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桂芳
(新疆工程學院 新疆烏魯木齊 830000)
隨著社會條件的不斷進步,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已經不斷地將生活重心從基本的物質上轉移到的精神生活之中。同時,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人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是以往只要求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而是要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知識教學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其中,體育課程的教學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養的重要課程,在該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程度明顯增加,且體育運動中往往存在一定的競爭關系,在該過程中就有著對勝負得失的抉擇等問題,因此,加強體育教學中的人文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人文精神品質。在高校的體育教學中,跆拳道教學是一項充滿競技精神及協作精神的課程,該文將在人文精神的視角下就高校跆拳道教學改革路徑進行研究,以促進跆拳道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在高校體育課程的教學中,跆拳道是一種新穎的、受到廣大學子歡迎的體育教學項目,在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往往需要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及經常性的相互競爭,同時跆拳道經過長時間的發展與演化,已經逐漸形成了其本身的精神文化內核。基于以上諸多的原因,高校在開展跆拳道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其看作人文精神傳遞的重要橋 梁[1]。因此,在高校開展跆拳道體育教學的過程中,踐行人文精神、有效地將人文進行融入跆拳道的體育教學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首先,跆拳道中所包含的傳統的精神文化內涵是人文精神培養的主要內容,如跆拳道這項體育活動講求的修身、利益及公平等人文精神,教師在跆拳道教學的過程中將其巧妙地融入教學過程中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豐富跆拳道教學的內容,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身體素養,還能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2]。此外,隨著跆拳道項目的不斷發展,跆拳道體育項目已經成為奧運賽事的項目之一,教師在將人文精神融入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有意識地應用奧運規則來引導學生形成良性的競爭意識,促進學生將跆拳道課程中所學習的人文精神延伸應用到生活與學習的方方面面,使學生能夠進一步發展。
跆拳道課程的授課范圍及課程數量正在不斷擴展及增加,該課程不僅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身體素質,而且能夠幫助學生培養出內斂謙虛等多種良好的人文精神品質。然而,現階段高校在開展跆拳道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只重視對學生進行防身術及競技方面的教學,對其中人文精神內核的挖掘明顯缺乏。
由于我國一直以來都處于應試教育的教學體系之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往往以相應的考核制度為教學的導向。而高校在對體育課程教學評估的過程中,往往采取的是對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行檢測及對單向體育技能進行評估的方式進行考核,因此,高校的跆拳道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體育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其跆拳道課程的設置、教學具體內容的安排及考核都圍繞以上2個方面進行。在該過程中,跆拳道教師的教學目標往往集中在對學生進行跆拳道技能的培訓及身體素質的鍛煉上[3]。這就直接導致了高校跆拳道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忽略了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培養的重要性。在對學生進行理論教學的過程中,往往涉及的教學內容也局限在對基礎動作的分解、跆拳道發展的歷史概況等內容上,鮮少有教師結合跆拳道發展的人文精神內涵對學生進行講解。在課程結束之后,對學生的考核往往僅根據體育課程設置的要求進行開展,未能起到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培養的目標。
高校在開展跆拳道教學的過程中,往往由于受到課程的限制,其課程教學往往依照熱身、技術要領的講解及分解練習、套路、組隊對抗練習、自由活動的順序,其教學的方式固化,缺乏一定的創新性及課堂教學的活力,這就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缺乏一定的積極性,影響教師在跆拳道課程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教學的有效性[4]。
完備的跆拳道服飾器材及體育場館等是確保高校能夠有效開展跆拳道課程的重要前提,專業的跆拳道服飾及相應的教學設施可以確保學生在跆拳道教學中的安全性,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及促進對跆拳道禮儀的教學。但我國高校在開展跆拳道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往往不具備專業的跆拳道服飾,高校普遍缺乏專業的跆拳道訓練場所,甚至部分高校跆拳道課程在戶外開展。這些因素直接導致了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往往不能帶領學生全身心地融入到跆拳道課程的學習之中,不僅影響跆拳道課程中人文精神的融入,還影響到跆拳道課程的教學。
為了加強人文精神在跆拳道課程中的融合教學,高校在制定相應課程評估制度的過程中,需要將人文精神的培養納入評估的制度與體系之中,使教師充分意識到在跆拳道課程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培養的重要性。此外,高校管理人員還應該加強對校園整體氛圍的建設,跆拳道作為一種積極向上的體育運動,學校應積極地就其人文精神內涵進行文化宣傳工作,并積極地舉辦相應的體育賽事,使更多的學生能夠參與到跆拳道運動中。在該活動舉行的過程中,對其中能夠很好地展示人文精神的故事進行重點的宣傳,使學生能夠對相關的人文精神有一個明確的認知[5]。此外,為了能使更多的人認識到跆拳道的人文精神內涵,高校還可以與其校園內部的跆拳道俱樂部或者社團等進行合作,積極地促進跆拳道活動在高校的發展,在此過程中加強對人文精神的滲透教學,為跆拳道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的培育提供一個良好的基礎條件。
從學生的角度上講,為了使學生充分地體會到跆拳道的人文精神,學生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跆拳道的學習過程中。而基礎設施的缺乏對其有效地投入到跆拳道課程中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因此,高校在開設相應的跆拳道課程的過程中,還應該加強對跆拳道基礎設施的建設,為學生建設一個良好的課程學習環境,使學生沉浸式地投入到跆拳道這項體育活動之中,更好地體會其所蘊含的人文精神[6]。同時,加強對基礎設施的建設,還能夠有效地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使學生能夠安全地、順利地進行跆拳道的學習。
跆拳道教師往往未經受過系統的人文精神內容的教學,對如何將其有效地融入跆拳道課程教學中的措施不明確,直接影響了人文精神在跆拳道課程中的融入。因此,高校應該積極地對跆拳道體育教師就相關層面知識進行系統的培訓,使其能夠更好地在課程中對各個教學的環節進行人文精神的培育與指導[7]。此外,跆拳道教師在明確了其中重要的人文精神內涵之后,不僅僅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引導教學,還應該將該種人文精神的內涵應用在自己的身上,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榜樣,做到言傳身教。學生在進行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不自覺地對教師進行模仿,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規范好自身的行為,能夠起到一個很好的表率作用,同時能夠使學生更加準確地認識到跆拳道之中的人文精神內涵,提高學生人文精神的建設[8]。此外,教師在對跆拳道進行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結合學生的基礎情況,靈活地采用教學措施,提高課程的活力,加強人文精神在跆拳道課程的融合教學。
高校跆拳道教師在進行跆拳道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認知到人文精神在其課程教學中的重要性,加強對該部分內容系統的學習,并在教學的過程中,嚴格地規范自身的行為準則,為學生做出良好的學習榜樣。同時,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育應該結合當今時代的精神發展趨勢,使其所教學的人文精神符合時代的特征,讓學生能夠將跆拳道課程中所學習到的人文精神進行遷移使用,提高人文精神培育的有效性,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