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研 高娃
(內蒙古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22)
在童紹崗[1]主編的《體操》一書中,根據(jù)體操的目的與任務,將體操分為競技性體操、表演性體操和基本體操三大類,在體操教學過程中不僅能夠教授學生基本的口令、隊列隊形、基本體操、技術技能,幫助學生進步,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體育教師。因此,體育教師精、氣、神的培養(yǎng)與體育課程的基礎相輔相成,體育教師散發(fā)的神韻狀態(tài)與感染力都是評判體育教師的指標。該研究針對體操普修課的學生進行調查,找出體操如何影響學生的精、氣、神,幫助學生在體操課中突破以往對體育的認知,提高學生精神狀態(tài)和氣質神韻,從而使學生更好地將體操中的精氣神運用到今后的體育教學和實際生活當中,并使體操成為能夠影響學生終身進行身體鍛煉的體育活動。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2]中將“精”解釋為構成人體和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而“精”本身就是身體之中精華的凝聚,將體操中“精”的培養(yǎng)與具體實際相結合,分別突出了良好精神風貌、強烈的感染力、自我意識和精力體氣等四個方面內容。
精神風貌是一個人對待事物的一種外在表現(xiàn),體操項目能將個人精神風貌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對于體操,人們頭腦中必定會浮現(xiàn)出運動員姿態(tài)挺拔、風貌昂揚的卓越形象。體操動作對學生的肢體要求,能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肌肉記憶,學生用肢體動作帶動精神,從而讓觀賞者直觀地感受學生精神風貌的提升。體操教師不管是在教學授課,還是日常生活中總都會帶著高昂的精神風貌。如在基本廣播體操中,體操教師要求學生身體橫平豎直,做動作時充分延展肢體,以此讓學生保持良好的精神風貌。體態(tài)是一種本能,是一種靜態(tài)的造型,展現(xiàn)的是靜態(tài)美。體操身體姿態(tài)的練習能夠提高學生姿態(tài)美。如芭蕾舞七個手位的練習,由下至上,由前至側的七個手位能夠訓練到肩部、肘部和手部的定位、延伸身體的平衡感與協(xié)調性,訓練站姿有利于學生延展脊柱,糾正骨盆前傾,從而達到外形上精神飽滿的狀態(tài)[3]。
進行過體操學習的學生,在精神狀態(tài)上會有明顯變化,同時也在其他體育運動中更加積極向上。體操對學生整體精神風貌的改變具有顯著性,在精神風貌改變的同時,也會提升學生對事物的認知能力,以及在遇到困難時展現(xiàn)出積極向上、樂觀自信的態(tài)度等。
“感染力”在漢語詞匯中的意思是能夠引起別人產生相同思想感情的力量,啟發(fā)別人智慧或激勵他人情感的能力。而體操本身就是一項感染力非常強的運動,體育教師要不斷用行動與言行感染和帶動學生。而學生要充分學習和了解感染力所帶來的優(yōu)勢,通過體操教學使自己蛻變?yōu)橐幻麅?yōu)秀的體育教師。
德國美學家谷魯斯將感染力這一現(xiàn)象稱為“內模仿”,這種模仿現(xiàn)象是學生獲取美感的重要因素。如學生對教師做出的體操單杠后回環(huán)動作示范的驚嘆與認同,在學習動作技能時,學生模仿教師示范時,身體所產生的整體狀態(tài)及姿態(tài)等都屬于“內模仿”的延伸——“外模仿”[4]。內模仿是指教師善用語言魅力引導學生思維,增強學生對知識渴望。外模仿是指教師在行動上感染和引導學生產生強烈的身體感知,激發(fā)學生能與教師產生相同思想感情的力量,啟發(fā)學生智慧。如教師通過教態(tài)與教法間接影響或引導學生改變對課程的態(tài)度,教師通過自己的行為舉止、肢體動作、語言細節(jié)、精神力量去感染和影響身邊的學生。
車文博[5]主編的《心理咨詢大百科全書》中認為,自我意識是主體對自身的意識,它包括對自身機體及其狀態(tài)的意識,對自己肢體活動狀態(tài)的意識。經(jīng)過體操學習的學生更容易建立良好自我意識。自我身體形態(tài)的保持,能意識到自我形態(tài)的升華,如挺胸直背、繃直腳尖膝蓋等身體姿態(tài)都會融入每節(jié)課中,提醒和引導學生注意身體姿態(tài)。體操對自我意識的提高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提高自身意識是體操中對自我意識最強的肯定。在個人行為上,人是憑借自身的意識去控制身體的,如在做廣播體操時,個人憑著自己的意識調整出手的角度,是否做到橫平豎直,出腿出腳時,是否做到繃直膝蓋與腳尖。自我意識的提升不僅存在于對自我外部形體意識的塑造,還要有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和對他人的保護意識。體操中所教授的動作,可以沿用到其他體育運動或日常生活中,實現(xiàn)在危險時的自我保護。如體操中的前滾翻動作,在排球救球時更能夠保護自己防止摔傷;斜坡滾落時,體操中的側滾翻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使學生更快起身,從而減少擦傷;田徑背越式跳高落墊后,運用體操中的后滾翻,能夠快速起身并防止脊柱受傷;在搶籃板落地時,可運用體操中“落地緩沖”的技巧來減少膝蓋損傷等。
在體操教學中,體操課程不單是學習體操的動作技能,也是“保護與幫助”的學習,教師非常注重“保護與幫助”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充分習得“保護與幫助”會直接影響教師今后的教學和指導方法,同時充分習得“保護與幫助”會使學生的練習環(huán)境得到安全保障。在教學中,多將“保護與幫助”植入學生思維和行為活動中,切身讓學生學習到失重后,進行自我保護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安全性和自我防護的意識。
