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程
(廣東省茂名市橋北小學 廣東 茂名 525000)
實行板塊教學,對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有著極大的意義。教師要突破傳統教學的局限性,敢于創新。對于課程建構的話題,教師應該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其中,探索小學語文教學的新思路。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將一篇文章分成幾個“板塊”,從最基礎的字詞部分開始,引導學生層層遞進,設計出具有審美情操的教學方案。有鑒于此,本文基于課程建構,對小學語文板塊教學的實施方式進行了探究。
在追求知識和追求真理的過程之中,學習者的主觀性關系著學習的質量和水平。從“線性”走向“板塊”實際上也正是立足在這樣的理念之上,真正地讓學生進行學習和生活。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之中,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夠讓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達到一種有序化的程度,才能夠讓學生真正地以自身良好的學習興趣作為指引,以好奇作為引導進行小學語文知識的學習。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之中,必須能夠真正地發揮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教學作用,因為只有真正以學生為中心進行課堂設計,才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主觀性的自我發揮,這才能夠真正地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達到有益的學習效果。從“線性”走向“板塊”的學習理念,實際上正是立足在讓學生更好地進行自我學習的基礎之上的,真正讓學生的這種主觀能動性發揮出來,才能夠更好地進行小學語文線上教學的進程。
板塊教學是將教學任務拆分為幾大板塊,結合學生實際與課堂要求,進行教學聯動。學生在課堂中能夠自由主動把握幾大板塊,同時也為學生之間的互動提供了一定的機會。教師在課堂中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不再是根據教學內容邏輯和結構進行滿堂灌教學活動。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課程,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也是綜合性的,聽、說、讀、寫等語文基本素養的培養是相輔相成的。所以,在學習唐詩宋詞的相關內容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到詩詞歌賦的神韻,教師還應通過板塊化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唐”和“宋”可以分為多個板塊進行學習。
如在詩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鼓勵組長帶領組員選擇板塊、討論研究、展示成果。例如,在學習《夏日絕句》這部分內容時,經過交流,有的小組確定了“唐詩宋詞概況”板塊,組員們從各方搜集資料,根據以往所學習過的內容,對唐詩、宋詞的發展脈絡進行了解,使大家深入了解詩歌發展的概貌、發展以及成就。多元的板塊化學習方式,為學生的學習中注入了新鮮的元素,使學生從符號化、抽象化的書本學習中擺脫出來,融入到豐富多姿的社會場景中,接受生活的感染與召喚。此外,教師也可以進行線上教學,改變傳統教學中的一些局限性,線上教學是基于互聯網信息傳播與教師在線指導的活動,學生能夠在課前獲取大量課程資料進行自主學習,在課堂中能夠根據自主學習內容進行思考提問。
要改變線性教學所形成的僵化語文課堂,教師的教學觀念要改變,打破唯分數論的觀念,注重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培養,與此同時教師也要增強自身教學素養,提高自身的教學理論能力。教師可以根據板塊教學的幾個板塊設計教學活動,但主要流程是學生分組、確定教學內容、布置學習任務、學生組織學習、教師總結與評價學習成果。
線性教學強調個人學習,板塊教學更注重合作學習。如在教學《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師首先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與學習能力,遵循“優差互助”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劃分。確定本課的教學內容,掌握課本的生詞與熟讀課文,再對課文的主題思想進行討論。教師在布置任務時要強調互助的作用,監督各小組實施任務。在此期間要關注學生對課堂活動的態度,在學生學習遇到困難時及時給予指導,保證整體的學習活動大方向不變。
在板塊化教學中,學生組織學習是課堂的主體活動,教師要發揮自身的教學作用但也要把握教學的尺度,適度引導。教師在活動結束后要及時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并檢測學習效果,記錄學生的學習反饋。如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雷鋒叔叔,您在哪里》,這是一篇詩歌文章,教師在布置任務時可以延申雷鋒的故事幫助學生更好理解這篇詩歌。學生在分組學習的過程中,要積極利用互聯網了解雷鋒的背景故事,思考如何向雷鋒學習。教師在劃分板塊教學時要注意課文的題材與課堂活動。
各種教學方法都有自己的教育教學規律,也有著屬于自己的教育優勢所在,從這個角度來說,從“線性”走向“板塊”綜合了一些其他教學方法的優勢和長處,不斷地展示出綜合性教學方法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