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傳桉
(福建省福州市吳山小學 福建 福州 350026)
目前我國有實施相關標準,對于學生語言素養提出要求,這表明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對于社會的發展,國家教育的進步都有幫助。因此在小學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閱讀是培養核心素養的一大重要部分,這就要求教師要采用合理的教學模式是和教學策略對小學生進行培養,為了實現更高效的教學,教師可以不斷創新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本文探討在核心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相關分析和措施。
語文兒作為教育中三大主科之一,在學生成績上占有較大比重。而語文中的閱讀占語文總分中的較大比重,因此閱讀是小學生語文學習中的一大重點,這就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水平,能夠獨立的完成閱讀理解,能夠自主分析題目進行語言轉換,同樣也要求教師應該把提升小學生閱讀水平作為一大職責,盡心盡力,不斷為提高學生語文閱讀能力作出貢獻。伴隨著新教育體制改革,主要推進以核心素養為主體教育模式,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下進行合理教學。所以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當鼓勵學生多讀課外讀物,開拓視野,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為提升個人的閱讀水平打下基礎。積極響應體制改革,讓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閱讀不僅可以給學生增長知識,也能培養學生的眼界視野和學生的綜合素養,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作出共同努力。
2.1 把生活融入教學,增強理解。語文十分貼近我們的日常生活,所以把語文教學生活化是一種提高語文素養的有效措施,語文學習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教師在語文教學時,也應當注重從生活開始拓展,從生活出發,開展生活化教學,順應新教育改革體制。教師在教學中挖掘學生對生活的理解,根據實際生活對小學生進行閱讀教學,培養小學生的語文閱讀素養,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小學生閱讀水平整體提升。同時,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再結合生活進行創新教學模式,把生活融入到教學當中去,這種方法有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語文閱讀,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把個人帶入閱讀角色中,走入閱讀的世界。老師還可以讓小學生注重在平時的閱讀中把所見所想都記錄下來,這也是一種提高閱讀水平的一種有效方法,在課堂上,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勇于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同時也可以讓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和生活中的遇到的事情進行閱讀理解。
比如教師可以適當在課下組織學生進行語文閱讀的相關活動,可以讓小學生分組分配角色進行表演。例如,在開展人教版六年級上冊《鹿和狼的故事》的教學時,這篇文章本身與生活缺少聯系,所以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把生活情境融入到學習中,教師可以把這篇課文中的角色進行安排,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課文內容寫作背景,精讀課文。具體上,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模擬表演,表演所需要的資料和內容都要學生自主去查找,通過表演讓學生有更深的生活感悟。教師給學生進行排練的時間,隨后抽簽決定出場順序。經過一輪表演之后,由教師們組成評分隊伍,對學生們的表演進行評分。評分依據主要是根據學生表演是否更貼近生活來考慮。根據名次還可以進行獎勵制度,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表演的積極性,能更加投入到文章閱讀中去。
2.2 多對話、多表達、多思考。小學語文閱讀的重點在于讀,而這個讀不單單只是用嘴巴念,而是需要學生把感情帶入到閱讀中去,進行有感情的閱讀文章。而閱讀的基礎是要小學生具備一定的表達能力,要善于表達。而且在閱讀過程中,不僅要帶入感情,還需要邊讀邊思考。在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關注到文章內容,文本遣詞造句的問題。同時要思考文章內容的主題,在閱讀之后能夠大概了解文章內容。
比如在學習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的課文《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中主要講述的是小駱駝,小馬和駱駝媽媽之間的對話。所以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小組分配,由三個人分別飾演小馬,小駱駝和駱駝媽媽,通過三人之間的對話來演述主要文章內容,小駱駝在自己小的時候感覺到自己很丑,所以十分的自卑。在課文中講到小駱駝從自卑被嫌棄到驕傲自豪的過程。小學生由于年紀還是很小,所以對自卑和自豪的認知不夠清晰。因此,教師可以由此來引導學生對驕傲自豪的正確認知,從而讓學生更好地形成自信的性格。鼓勵學生在表演中將文本朗讀轉換成普通的對話,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蘊含的情感,在學生演繹和對話過程時,老師不要過多的打擾到學生,讓學生進行自主表演。這樣才能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內容和情感,只有通過學生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才能成為他們自己的東西,因此教師在他們的表演過程中不必過多的參與,這樣才能有效的提升學生閱讀水平培養語文文化素養。
2.3 注重積累,汲取閱讀經驗。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水平的提升,不止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進行引導和教授,還需要學生在課下注重平時的積累,從閱讀中汲取經驗,多多記錄從閱讀中得到的知識。積累經驗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容易的掌握文章內容和結構。還能夠幫助學生在寫作時豐富語言詞匯,間接的提升學生的語文文化素養。在平時積累時,教師要從文章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文章脈絡主體進行引導教學,還有閱讀中的好詞好句,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也是需要一定的分析。這種引導教學方式對學生培養閱讀水平的提升有十分大的積極作用,更加順應了核心素養背景下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趨勢。
比如在閱讀文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草原》時,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大自然的美好之處,草原上風景宜人,課文中有多句描述草原的優美話語,在學生朗讀課文時要帶有那種濃厚抒情的韻味,而且在文中還有許多帶有修辭手法的句子,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關注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來進行更深入的閱讀分析,就這句“將駿馬奔馳的景象比喻成裙帶、彩虹”,這句話中就把馬奔馳的景象比喻成了彩虹,多運用這種修辭手法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此外,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學習習慣,不同的性格在各方面上都有差異。所以教師可以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自由選擇個人喜歡的段落進行閱讀,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提升學生語文閱讀水平。
綜上所述,培養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是教育中的一大重點,教師當重視小學生的核心素養,積極創新教學模式,結合多種教學方法與核心素養培養進行融合。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是順應發展趨勢的體現,所以順應教育發展還需要廣大教師工作者的艱苦奮斗,幫助小學生提升閱讀水平和文化素養,幫助學生進行全面發展。在教師教授語文閱讀內容時,要注重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短文閱讀中,代入到閱讀氛圍,來更好的體會文章主題,通過教師的努力不斷提高小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和水平,在閱讀過程中不斷改善學生思維方式,這對于小學生在以后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幫助,因此,注重小學生在核心素養背景下的語文閱讀水平任重道遠,但依然不能放棄,要緊隨教育改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