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秋雯
(江蘇省南京市夫子廟小學 江蘇 南京 210023)
黨的十八大四中全會提出應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滲透法治教育,要從青少年抓起滲透法治教育,引導學生更好地了解法律。
目前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上開展憲法教育存在一定的阻礙因素,只有全面意識到這些難點才可以更好地貫徹落實憲法教育。首先,任課老師對憲法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認識不到位;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只有考試中會考到的知識內容教師才會重視,而對于憲法教育這類提升學生個人素養的教學任務教師上課時總是得過且過,不能站在實現中華偉大復興的歷史高度認識《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重要性。其次,認可教師的法律知識欠缺;大部分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并非法律專業出身,對憲法方面的相關知識不甚了解,無法在課堂上向學生普及豐富的憲法知識。
2.1 借助視頻導入,激發學生興趣。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滲透憲法教育時教師可以借助視頻的形式將憲法引入課堂充分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對憲法產生好奇,這樣教師在開展憲法教育時學生會充分集中自身的注意力,提升憲法教育的有效性[1]。憲法知識較為枯燥,而小學生的穩定性較差,如果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直接開門見山地向學生講解憲法知識,那么學生會覺得這樣的課堂十分無趣,無法有效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可以將與憲法相關的公益廣告、修改憲法的會議現場視頻、新聞報道等等視頻播放給學生看,這樣可以有效活躍課堂氛圍,加強學生對憲法的了解。
以部編版六年級上冊《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為例,教師在講解憲法中規定的公民在日常生活中享受的權利和應該履行的義務時應該在導入環節向學生播放具體的視頻,通過視頻的形式具體向學生講解日常生活中學生享受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人身自由權、宗教信仰自由權等權利,應該履行的維護國家安全和全國各民族的團結、遵守憲法和法律等義務。這樣的課堂導入形式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2.2 理論結合實際,加強學生理解。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開展憲法教育時應該運用理論結合實例的方式向學生具體分析理論的憲法知識,充分結合社會上真實發生的新聞案例和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現象幫助學生理解具體的憲法問題。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憲法知識,調動自己的直接或間接經驗對憲法進行例行的認知,有效約束自己日常的言行,自覺遵守憲法[2]。結合具體的實例可以然后學生了解到憲法這一根本大法與我們生活的緊密聯系,離開了法律法規,日常生活就無法正常開展和運行,我們的各項生活生產活動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以部編版六年級上冊《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為例,這一部分學生主要需要了解法律相關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運用。教師可以舉某大學生在暑假期間掏鳥窩,抓到16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燕阜在網上售賣最終被處以10年有期徒刑的例子,讓學生了解日常生活中不遵守法律的后果。例子中的大學生違法了《動物保護法》,一夜之間由天之驕子的大學生淪為階下囚,人生的發展受到巨大的限制。舉這個例子可以讓小學生意識到違反法律帶來的嚴重后果,警醒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應該注重自己的言行,不做違法的事情,否則整個人地人生發展都會受到巨大的限制。
2.3 充分借助漫畫,提高教育效率。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滲透憲法知識時應該充分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興趣愛好,可以結合小學生感興趣的漫畫讓學生感悟其中蘊含的憲法知識內容,借助漫畫對一些社會現象和行為進行揭示和諷刺,直擊學生的心靈,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和理解憲法知識內容[3]。以部編版六年級上冊《權力受到制約和監督》為例,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向學生展示一幅“被困在籠子里的公章”漫畫:現實政府工作人員提著一個籠子,這個籠子里裝著公章。這幅漫畫直接體現將權力收攏起來,裝進制度籠子里的重要治國理念,體現監察權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開展理解制約權力的價值和作用。
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加強憲法教育可以有效地幫助小學生意識到憲法的權威和作用,了解更多憲法相關知識在生活中學以致用,增強學生的法律運用能力。同時學習憲法的具體知識能夠幫助學生注重自己的言行,知法、懂法、守法,成為依法治國理念的推動者和執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