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威 唐風云
(湖南高爾夫旅游職業學院 湖南常德 415909)
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國幾千年以來創造的偉大的精神財富,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博大精深。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理應通過學校教育得到繼承和發揚。其中,高職院校作為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更要不斷增強文化軟實力,以培養出具備較高文化素養的優秀人才。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是傳承和發展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該文就具體路徑展開分析。
教育部頒布的《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著重強調加強對學生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和中國夢宣傳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是我國學校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1]。高職院校作為我國教育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更要發揮其陣地作用,在體育課程等教學過程中融入中華傳統文化內容,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踐行體育精神。
長期以來,我國高職院校在人才的培養方面,更加關注于對學生的技術技能方面的教育,而忽視了對學生人文素養方面的培養。時代和教育的不斷發展對高職院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院校要想獲得可持續性發展,必須要改變教育理念,在以學生的技術、技能教育為基礎的同時,注重對學生進行人文、文化方面的教育和培養,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教育的發展是為學生的發展和學生的未來服務的。在經濟形勢和社會形勢不斷變化的情況下,要求學校培養出的人才不僅要具備良好的體魄,更要有堅毅不屈的品格,才能適應未來可能越加殘酷的競爭[2]。在高職院校體育課程中融入中華傳統文化內容可以實現這一目標,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感、民族自豪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感。這些都將會助力于學生更好地參與和適應未來競爭。
為了不斷提升我國人才培養的質量,近些年我國對高職院校的關注和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對包括體育課程在內的素質教育課程越來越重視,這促使高職院校的硬件設施不斷得到改進和改善,設備完善的室內體育場館、寬闊平坦的室外體育活動場地及各種相應的體育教學設施和器材等都會為中華傳統文化融入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提供基礎和方便。
在國家對高職院校建設不斷重視的情況下,高職院校師資隊伍的專業性不斷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也在不斷提高。特別是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國各項事業的發展促使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國情懷不斷增強,這些都是將中華傳統文化教育融入體育課程的有利條件,有助于中華傳統文化和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相互融合。
中華傳統文化所具有的教育價值是毋庸置疑的,在將其與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相互融合時,要不斷創新和豐富體育課程的教學形式。讓學生通過豐富多彩的體育課程學習和體驗,感受來自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
比如,教師可以組織一些以中華傳統文化為核心的主題教學活動,并與體育知識、體育運動相互融合,如演講比賽、知識競賽等,讓學生在親身參與中,既學到體育理論知識,也能夠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而在激烈的競賽氛圍中,學生也會以更大的動力和熱情去參與和了解,這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是非常有利的[3]。另外,可以在健身操或者輕快的有氧體育運動中,加入一些古詩詞或者古典的音樂旋律,讓學生在優美清雅的音樂伴奏下,一邊聽音樂,一邊做操,這樣不僅能夠放松身心,也能夠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覺得體育課程的學習是一種享受,從而更喜歡體育課程,這樣也能受到傳統音樂魅力的熏陶。
中華傳統文化融入體育課程有著一定的優勢,如民間開展的很多民俗體育活動,既可以傳承民族傳統文化,又可以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因此,高職院校在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體育課程時,可以把一些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民俗體育項目引進其中[4],如斗拐、陀螺、秋千、射弩等傳統的民俗體育項目。這些民俗體育項目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體現形式,深受學生喜愛。高職院校在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體育課程時,可以充分結合當地民族地域特色,開發出相應的傳統體育課程資源。需要明確的是,對于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體育形式不能照搬,要盡量加入一些現代體育的元素,并結合學生的接受程度和接受能力,這樣開發出來的傳統體育課程才會更受學生歡迎。
例如,廣西高職院校可以開發具有廣西地域特色的傳統體育課程資源,如搶花炮、打扁擔、竹竿舞等,這些都可以作為學校的體育課程內容來開展;云南高職院校可以把賽馬、吹槍等獨具地方特色的民俗體育活動經過創新和改進融入學校體育課程中。總之,我國地域遼闊,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具特色的民俗體育活動形式,當地的高職院校完全可以以此為基礎,開發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傳統體育課程,在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同時,增強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
當前,我國很多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師多是從事過專業競技運動的運動員、專業院校培養的專業人才或是從其他崗位上轉過來的相關人才,他們更為熟悉和擅長的是專項體育運動項目的教學,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融入還不是很了解。因此,要繼續加強高職院校的體育師資隊伍建設,以保證傳統文化和體育課程的融入效果。
可采用“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的方法。高職院校要創造條件,讓一些優秀的體育教師到傳統文化方面具有較好經驗的高校進行交流和學習,并給予其多方面的支持。當教師學習歸來之后,對教師的教學工作要給予支持和幫助,以真正發揮學習效果[5]。與此同時,高職院校也可以聘請一些傳承和研究中華傳統文化的民間藝人、專家等,如邀請傳統體育文化傳承人到學校進行相關體育項目的授課,也可以對學校的體育教師進行專業的指導,以不斷地提升學校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保證中華傳統文化融入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教學效果。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不管是哪種形式,高職院校都要給予教師一定物質和精神方面的支持和幫助,尤其是對于開發和引進民俗傳統體育新項目的教師應該給予適當的獎勵,以激勵其他體育教師不斷學習和創新體育課程教學的方式,為中華傳統文化融入學校體育課程做出努力。
要想將中華傳統文化更好地融入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需要構建基于中華傳統文化的體育課程體系,把有關的中華傳統文化內容融入體育課程中,開發多層次、多結構、多樣化相結合的體育課程體系,以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促使學生在學習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術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6]。
比如,在投擲類體育課程中,可以加入我國周代“六藝”的內容,即“禮、樂、射、御、書、數”,這些實際上就是周代學校的體育教學的內容。六藝中的“射”指的就是射箭、射擊、投擲的技術。“射”按照禮儀又可以分成“大射”“賓射”“燕射”和“鄉射”四種射禮。而“射禮”本身就是一種具有強烈的傳統禮儀特色的競技體育活動,同時具備娛樂、政治、教育等多重含義,是我國早期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更是我國古代體育教育的典范。另外,在足球運動中,可以加入我國古代蹴鞠的歷史講解,在體操課程中,可以融入一些古法養生氣功,如八段錦等內容,既讓學生感受我國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也使體育課程更有趣味。
在社會的不斷發展過程中,高職院校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不可忽視。通過在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中融入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這個過程中,高職院校要立足于新時代,不斷創新和豐富體育課程教學內容,與當地特色相結合,繼續加強體育師資隊伍的建設,并構建基于中華傳統文化的體育課程體系,發揮出高職院校的優勢,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想層次,助力于學生的各項發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