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歡蓮
(江西省鄱陽縣第二中學 江西 鄱陽 333100)
當前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處于性格和能力形成的初期,存在諸多的不確定性因素,不同能力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方式,學習習慣都有不同,因此如何在這樣的背景下促進思政課堂教學的發展,提高學生的與法治素養,成為教師必須解決的問題,因此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進行課程改革就顯得十分重要與必要。
首先,有效的課程改革,進一步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促進了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了學生良好思想道德品格的形成。通過教學改革為學生構建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其次,課程教學改革給學生帶來更加有效的刺激,培養了學生的與法治學習的興趣與能力,促進了學生對與法治知識的掌握與理解。
2.1 教學應由單一向多元進行轉變。傳統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學生在掌握相關理論知識的過程中,難以從抽象的理論概念中得到直觀的感性認識,因而無法有效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學生在死記硬背的過程中逐漸失去了思想政治學習的興趣,進而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效果與質量。因此,在進行初中思想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擺脫傳統理論課堂的局限性,應該充分結合初中階段學生的性格和能力特點,借助圖片、影視資料、歷史文獻等資源,對學生進行深化教育,同時應該重視信息技術的應用,通過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例如,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向學生引入發生在身邊的生活實例,將這些實例應用于理論和相關概念的教學中去,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向學生講述歷史故事,通過觀看紀錄片、教學影片的方式,讓學生理解相關概念背后的故事與背景,從情感上認同相關的思想,理解法制的嚴肅性和重要性,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明白進行思想道德學習的重大意義,進而提高教學效果與質量嗯。
2.2 教學應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將思想道德教育貫穿于學生的日常生活,充分激發思想與法治教育課程的活力和威信,因此在進行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應該重視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在尊重學生、愛護學生、發展學生的前提下,做好思政課堂的教學設計,進而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打下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向學生講授“生命的思考”這部分內容時為了使學生明白珍惜生命、愛護生命的重要意義,教師就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結合實際案例來進行教學,進而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理解感悟生命的重要意義,使學生對美好的生活有所向往。其次,教師還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討論交流的方式了解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進而在對話交流的過程中影響和指導學生,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思想政治學習中去,進而通過自主學習,自我思考,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與素養。
2.3 教學模式應由教師主導向學生主體轉變。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我們應該重視教學方法的改進,應該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核心目標,應該注重師生之間良好關系的建立,通過課程改革使學生始終處于主動學習與積極學習的狀態,進而通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使學生能夠在教學過程中積極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去。
例如,在進行“走進法制天地”這部分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等信息技術讓學生通過現觀看相應的視頻素材形成直觀認識,最后再通過討論交流的方式,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相關的概念與知識,最終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樹立起保護自己合法權益,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認識。
2.4 學習方式由被動向主動轉變。在進行思政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作為教師在進行教學當中,還應該重視學生自我觀點的表述,進而通過學生的表述把握學生的學習動態,最終為樹立和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打下良好的基礎。最后在進行初中思想與法治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重視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方法的引入和運用,促進所有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質量。
總而言之,作為初中思想與法治教育的教師,應該重視自身教學手段的改進,通過教育手段的改進創新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應該將提高學生的法制觀念為核心目標,將傳統的理論課堂積極向主動、性創新性課堂進行轉變,最終通過課堂效率的提升,為學生良好思想道德素養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