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清灘 廈門五緣實驗學校
興趣是人們從事活動的強大動力。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與發展,教師越來越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調動與激發,促使學生主動快樂地投入到教學的每個環節。由于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大多數教師注重的是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了“學生為本”的主體思想,加上教學手段較為單一、師生之間交流互動少、評價過于注重學習結果等,導致了學生在沉悶的課堂氣氛中,逐漸失去了對體育學習與訓練的興趣,無形當中影響了學生體能的發展和運動技能的提升,這不僅無助于學生終身鍛煉意識的形成,也抑制了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甚至影響到課堂教學目標的完成。新課程背景下的體育教師,要立足于學生實際,充分發揮課堂作為體育課程實踐的載體作用,精選有助于提高小學生樂于參與體育活動興趣的教學手段,挖掘他們積極進取的強烈學習欲望,達到增強體質、發展體能、提高技能等目的,使體育課堂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
良好的師生情感是保證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保障,也是激發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活動興趣的有效手段。教師情緒狀態如何,將直接關系到學生的鍛煉效果、課堂教學的開展以及教學目標等達成情況。教師要注重自身在促進學生體育與學習能力發展中的組織、指導與協調作用,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求知的熱情,有效發揮學生的學習智慧和運動潛能,進一步落實學生主體作用,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全過程,實現“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課堂中要樹立“以生為本”的理念,上課時精神飽滿,態度和藹,注重每個小學生個性發展的培養,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并通過自身那生動的語言、得體的舉止、規范的動作、高超的技術及飽滿的精神等優秀品質來影響學生的情緒,構建一種真誠相待、親切溫馨、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如此一來,就會點燃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學生不僅不覺得累,反而感覺到學習有奔頭,學習效果顯現,從而更加積極進取、追求卓越,而且能更快地掌握動作技術,反之,教師如出現脾氣急躁、語氣生硬、神情凝重等不良情緒,學生學習狀態就會深受影響,并導致課堂氣氛沉悶、注意力不集中、學習積極性下降及教學效果差等等現象,這既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及好奇心的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主動性得不到挖掘,這極不利于學生素質、體能等發展,大大地影響到了體育課堂教學的可持續性發展。
實踐證明,一個舒適而干凈的教學環境,容易激起學生的新鮮感、好奇心和興趣度,否則,會使學生感到一種莫名的壓抑感和煩躁感,從而影響到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情緒,抑制了學生體育學習的欲望與上進心及學習素養的培養。
因此,教師在每次上課之前,要根據教材內容,有計劃、有目的地做好場地器材的規劃,確保場地布置的有序、衛生的清潔及器材的安全性,使整個學習環境始終保持優雅、簡潔、干凈與清新。此情此景,學生練習的潛能就會迸發出來,練習的情緒更加飽滿、高昂,起到了較好的增力及提高學習效果等作用。例如:進行快速跑練習時,教師除了要做好起跑器和安裝用具外,還要保持跑道的干凈、整潔,要用醒目的線條畫好起跑線、終點線等;根據小學生的實際,設置不同長度的標志點,組織學生進行小步跑、高抬腿等輔助練習,學生既能體驗到練習的舒適性與安全性,又能激起那躍躍欲試的強烈心理。
教師還要結合教材內容,有針對性地在課前做好器材的規劃與布置,這既是課堂常規的要求,也是保證教學實效的基礎,例如:組織學生跨越式跳高練習時,教師要檢查橫桿是否變形或斷裂,螺絲是否穩固等;實心球細沙是否泄漏;長時間未使用的單雙杠,是否穩固等。學生在這種狀態下學習,其參與體育鍛煉的信心就會倍增,就能較好地理解動作原理、掌握技術要點,促進學習能力及自我鍛煉習慣的形成。
新課標明確提出教師要結合地區與學校等實際,積極挖掘滿足小學生運動需求、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課程資源,讓學生主動快樂地參與到豐富多彩且新穎趣味的活動中,進一步體驗到體育的學習樂趣及鍛煉價值。如:利用廢棄物,巧制“環保”器材,以此豐富活動內容。例如:將礦泉水瓶裝滿沙子,制成“保齡球瓶”;將廢舊的排球懸掛在一定高度,讓學生進行“頭觸球”練習……還可發揮現有器材“一材多用”功能,例如:既可利用跳繩組織學生進行“跳繩跑”練習、“繩操”熱身練習,又可當作起跑線,還可設置成高抬腿練習標志;利用跨欄架,或讓學生進行“鉆欄”練習,或繞障礙物練習,或將欄架倒放進行跨越、跳躍等練習……
