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穎
(吉林省通化市通化縣第八中學 吉林 通化 134100)
“閱讀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兒”這是我最喜歡的一位好書博主說過的話。閱讀是語文學習最重要的基礎,寫作便是語文學習的實際操作。閱讀能力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寫作能力,二者相互作用。老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注重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共同培養,讓閱讀和寫作相互結合,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閱讀是一種能力培養,更是一種自發性的行為習慣。老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多挑選好書,讓學生們閱讀,在閱讀過程中,學生有任何的想法和心得要及時做好筆記,為日后的寫作做積累。老師要經常給學生們營造讀書的氛圍,并推薦讀書種類,學生閱讀過后,老師要組織學生寫出觀后感,閱讀與理解,寫作和感想同時進行,為學生們加深記憶,增強寫作能力。同時老師要為學生進行思想感化,告知學生閱讀的好處,在教室黑板醒目的地方,常常貼一些名人標語“腹有詩書氣自華”“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等等。
初中學生的自律性不強,所以老師要規范學生的閱讀有些困哪,但是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老師的工作就會事半功倍。老師可以針對每位學生的性格特征推薦閱讀,初中的男生大多具有英雄主義,老師可以推薦他們閱讀《水滸傳》和《三國演義》,讓學生感受戰亂時代的波詭云譎,以及各路英雄好漢的偉大事跡。而初中的女生大多情感萌芽,心思細膩,老師可以推薦她們看《小說集》或《尋夢環游記》,讓她們在天馬行空的書海里感受愛和希望的力量。閱讀不能一蹴而就,老師要告訴學生,不要急于求成,或許有些同學覺得讀過的書很快就忘記了,但是它就像你吃過的飯,喝過的水,早就已經融入了血液里,在日后的寫作和生活中,它會突然跳躍出來,發揮作用。
在我們讀過的文章當中,有很多文章是沒有結局或開放式結局的,老師可以利用這點,讓學生們發揮想象,續寫文章。學生在熟悉情節結構的基礎上,繼續故事的進展,這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還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比如,亦舒的小說《忽而今夏》,結尾是丹青將她這一個夏天的經歷和感受寫入日記本,對她來說,這個夏天,她經歷了巨大的變故,失去了她最愛的阿姨以及自己的童真,但是卻收獲了一份又似友情,又似愛情的真摯感情,她合上日記本,媽媽叫她出去吃飯,以此結尾,故事留給我們懸念,我們不禁想象,失去童真的丹青會如何繼續以后枯燥無味的生活,以及那份模糊不清的感情到底會如何進展。老師可以讓學生們自主想象,比如,丹青在朋友家人的支持下,找回了童真,繼續對生活報以樂觀的心態,模糊不清的感情終于撥開云霧見月明,男孩子向丹青表白,擁有一個幸福的結局等等,學生們可以自由發揮,創作屬于自己的《忽而今夏》。在續寫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將之前閱讀得來的知識積累和經驗都投入到自己的創作當中,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更加強學生的創新精神。
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作為旁觀者會有很多的觀看感受以及想法,給學生一個想象,如果事件的主人公是自己,自己會怎么做?這就用到了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劇本教育,以課文為事件劇本,老師讓學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學生身臨其境,體驗主人公的內心活動,感受課文中作者想要真實表達的情感。在過程中,老師可以扮演“導演”的角色,幫助學生更好的刻畫人物形象,傳達情感。這種教學方法,改善以往課堂的枯燥乏味,增加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綜上所述,閱讀與寫作應當是相互并濟,相互促進的。想要提升語文的教學質量,就要在日常的學習中潛移默化的給學生灌輸閱讀意識,讓學生養成主動閱讀的好習慣,并且在閱讀中做好筆記和知識積累,用于寫作訓練當中。興趣是一切行為的發酵劑,老師要創新教學方法,讓學生對于閱讀和寫作擁有濃厚興趣,不僅有利于學生的語文學習,更讓老師的教學效果事半功倍。但是老師也不能忽略基礎,在寫作訓練的教學當中,老師要教給學生寫作的基本框架,讓學生展開訓練,腳踏實地,萬物耕耘,始于勤奮,老師與學生們要共同努力,書寫他們的華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