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惠蓉
(福建省德化第一中學 福建 德化 362500)
德育教育需要高中政治教師結合道德規律和社會發展需求,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進行德育教育,從而使得高中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思想政治覺悟,德育教育通常包含家庭德育、學校德育和社會德育三部分。經過實踐研究證明,在高中政治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是傳播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表現方式,是保障青少年思想政治覺悟的重要途徑,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因此高中政治教學活動中滲透德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政治政課本是一門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的綜合型科目,最為主要的任務是對高中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在高中政治教學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高中政治教師應對教材的結構和內容進行深入了解,尋找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2]。不應把政治課本當做傳授知識的工具,也要通過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政治內容,從而幫助高中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實現以政思想政治為觀點的教學任務,幫助高中生解決思想偏激的問題。例如,高中生在學習《中國共產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時,教師可以對該內容進行深入講解,列舉相關實例,從而使得學生明白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提高高中生的思想政治覺悟。高中政治教師還可以鼓勵高中生對課本內容見自我解讀、自我理解,從而形成道德知識與日常生活的相結合,形成正確的價值標準和正確的政治方向。
高中階段的學生都比較感性,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高中政治教師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根據政治課本教學內容和學生興趣,有針對性為高中生創造符合高中生的教學情境,使得高中生在情境之中產生相應的情感,以此促進高中生對政治課本教材中所涵蓋的各種積極道德思想的認識。例如,在學習《哲學生活》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讓你覺得生活富有哲學和愛心,通過設置問題的方式,使得高中生在生活中發現美,從而形成具有正能量的思想[3]。在實際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高中政治教師應結合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采用符合高中生實際生活和反映社會現象具有時代特點的教學內容,并巧妙地設置問題,指導高中生分析和解決問題,使得高中生在解決問題中有所感悟。只有這樣才可以提高高中生參與課堂的參與度和積極性,從而提高高中生的思想覺悟,最終可以更加了解教材內容,獲得正確的價值觀。
當前高中政治存在教學方式單一、學生了解知識內容和道理,但卻在實際行動中卻不能夠懂得怎樣做的現象。因此,教師應加強高中生的實踐能力,組織和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參加各種以德育為主題活動的實踐活動。例如在學習《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時,高中政治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清明節期間參加祭掃烈士墓活動,感受國家歷史的發展變化,從而激發高中生勿忘國恥、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等情感。還可以組織“環衛整治”活動,也可以參加志愿服務活動,邀請道德典范人物開展道德宣傳講座,用身邊的人和事,規范高中生的思想觀念和道德行為,激發高中生更多的正能量,從而在活動中更好的感受和領悟德育。
總而言之,德育教育工作是我國當前教育工作的重點內容[4]。在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是提高學生思想覺悟的關鍵,因此高中政治教師應明白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結合教學內容和高中生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發揮德育在高中政治中的作用,所以高中政治教師應善于在高中政治課堂中滲透德育教育,使得德育的“活力”之源作用得到最大化的發揮,努力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具有高素質、高思想水平的綜合復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