此外,教師還要結合學校現有的場地設施等現狀,有的放矢地融入于課堂教學中,在豐富場地設施的基礎上,提高其練習的實效性和價值性。如:利用校園小道的斜坡,組織學生進行上、下坡跑或跳躍練習;利用教學樓下的架空層或在不影響學校教學的廊道上,讓學生進行仰臥起坐等體能練習;借助圍墻進行排球墊球及足球擊固定球練習;利用單雙杠場區,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組織學生進行技巧性游戲練習;讓學生繞著樹木進行蛇形跑,提高學生的速度與靈敏性;利用運動看臺,組織學生跳躍練習;根據校園小道鋪設的花崗巖方磚進行高抬腿練習……小學生對這種練習內容與練習形式,深感新穎、有趣,不僅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欲望,提高了鍛煉的效果,而且解決了因場地器材不足而改教學帶來的影響,促進了課程資源開發的持續性發展。
高效的課堂離不開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只有加強對學習與教材等的研究,才能構建學生樂于接受的教學方法,這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身體鍛煉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師在以往的教學中,往往重視小學生的動作技能指導,淡化對對他們運動興趣的培養,導致許多小學生“懼怕”體育活動。因此,教師要挖掘學生樂于學習的積極因素,精心選擇符合學生年齡特征且學生樂于接受的教學內容,并不斷優化學生深感新穎且有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愉悅的情感及寬松的氛圍中享受到體育活動的樂趣,達到既愉悅身心又掌握體育基本知識及提高身體素質等目的。
例如:為提高小學生身體的靈活性及快速奔跑等能力,教師若一味組織學生進行20—30米的快速跑,或安排低年級學生進行60-80米的短距離的中速跑,或組織高年級小學生進行80-120米放松能力跑等練習,久而久之,就會降低學生練習的新穎性和趣味性,教師如果改為不定距離的讓距跑、往返接力跑等方法,則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度與主動性就顯而易見;又如:為促進小學生彈跳力及協調性等身體素質,教師一改往常組織的蛙跳、立定跳遠、縱跳等練習形式,取而代之的是夾球跳、跳繩、跳臺階、跳欄架等方法,學生就會興趣盎然、趣味十足,鍛煉效果顯現。為提高小學生耐力水平,教師除了根據學校教學現狀進行定距跑、追逐跑、螺旋形跑或繞學校地形地貌跑外,還可以組織學生繞操場進行跳繩跑、400米跳繩接力跑、五角星形跑及各種圖案跑等,學生在這種變化多端的環境下進行練習,可謂干勁十足,熱情高漲,在提高鍛煉水平的同時,塑造了學生不怕苦累、努力拼搏及敢于進取等良好體育精神。
傳統的體育評價方式,未能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素質基礎、運動能力及課堂表現等實際進行多元化的考核,這種以注重最終成績為結果而忽視學習過程的單一評價方式,未能充分發揮評價在激勵學生主動學習、診斷學生運動能力及反饋學生練習效果等方面的作用,極大地影響到了學生學習興趣的調動及學習素養的培養與提升。
鑒于此,教師應結合新課程基本理念,改革傳統的評價體系,由傳統的單一評價方式向多方評價方式發展,把客觀評價與主觀評價結合為一體,全面、多角度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讓學生在評價過程中不斷發現自身不足及優點,加強與同伴的聯系與溝通,達到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及共同提高等目的。同時,還要把學生自評、互評及師生共評等方法有機結合起來,既要看到學生個體的學業質量,也要看到每個團隊核心素養的表現情況,真正促進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得到協同發展。如:為了檢驗學生前滾翻技術動作掌握情況,教師可讓每組的學生按順序同時練習,動作完成后,教師再按照5、4、3、2、1分的評分標準,對他們完成的動作質量作出客觀評價,這種方法不僅調動了賽前學生認真遵守規則的自覺性,而且促使學生相互間的提醒與督促,更好地按照動作標準練習,在提高學生整體動作質量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團隊協作精神,較好地完成了課堂教學目標。
總之,作為教學引領者的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緊抓學生的心理需求,不斷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通過構建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把學生的心及時“吸引”到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參與實踐體驗的積極性與身體鍛煉的自覺性,滿足不同個性學生的運動興趣與練習欲望,促使學生從小養成樂于鍛煉的良好鍛煉方式,從而演繹出既精彩又豐富的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