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格
(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410208)
職業教育在現代化建設新時代服務對象、運行機制以及資源配置方面都有了新的變化,高職公共課教師作為中堅力量,直接參與和推動職業教育的發展,高職教師的創新能力影響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創新教育最顯著的特征是關注人的發展,其根本目的是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1]。目前對于高校教師的創新能力的研究,梁洨潔從高校管理機制出發,指出高校教師創新能力提升受到學校組織結構、管理模式、考評制度以及生活壓力等多方面的制約[2];張慧潔認為外部資本、政策環境、創新制度和功利價值觀等因素影響著教師創新能力的激發[3];高校教師創新能力受內部因素與外部因素的共同影響,包括教師創新意識、師資隊伍建設、全方位激勵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4-5]。不同類型的教師對創新能力的要求有所區別,對于教師創新能力的研究大多數學者沒有進一步細化,忽略高職公共課教師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高職院校公共課教師創新能力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參考國內外相關研究文獻,初步確立知識積累、創新意識、福利保障、發展環境四個維度是影響高職公共課教師創新能力的指標。根據指標制定專家調查問卷,向35 位相關專家發放問卷,讓專家對影響高職公共課教師創新能力的各指標打分。通過分析專家問卷,本文對一些指標進行修改或者刪除,最終確定影響高職公共課教師創新能力的24 個具體指標,包括學習交流、教學反思能力、教學訓練等。根據高職公共課教師創新能力的影響指標構成結果設計調查問卷,在高職公共課教師中發放問卷。共回收問卷264份,有效問卷230 份,有效回收率87.1%。
本文借助SPSS 23.0 軟件對高職公共課教師創新能力調查問卷量表各題項進行Cronbach’s 檢驗,結果顯示Cronbach’s 系數值為0.845>0.8,問卷量表信度很高;KMO 統計量值為0.823,高于0.7,問卷效度較好;Bartlett 統計量的近似卡方值為748996.052,Sig 為0.000,數據適合因子分析。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碩士學歷占90%,其中78%的教師主持過研究課題,不過主持過國家級科研項目占比僅為20%,未曾享受到校級以及以上科研獎勵的占比60%。對個指標進行初步的描述性統計,知識積累、創新意識、福利保障、發展環境四個模塊的得分均值分別為3.69、4.25、4.18、4.16。其中在知識積累模塊下,“教學訓練”得分最高,說明高職院校公共課教師認為,教師教學訓練和學校的投入程度是提高教師教學創新能力的關鍵途徑。而崗前培訓的得分較低,說明教師崗前培訓的認可度與重視程度較低,教師崗前培訓是高校教師有組織地獲取教育專業知識的重要途徑,是促進高校教師專業化的重要步驟[6],如果創新性地加強高職院校教師崗前培訓的內容和形式,將會對高職院校公共課教師的創新能力有整體性的提升。
通過SPSS 23.0 對問卷進行分析,遵循公因子個數主要提取特征值大于1 且累積方差率大于50%原則。因子分析后,運用主成分提取,得到成分矩陣表(表1),影響高職公共課教師創新能力的24 個指標可以歸納為4 個公共因子,分別記作F1、F2、F3、F4,其特征值均大于1 且累積貢獻率均超過了50%,與最初的預判一致。通過表1觀察到參加學習交流、崗前訓練、豐富知識儲備量、教學訓練、教師網站學習、科研訓練、發表教研論文在F1 上載荷系數較大,把該因子稱為知識積累;薪酬福利、組織的激勵制度、資源保障、上級支持、融入團隊的能力在F2 上載荷系數較大,可以把該公因子稱為福利保障;教學手段創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學創新反思能力、發散思維習慣、追求變革的積極進取態度、明晰的發展目標并為之付諸實踐、善于培育學生開拓創新在F3 上載荷系數較大,可以解釋為創新意識;學校有良好的教學氛圍、教學設施設備、鼓勵外出,加大培訓力度、必要的教學指導、實踐、親身檢驗在F4 上載荷系數較大,把該公因子稱為發展環境。
綜上所述,高職公共課教師創新能力四個公因子的權重大小依次是知識積累(0.2796)、創新意識(26.42)、發展環境(0.2450)、福利保障(0.2112)。而各具體指標中,總權重排在前面的因素有教學訓練(0.0641),實踐、親身檢驗(0.0549),資源保障(0.054),必要的教學指導(0.0534)。為了有效提高高職公共課教師創新能力,可以結合各指標權重大小,明確工作方向,有針對性地提高高職公共課教師的創新能力。
“知識積累”模塊在影響高職公共課教師創新能力中所占權重最大,表明高職公共課教師創新能力提升的重點工作是教師的自我提升。而在知識積累模塊中,教學訓練所占權重較大,說明學校應給予教師充足的學習時間與機會,使教師在各種特定的環境下,運用自身的知識發現自身思維的創新性,激發解決問題的熱情,從而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
教學創新反思能力、追求改革的意識在創新意識模塊中所占權重大,表明高職公共課教師需加強自身教學創新能力的培養,密切關注新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手段以及教學內容的時代性,只有不斷更新和充實頭腦,才會產生反思的動機和要求。
必要的教學指導、實踐及親身體驗這兩項指標在高職公共課教師創新能力影響因素中占用重要位置,說明高職院校應積極發揮專家、名師的示范引導作用,鼓勵教師深入企業的生產實踐,使教師在寬松環境與優秀同行的帶動下,不斷增強創新意識,養成自主創新的習慣。
資源保障、上級支持在發展環境模塊中權重較大,這表明學校對教師物質和精神雙層面的激勵還有欠缺,教師創新能力提升的動力不足。要構建一支具有創新能力的高職公共課教師團隊,各學校主管部門應健全相關制度保障,激發教師的創新活力,最終實現高職公共課教師創新能力的整體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