證教育經費不被挪用,直接劃撥到每所小學,而且每所學校都能夠擁有獨立的教育經費,另一方面,通過對農村小學教育經費的預算審核、網絡監管等途徑,杜絕鋪張浪費、私自占用等行為,確保教育經費真正用在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育質量等方面,如不斷擴充學校的圖書設備,體育運動設備和場地建設,保證教學環境不斷改善。其次,偏遠地區的學校要保證教育經費能夠為教師提供餐補宿補等補貼費用,使其與城鎮教師的生活水平持平或減小差距,或者有宿舍的學校要為教師和學生提供良好的住宿環境,解決教師離家遠住宿難,學生往返學校不便利等難題。
游戲具有多樣性和豐富性的特點,而不同的游戲對學生具有不同的教育成果,因此教師可以豐富體育課堂的游戲項目,對學生起到一定的教育意義。在傳統農村小學體育教學課堂中,學生完成教師布置的教學內容后,女生大多扎堆在一起聊天,而男生則會去進行調皮搗蛋,實屬難以管理,豐富體育游戲綜合型,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和綜合能力。例如:通過開展多人多足游戲,將同隊伍的隊員的左腿和右腿綁到一起,鍛煉學生之間的團隊意識;將腦筋急轉彎等趣味知識與體育教學課堂相結合,來提升學生的反應能力,輸的人需要進行一定的“體育鍛煉”作為懲罰;通過在游戲中相互交流、商討等,促進學生交流溝通能力和情感的發展,這樣才能使游戲更好、更加和諧的進行下去。
農村多數學生家長其文化素質較差,小學管理者應正確對待學生家長的“學習無用論”思想,做好每一堂課的教學備案,邀請尚未具備新時期教育思維的家長進入課堂,了解、觀摩小學教學情況,并發現教師對農村小學生的較強責任心。另外,除課堂教學之外,教師應與家長深度溝通教育模式的有效性,讓家長準確認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幫助學生能在家庭中也感受到濃郁的學習氣氛,促進農村學生成績提高。家庭教育模式建設初期,學校要多鼓勵家長與學生進行交流活動,在學生成績下滑時,家長能對現階段學生學習心態加以干預,不再像傳統模式下打罵孩子,提升學生學習知識的信心。
在美術課上,傳統的教育一般是教師自己在課堂上進行講解,學生在美術課上的參與度不夠高,主要還是設備不足和師資力量薄弱,使得教育模式單一。在現代化教學中,學校應該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著想,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突破創新。例如,在教授到第三課“大人國與小人國”時,教師可以組織一場觀影活動,學生可以通過觀看電影《格列佛游記》,對本課主題進行深入理解。影片中對大人和小人生活習慣的差距進行了描述,學生能夠通過電影稍作了解,在繪畫時才能夠有所構思。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游戲,將“大”與“小”的概念進行融會貫通,學生在這種新的教育模式下,能夠全面提高綜合素質,并且在學習過程中保持愉悅的心情,對于其他主要學科的學習也可以起到調節作用。
留守兒童是農村發展中的遺留問題,較短時間內不會有較大改善,單以學校及教師力量也不能對此做出良好優化,因此學校應盡最大努力幫助留守兒童獲得更高水平知識教育程度,并給予足夠關懷,確保留守兒童能擁有快樂的青少年時光,養成正確三觀。留守兒童類型學生不同于常規學生,其心理較為脆弱,該階段小學教育應秉持足夠的關愛、關懷理念,幫助學生獲得正確的教學指導,提升學生成績。另外,教師在面對留守兒童學生時,可通過印發教育評價手冊,讓遠在他鄉務工的家長能及時獲取孩子近期學習表現,借助家長的力量讓學生生活中不缺乏家庭關愛,保障農村小學生塑造完整人格。
鄉村學校開展美術教育可有效利用鄉村自身的文化特點,依據各個鄉村的文化特點,充分利用農村鄉土文化美術教育教學資源。農村自身就擁有五彩斑斕的自然世界,那里有青山、白云、河流,有各種農作物和植物,有各種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面游的動物等,這些都完全可以發展成為農村美術教育的新資源,美術教師甚至可以把美術課堂教學延伸到整個大自然。充分研究挖掘,合理利用中國鄉土中的美術教育活動資源,不僅可以大大豐富美術課堂教學活動內容,而且還可以因地制宜,充分調動小學生的美術學習活動積極性。
經過有關實驗探究表明,小學體育教師在教學時中,使用到多媒體教學形式,為小學生展開體育知識的講解,與以往教師只是單純講解教學的方法相對比,多媒體教學形式更加容易被他們接受。因為多媒體教學,可以將體育知識以視頻的方式直觀的展現給小學生,這種教學的方式符合學生們興趣愛好以及其性格特點,會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小學生對體育只是學習的興趣,與此同時,這樣教學的方式也能夠增強學生們理解體育的知識,以此加深學生們記憶體育的知識。在小學生掌握了大量的體育知識以后,也會不斷地增強小學生學好體育的信心,提升小學生的體育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