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晶
(黑龍江省伊春市鐵力市第七小學校 黑龍江 伊春 152511)
將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與閱讀教學充分的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首先,可以幫助學生提高道德素養的能力。在全民閱讀的時代背景之下,老師要非常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因此。通過立德樹人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在閱讀過程當中汲取到正確的價值觀念,并在深入閱讀過程當中找到人生哲理,從而提升自己的道德素養能力;其次,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小學教學過程當中,不僅要讓學生學習到相關的語文知識,同時還要通過德育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德育教學可以有效的為閱讀教學奠定基礎,從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2.1 轉變教學觀念,創設良好閱讀情境。為了改變傳統閱讀教學中學生處于被動閱讀學習地位的現狀,需要教師積極的轉變教學觀念,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主動參與到閱讀教學當中,并且要為其營造良好的閱讀教學環境,使學生可以在輕松、愉悅的氛圍當中進行閱讀理解。[1]例如:在一年級上冊《四季》這篇課文的學習過程中,老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導入環節進行預習,通過小組內的交流討論對一年四季的景色進行描述,并且要通過自主學習對課文內容進行朗讀,目的是能夠更快的融入到教師的閱讀教學過程當中,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另外,老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來放映關于一年四季的相關視頻,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閱讀教學的趣味性。學生可以更加直觀的去感受到一年四季當中沒有發現的更多美景。同時可以在課本內容中通過圖片的觀察來進行教學,使學生充分的提高課堂參與熱情,也可以為學生的閱讀創設良好的情境,使學生在閱讀過程當中可以產生情感的共鳴,從而激發閱讀興趣,另外,通過信息化的教學手段進行閱讀教學,也可以提高學生對于互聯網應用中明辨是非的能力,為立德樹人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2.2 在讀寫結合中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不僅要在閱讀當中進行相應的教學,而寫作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與閱讀進行充分融合才可以共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因為閱讀可以為寫作提供良好的素材資源,同時寫作可以充分的將閱讀內容進行有效的輸出。所以,需要教師通過正確的引導將讀寫充分的結合,從而提高學生閱讀質量。學生可以將閱讀到的內容,通過自身想法進行加工寫作。[2]例如:在一年級上冊《雨點兒》這篇課文的學習過程中,老師可以讓學生先進行充分的閱讀,并且可以通過續寫的寫作練習,讓學生加強對于閱讀的理解。通過續寫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并且可以將閱讀內容通過自身理解進行深度拓展。可以讓學生通過續寫來繼續描述小雨點兒與大雨點兒的對話內容,通過續寫可以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并且可以通過寫作練習為以后的語文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從中還可以讓學生學到相應的人生哲理,讓學生可以像雨滴一樣通過潤物細無聲的形式默默無聞的奉獻,幫助其他同學,充分的實現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
2.3 將閱讀教學進行生活化的探索。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所以對于閱讀內容會產生一定的問題,因此,需要教師通過生活化的探索將閱讀內容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學生可以在熟悉的環境當中進行閱讀知識的學習,從而加強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而且可以將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與生活相結合,在實際生活當中進行德育教學,同時也可以為語文閱讀教學提供良好的保障。[3]例如:在學習一年級上冊《烏鴉喝水》的閱讀故事當中,教師先讓學生進行簡單的課文閱讀,同時為了讓學生更加直觀的去理解閱讀內容,老師可以通過生活化的實驗對課文內容進行講解。在課堂中利用石子與杯中的水進行實驗,學生們可以觀察到水可以隨著石子的增多,達到水面上升的效果。從而理解了閱讀內容。通過生活化的實驗進行學習,增強了閱讀效果,有利于幫助學生進行德育教學的滲透,讓學生明白在遇到困難時要充分的發揮主觀能動性,對問題進行思考與解決。
2.4 通過課外拓展進行立德樹人的閱讀教學。對于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只進行課本內容的講解還過于單一,因此需要教師通過適當的課外閱讀拓展,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并且可以將德育教學充分的融入其中,所以需要教師結合課本內容進行優化和升級。例如:在一年級上冊《江南》這篇課文的學習過程中,老師可以通過拓展一些關于江南的古詩以及散文等,讓學生進行簡單的了解。進一步的讓學生去感受閱讀中的魅力,從而在課外閱讀過程當中也可以了解祖國的大好河山,有利于增長學生的語文知識儲備,從而為學生道德素養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進行立德樹人教學理念的充分滲透,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將二者充分的融合,有利于讓學生在正確價值觀的引導之下,進一步提高語文核心素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