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和林
(江蘇省溧陽市戴埠初級中學 江蘇 溧陽 213331)
實驗教學作為初中化學的基礎,能夠拓寬學生的思路,使學生對化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等方面知識有更加全面、系統的認識,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對化學實驗的參與度。本文通過化學實驗的教學研究,提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具體思路。
實際生產生活是創新之源,化學與其它學科不同,它與生活實際有著廣泛的聯系。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系身邊的化學現象,用化學知識和技能解釋周圍社會生活中涉及的化學問題,強調學以致用。例如在學習水的內容時,教師在完成基本知識講授的同時,不妨讓學生設計并改進凈水裝置,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進行酸堿指示劑的教學時,可以鼓勵學生從課本提及以外的植物資源里去尋找指示劑。做出不同的酸堿指示劑并對比效果。教師要以新的視角開展實驗教學。從生活走進化學,用化學改變生活。讓學生感到化學就在我們身邊,這是培養創新能力的最佳切入點。
中學階段的化學教材中的演示實驗大多都是驗證性實驗,這類實驗對于培養學生規范化的實驗操作技能會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但是卻缺乏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對演示實驗的創新設計和運用,能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養其敏銳的觀察力和想象力,特別是創造性的想象力。教師要從方法論、信息論、系統論、控制論的觀點去設計和改革課堂教學,從而產生對化學實驗所用的儀器、藥品及實驗方法等進行創造性的改進。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借助互聯網,可有效拓展學生所學習的知識,提高其學習積極性。在課堂預習階段,教師可在網上搜索相關圖片、文字、視頻等,讓學生在學習之前,對所學習的知識有一定的印象,同時能夠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和好奇心,例如學習濃硫酸特性時,可以下載相關濃硫酸致人身體灼傷的視頻,讓他們了解濃硫酸的特性,從而加深印象。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把原本只能用單一語言表述的知識,通過更加生動的形式表述出來,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提高課堂學習積極性。反過來,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能使自己的想法得到更好的表達,變抽象為具體,從而達到教學目的。在課下,學生可借助網絡,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拓寬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同時,作為教師也要時刻保持創新意識。只有自己成為創新型教師,才能更容易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更新知識,掌握最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這樣才能在課堂上做到融會貫通,得心應手。另外,教學方法也要創新,對不同的班級采取不同的教法,使學生有常新的感覺。結合學生的特點,培養他們愛問、善問的思考習慣和動手能力,使他們成為創造性的人才。教師自身的素質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會有影響。因此教師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質,保持創新意識。
建國初期的“填鴨式”教學理念,強調教師的主體地位,按照教師的意愿,進行灌輸式教學,至于學生有沒有理解、能不能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則不需要過分在乎,反過來學生把這種學習當作一種任務,死記硬背,完成任務即可,實踐性不強,不能理解其中的奧秘。作為教師,為了真正讓學生掌握化學基礎知識,讓學生在化學學習中不斷創新,必須更新觀念,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明白自己在教學活動中只起主導作用,學生才是真正的主體,要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特征和社會的不斷進步發展,運用生活化教學模式、情景體驗式教學模式和自主教學模式等,鼓勵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勤于思考、積極回答問題,課下積極進行實驗,驗證課堂中所學知識。
實踐出真知,唯有實踐,才有創造。在化學教學中,教師必須充分利用分組實驗來鼓勵學生動腦、動手,讓學生在實際的動手操作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首先,布置實驗預習題,讓學生在提前學習教材內容時明確實驗目的和操作步驟,在操作實驗時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實驗現象,通過獨立思考后掌握和鞏固化學知識,同時要提高學生分析探索實驗成敗的能力,進而根據所學知識進行實驗的設計和優化,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中學化學教學中應充分挖掘化學實驗的功能,發揮化學實驗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科學素質、科學習慣,切切實實地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化學教學質量。
初中化學教育是培養綜合型人才的基礎性階段,新課標對初中化學教育提出了要開拓學生思維、培養其創新能力的要求。結合化學教育的教學特點,在培養學生們創新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注重學生角色轉變,運用情景體驗式教學模式等理念,運用多媒體教學方式,注重化學知識與生活實踐的結合,鼓勵學生設計化學實驗,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化學學習的趣味性,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促使他們主動思考、勤于思考,為創新思維的培養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