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蘭
(福建省廈門市后田學校 福建 廈門 361100)
近幾年來,閱讀的重要性已得到自上而下的普遍重視,各校的閱讀活動也開展得轟轟烈烈。“世界咖啡”是一種有效的集體對話方式,通過營造好友相聚在一起喝咖啡聊天的情境和氛圍,進行心無掛礙的輕松交流和暢談,形成集體的智慧。以世界咖啡模式引導小學生閱讀交流,讓學生在集體匯談中分享自己的閱讀收獲,碰撞出真知灼見,提升閱讀智慧,提高閱讀素養,更好地駕馭未來閱讀的挑戰。
如果把閱讀交流想象成一場滿漢全席,每個人都貢獻出自己的拿手好菜,聚餐才會變得豐富有趣,讓人充滿期待和驚喜。反之,如果沒有帶著自己獨特的菜肴來,聚餐怎么能成功呢?用世界咖啡模式組織閱讀交流,四五名學生圍成一桌,每位學生都帶來自己獨特的閱讀感悟,參與這場匯聚各種想法與觀點的滿漢全席,相信一定會收獲滿滿。
在組織了幾場世界咖啡讀書交流會后,我們發現要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獲得充分的閱讀感悟,才能為交流提供資源,取得預期的成果。在交流《草房子》前,為了讓每位學生都能參與交流,我用各種辦法激勵學生將整本書閱讀完,如:通過精美的封面內容,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利用前言、簡介、評價等引導學生初步熟悉內容;重點推薦學生感興趣的章節,讓學生保持閱讀的熱情;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感受,讓學生產生親近之情。在布置會場時,活動黑板上貼滿了每個學生的閱讀成果:思維導圖、手抄報、讀書卡……一進入會場,每個學生立刻被這塊匯聚閱讀成果的園地吸引住,并驚喜地在上面找到自己的作品,充滿成就感地參與讀書交流。
在閱讀交流中,正因為彼此的視角不同,才能碰撞出思維的火花,產生新的觀點。所以,每個聲音都很重要,它代表的是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和感受,每個學生的貢獻都應得到重視并妥善利用。尊重學生閱讀的獨特性,才能為有效交流提供資源,讓閱讀交流課變成一場“盛宴”。
世界咖啡所打造的環境就是學習型空間。把教室里的每四張課桌排成一個正方形,鋪上桌布,擺上插著鮮花的小花瓶。把白紙鋪展在桌布上,每張桌上放一個容器,里面裝上要畫思維導圖的彩色馬克筆。角落擺上幾棵綠色植物,讓空間更溫馨,更具大自然的感覺。靠窗的一排桌子也鋪上桌布,準備各種美味的小點心和可口的飲料……
《城南舊事》讀書交流會上,孩子們在柔和的音樂聲中陸續進入世界咖啡會場,圍坐四人小咖啡桌,在老師的引導下開始三輪的集體匯談。第一輪交流圍繞主題,每個人都分享自己的觀點,并由組長負責記錄。第二輪交流,每個小組留下記錄者,其他組員走動換桌繼續交流,把各小組的觀點帶到新的小組,實現思維的碰撞和完善。第三輪交流,所有組員回到最初的小組,再次交流分享自己新的收獲,一起繪制思維導圖。最后集體匯談時呈現出一張張內容豐富的思維導圖:小英子所住的胡同平面圖,以小英子為樹干的人物關系圖,故事情節圖……
世界咖啡會場就像一個魔法空間,每個學生在這個充滿真誠而輕松的氛圍中變得堅定和自信。他們享受著這種新鮮的交流模式,在三輪交流中主動參與,傾聽不同的聲音,不斷激發出新的見解,整合反思形成更有價值的觀點,這樣的交流是有效的。
世界咖啡鼓勵多做貢獻,不一定是通過說話的方式來貢獻。小組可以充分運用世界咖啡的各種方法來分享他們的集體智慧。比如:在便箋紙上寫上自己的收獲感想,粘貼在墻上;不同小組的人相互展示彼此的思維導圖或桌布,邀請大家聚在一起觀看;把每張討論咖啡桌都設置成一個展覽臺,并在桌布中央留一塊空白區域讓參觀者留下自己的評論……以一種可見的方式呈現所有參與者的意見,讓大家尋找彼此觀點之間的連接。
在《小鹿斑比》讀書交流會上,有個學生一言不發,看似沒有參與其中,可是最后提出了這本動物童話與西頓動物故事、沈石溪系列動物小說的區別,他的閱讀跳出了這本書的局限,懂得和同類型的書做橫向對比。有個學生不善表達,但是他筆下畫出的以叢林四季為背景的情節思維導圖匯集了伙伴的閱讀成果,這種以畫分享的方式讓人耳目一新……正是世界咖啡的這種運作方式,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揮所長,把不同的學習風格帶到咖啡桌旁。每個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參與貢獻,讓連接的文化更有活力。
每個學生的特性都不一樣,有的喜歡當演說家,有的習慣當傾聽者,有的只想做個觀察者。世界咖啡尊重和包容學生融合處理各種信息的多樣性。隨著匯談的開展,在學生之間創造出一種關系,編織出最豐富的知識網。在這張網里,連接著不一樣的人、觀點和智慧,彰顯了交流的魅力。
德國哲學家斯貝爾斯說過:“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運用世界咖啡模式進行閱讀交流真正詮釋了這種教育境界。通過尊重閱讀的獨特性,提供交流資源;運用匯談的創新性,鼓勵參與交流;連接分享的多樣性,彰顯交流魅力。從而有效地促進閱讀交流,讓閱讀成為學生終身學習的有效途徑和必備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