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懷科
(甘肅省涇川縣玉都中學 甘肅 涇川 744300)
隨著新課改的深化發展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普及,研究性學習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得以廣泛的應用,能夠進一步滿足新課改對英語教學提出的要求。研究性學習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也成為了目前教學的一種潮流。本文將就研究性學習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夠給一線的高中英語教師一些啟發,全面的提升高中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實現高中生英語水平的全面提升,推動英語學科的發展。
1.1 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在實施研究性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堅持以學生作為主體,認識到學生的主體性和在學習中的自覺性。學生通過參與實踐活動獲得知識,而不是教師直接給到學生現成的知識或者直接把結論傳遞給學生,另外教師要多鼓勵學生,讓學生可以獲得學習的自信心,從而積極主動去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得到提升,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進行獨立的思考,使得學生整體的學習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培養。
1.2 注重英語教材的原則。研究性學習不能夠脫離開高中英語教學,必須要和教材進行緊密結合。在研究性學習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認識到基礎性研究的意義,在尊重英語教學規律的情況下有效的發揮出研究性學習的功能,在教學資源中教材才是最核心的部分,教師要成為教材的主人,要把握準確教學的目標和課標內容,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落實研究性學習活動。
1.3 注重教師引導作用的原則。研究性學習強調了學生的自主性和主體性,但是并不是說教師就可以放任不斷,教師的引導是至關重要的。學生需要子啊教師的引導下逐步的建立起主體意識和積極學習的動力,通過合作、探究、實踐等多種學習方式啟發學生去積極主動思考,教師要能夠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1]
2.1 創設問題情境。高中英語教學落實研究性學習,肯定需要創設出一定的問題情境,問題情境的創設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的,教師在引導學生創設問題情境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也為后面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所以在開展研究性學習中教師要創設情境,讓學生注意力得到集中,也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圍繞著問題進行探究和思考,而教師所創設的問題情境也需要堅持一定的原則,首先應該盡可能貼合學生的生活,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和實際的意義,另外就是要起到培養學生綜合語言應用的能力,同時學生在研究思考問題中教師也需要給到一定的指導。[2]比如在學習《Great scientists》時,教師可以就偉大的科學家為主題引導學生搜集科學家的資料和信息,通過這樣的一個研究性問題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和主動地探究,從而展開后續的研究性學習活動。
2.2 落實好實踐體驗活動。教師創設了具體的問題情境后,學生就需要開始進行真正的探究了。在進行實踐的過程中學生會不斷地產生一些觀點和一些態度,在這個基礎上逐漸的摸索出研究性學習的一些方法和技巧,然后教師通過鼓勵和引導讓學生繼續去發現和提出問題,對于資料進行搜集和整理,設計出可行的方案,通過繼續的研究得出一定的結論,這樣能夠幫助學生借助自己已經具備的知識和經驗去分析問題,從而提升學生自己的能力。比如在學習《Making the news》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探究本課的一些重要的知識點,自己總結歸納學習。
2.3 歸納總結階段。學生進行了資料的搜集,完成了調查研究之后,會得出一系列的問題,這時候教師開始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歸納總結自己對于問題的認識,整理研究的成果,把成功形成報告在課堂中展示,針對學生的表現教師需要給到一定的評價,評價的時候需要注意多角度,不要只看學生研究的成果,同時需要考慮到學生整個研究的過程,要善于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表揚,這樣可以營造出一個和諧、民主還有寬松的學習氛圍,使得學生感受到課堂的平等,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3]
總而言之,按照新課標提出的相關的理念和標準,高中英語教師在落實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積極采用研究性學習的方式,對于研究性學習要做出一定的方式的調整,創新學生學習的方式,組織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實現老師和學生進一步的合作交流,鼓勵學生去提出問題并且解決問題,對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教師需要給予一定的評價,只有這樣才能夠為進一步落實研究性學習做好鋪墊,提升英語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