體操不僅能提升運動技術技能,還會對精力體氣產生影響。經(jīng)過體操訓練的人會得到身體與精神上的滿足,在精神上更加積極陽光。教師應在教學中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如在熱身時充分針對教學內容進行相應的教學熱身,充分調動學生身體中的能量,熱身過后學生精力不如剛上課時充足,此時不應進行教學,而是應進行拉伸休整,做一些壓腿壓肩的練習,使學生的精力得以恢復。
體操是一項難美性項目,注重美的培養(yǎng)。形體氣質不僅是一種美的體現(xiàn),更是一種美的展示和表達,它對肢體協(xié)調性、延展性要求極高,崇尚將簡單而輕巧的動作通過行為舉止、肢體動作展現(xiàn)出一種美好姿態(tài)。在體操中,練習最多且最強調姿態(tài)的練習,最能有效提升形體氣質,如芭蕾手位可以精準定位上肢的修長狀態(tài),指尖的延伸可以體現(xiàn)身形拉長的視覺效果。訓練過程常常忽略頸部的訓練,不經(jīng)常對頸部進行訓練和拉伸會導致頸部僵硬、斜方肌突起、肩部運動遲緩等。身體姿態(tài)不僅要做局部手位或腳位練習,更要將手腳和全身相結合,使學生在音樂的伴奏下提升自身氣質。身體姿態(tài)的練習可以提升外在的身體體態(tài),增強自我對本體感知的提升與樂感的培養(yǎng)。
氣質的培養(yǎng)[6]不僅要體現(xiàn)在身體姿態(tài)練習方面,還要體現(xiàn)在體操各大技術動作中。如側手翻的完成,要求雙手雙腳要落在一條直線上,膝關節(jié)與肘關節(jié)不能彎曲,準確性、舒展性、延展性等缺一不可,缺少哪一個關鍵點都很難將側手翻動作完美完成。再如,跳馬騰空時的空中姿態(tài)問題,在空中是很難把握身體姿態(tài)變化的,這就要求學生要有較強的身體控制能力,控制身體在空中的動作。
自信心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心理特性,反映一個人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一項活動或任務的心理特性。體操學習是一個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漫長過程,教師應降低難度,將動作分解并給予學生充分的保護與幫助。學生完成體操動作后,擁有的成就感和不斷超越自己的能力,能使內心產生強大的“保護屏障”,從而使自信心得到更充分的建立[7]。如在跳馬學習過程中,女生很容易會產生恐懼心理,通過長時間的練習與克服,最后掌握跳馬的動作要領,這也是自信心建立的過程。
體操是難美性項目,單雙杠、跳箱跳馬等項目中的動作都是對學生身體和心理極大的考驗。能否克服身體和心理障礙,就需要學生有敢于嘗試的勇氣和身體力行的氣魄[8],這就是人們俗稱的“膽量”。如單杠后回環(huán)動作,這個動作看似困難,但技術動作要領卻很簡單,需要后倒身體,直臂壓杠。這樣簡單的技術動作會使膽小的學生產生恐懼心理,甚至導致動作變形。而教師在面對膽小的學生時,更應該鼓勵和引導學生,讓學生充分體會該動作,從而增強學生的心理建設,學習動作保護措施,增加學生的安全感。當學生對該動作的恐懼心理逐漸淡化時,教師再對學生進行技術引導,使學生能夠在建立安全感的同時體會動作要領。學生應積極主動根據(jù)教師所教授的內容進行大膽的嘗試,充分相信教師,可提出問題與教師商討解決,要有敢于嘗試的氣魄和大膽嘗試新動作的勇氣[8]。
“神”一般會和“精”緊密結合在一起,且“精”和“神”一起相互作用,從而達到精神合一的狀態(tài),體操之中“精”為“神”提供能量,能夠有效幫助練習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有了精神便能夠保持飽滿的神采狀態(tài)。同理,體操中的“神”也反作用于“精”,當練習者擁有飽滿的神采狀態(tài)時,學習體操就會更快,更加得心應手。而且飽滿的神采狀態(tài)也能夠使練習者的學習和工作更加事半功倍。體操能夠使人保持飽滿的神采狀態(tài),正如人們所看到的體操運動員和體操教師,不管是在賽場上、課堂上還是生活中,都能夠時刻保持飽滿的神采狀態(tài),它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精力更加集中,從而獲得更多知識。
說起體操,便不得不提體操中所蘊含的獨特的神態(tài)韻味,它是由內而外自發(fā)的,能夠讓練習者對自己的身心、形體、技能、自信、精神有意識地進行控制。在進行體操比賽、展示或教學時,運動員和教師都是綽約多姿的,她們的神態(tài)韻味由心而生。體操對人的修身有很大的影響,也能教會人們養(yǎng)性。
總而言之,體育專業(yè)學生經(jīng)過體操的學習,可以提升教與學的能力、身體素質、體操技能等。體操運動既有動力性動作又有靜力性動作,二者相互結合。學生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與風貌會提升內在氣質與外在氣質,二者相輔相成,給人滿滿的活力感,給予身邊的人更多的正能量。在體操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自身散發(fā)的神韻狀態(tài)與強烈的感染力,能夠充分提高學生精神狀態(tài)和氣質神韻。
該研究旨在通過對體操普修課的學生進行調查和研究,找出體操能夠影響學生精氣神的因素,幫助學生在體操課中突破以往對體育的認知,增強學生對體操的了解和熱愛,并廣泛善用體操的各種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將所學到的知識與技能加以運用,幫助學生更好地將體操中的“精”“氣”“神”沿用到今后的體育教學和實際生活當中,使體操運動能夠成為學生終身受益的體育活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