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蘇東消防工程有限公司
步入21世紀以來,信息技術不斷革新,“互聯網+”“大數據”時代已然到來,為眾多企業的經營與管理創造了新的機遇,也帶來了更多挑戰。客觀來說,企業需要在管理方面選擇新的手段和方法,同時創新經營模式,以應對社會經濟市場的轉型升級。與此同時,稅收始終都是國家重點關注的一項經濟工作,近些年來,國家不斷加強對稅收的征管,金稅三期系統、信息聯網等技術能夠精準控制稅源,稅收監管水平不斷提高,企業違規違法行為無處遁形。因此,企業在這種背景下,迫切需要構建更加完善的財稅信息化管理系統,在保障自身經濟與經營安全的同時,最大限度配合國家稅務部門的工作。
以“互聯網+”為背景,企業在設計信息化財稅系統時,需要注意配備以下五種功能,即支持決策分析功能、稅務核算申報功能、稅務分析預警功能、稅務風險監管功能和稅收籌劃服務功能。其中,支持決策功能可以幫助企業做出科學、合理的業務決策,為開展其他財稅工作提供支持,是其他功能發揮作用的前提。而核算申報功能,重點在于對稅費的計算和繳納,有助于規避遺漏審核的問題。至于分析預警與風險監管,共同作用于風險的控制,是保障信息化稅務工作安全的一部分[1]。最后,籌劃與服務功能,主要以現存法律法規為依據,對各項業務進行合理籌劃并為企業內部工作的展開提供服務,是信息化系統的一項拓展功能。
財稅政策主要承擔整理政策性文件并為企業的各項經濟決策活動提供支持的工作。在該模塊中,可以建立起一個以會計準則、稅收文件為主的數據庫,同時吸收相關的法律法規信息,將其打造成一個可隨時查詢財稅政策的公開性信息平臺。以此為基礎,政策模塊能夠為其他系統開展財稅工作提供政策范疇的信息支持,促進數據共享和政策學習。甚至企業還可以將該模塊與國家財稅機關、各財政局的網站相關聯,進一步為內部工作人員了解、學習國家財政知識并在其指導下科學地開展相關工作提供幫助。
納稅管理主要承擔完善稅務管理功能的工作,旨在提高企業稅務信息化系統的自動化水平,可劃分成發票管理、業務核算、納稅申報三部分[2]。對于發票管理,可以通過網絡獲取紙質發票在電子底賬庫中的信息,同時利用自動化辨別真偽的技術軟件認證發票真偽,將其以電子留檔的形式保存,按生命周期進行管理。同時,借助預制網絡接口實現與廠商的財務系統互通,以智能手段提取各項信息中的涉稅數據,結合最新稅率、利用大數據計算涉稅業務的應繳稅額,實現業務核算的自動化。最后,將已經計算好的數據信息通過稅務局建立起的系統進行申報,圍繞稅務局的增值稅發票管理系統和檢測系統、結合最新出臺的法律法規生成納稅申報表,由系統進行校驗后提交給對應的稅務部門,實現一鍵報稅和批量納稅,借助自動扣繳降低納稅的煩瑣度。
預警分析是設計的重點之一。企業首先應在財政部、稅務總局、國內上市公司和其他第三方機構的征管系統中獲取相關數據,根據這部分信息構建標準化的稅務數據庫,將其作為自身展開分析工作的依托。其次,企業需在數據庫的支持下建立量化的風險測評指標,以數據庫中的財務數據為參照生成風險標準值,將各指標組成量化的測評體系。如此,通過行業細分和樣本代入展開測算分析,系統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反饋風險預警報告,形成納稅企業的“稅務體檢表”,及時對存在風險的稅務工作提出警示。
風險管控模塊也可稱為系統糾錯模塊,為應對風險做準備,同時負責為解決問題提供合適的措施。事實上,該模塊始終以系統在之前構建起來的強大的數據庫為支撐,只有在分析預警模塊穩定運行的基礎上才能積極發揮糾錯作用。在分析預警模塊將風險準確評估并指出之后,該模塊可以借助報告深入識別風險,同時根據數據庫提供的信息圍繞即將發生、不得不解決的風險提出可行性建議,指導企業調整經營方式和決策手段,及時提醒管理者干預內部財稅經濟活動[3]。
籌劃服務,實際上屬于一個在線咨詢平臺,目的在于為財稅工作人員提供合適的咨詢服務。在該模塊中,企業內部的財稅工作人員可以向行業內的其他專業人士咨詢業務問題,由專業財稅工作人員在線提供解答。企業也可以組建專門的業務團隊,緊隨國家頒布的各項財稅優惠政策對內部經營與管理活動在線給出科學的建議,最大限度上發揮模塊的服務作用幫助企業規避風險,尤其是還可以直接在線上對工作展開籌劃,制定個性化的方案,這對于減輕管理者的決策壓力是大有幫助的。
保障企業信息化稅務管理系統的穩定運行,使其始終可以在企業經濟活動中發揮積極作用,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強對系統的維護,以進一步提高系統的安全性。例如,在采集、存儲、傳遞、使用數據的過程中設計安全機制,為數據文件添加訪問權限,同時建立云備份系統,盡可能降低數據丟失的可能性。再者,還可以分別制定數據存儲、系統優化的保障機制,定期對系統進行檢查與評估,及時對暴露出來的漏洞進行維護。除此之外,在維護系統時,還要堅持“與國家政策相統一”的原則,及時根據稅收政策的變化做出調整,加強自身與上級部門之間的匹配對接,提高內部協調性。
稅務工作數據信息是進行信息化稅務管理的基礎,這些工作數據實際上是在業務工作中形成的,由業務系統和財務系統進行傳遞。因此,企業需要規范內部各個部門的賬務處理工作,使它們在各自的領域中呈現出來的數據信息是真實有效的。尤其是財務部門,應著力完善對會計核算信息的處理系統,提高會計數據質量和交易信息的真實性,嚴格按照會計準則、規章制度處理各項涉稅賬務并在考慮稅收因素的基礎上進行核算[4]。如此,在真實信息的支持下,財稅部門相關工作的展開會更加順利。
財稅風險是在“互聯網+”時代中必須重點關注的一個問題,也是信息化管理面臨著的一個比較嚴峻的問題。借助互聯網工具管理稅務工作,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風險問題,因此,想要提高系統的使用價值,就必須提高風險控制質量。對此,稅務部門的工作人員應增強風險意識,主動學習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使用方法,提高自身應用系統開展稅務工作的能力水平[5]。同時,財稅部門與企業管理層應達成雙向合作,由具備良好信息化工作能力的財稅部門工作人員向企業管理層的涉稅人員宣傳財稅常識和風險知識,提高他們的財稅風險意識,定期結合國家最新頒布的財稅政策和法律法規,設計稅務考核和培訓,使其他涉稅人員能夠獲得更高的工作能力。至于企業管理層,應對系統操作和工作流程做出統一安排,協助財稅部門在規范整個工作的操作流程,進一步加強對各項相關經濟活動的監督與管理,從而將風險控制提升到更高的層次上。
時代在不斷進步,經濟與信息技術也在不斷發展,只有跟隨發展的腳步調整工作的方法,才能提高自身管理模式與社會需要之間的適應性,實現更理想的發展[6]。企業需要以社會大環境為參照,在新應用和新技術的支持下創新工作方法,以新的方法和手段完善財稅信息化管理系統,提高系統的實用性。對此,企業一方面可以向技術的提供方購買財務管理軟件或自行開發系統,進而實現對財稅工作的信息化、自動化管理。另一方面需要在稅務管理系統與其他系統間建立起交流通道,以實現內部經濟工作的無縫銜接,優化整個管理流程。同時,企業還應該根據新的稅務征管體系提出的要求,建立“人管系統—系統管稅”的新模式,促進系統的標準化發展,推動信息化管理工作。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時代,企業在經營管理領域需要進行改革是毋庸置疑的,“互聯網+稅務”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已經成為國家在戰略計劃層面提出的要求,對我國整體的經濟運轉和社會發展有著不可小覷的影響,與政治經濟體制的改革息息相關。企業作為社會建設的內在支持力,需要積極發揮自身在經濟和政治范疇中的作用,縝密分析現階段社會經濟形勢,從創新的角度出發,開發新的財稅信息化管理系統,通過構建新系統提高自身在“互聯網+”時代的財稅管理水平,為迎接機遇和挑戰做好充分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