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鳳俠,蔣冬英
(1. 中國礦業大學,江蘇 徐州 221008;2. 中南大學,湖南 長沙 410083)
目前,我國高校體育課教學處在一種很艱難的處境,教學效果較差,大學生體質健康呈下降趨勢。因此,提高普通高校體育課教學質量,尋找適合普通高校體育課的教學方法已迫在眉睫。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羅·弗萊雷提出的對話式教學,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進行公開、民主、平等對話的一種學習過程,對構建新型教學關系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基于此,本文將對話式教學應用于高校體育課的教學實踐中,結合體育課的學科特殊性與大學生的特點,以深入對話的形式開展課堂教學,以轉變大學生對體育認識的片面性,使普通高校體育課逐漸從被動教學的困境中走出來,是解決當前高校體育課教學現狀的一個有益嘗試。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缺少足夠的體育鍛煉時間和系統的體育課教學,導致多數大學生體育意識薄弱,對健康沒有危機意識,使高校體育課的教學舉步維艱。首先,我國普通高校體育課教學形式單一,大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師生互動較少,多數大學生都是被動上體育課;大學生“隱形逃課”現象較嚴重,多數大學生即使來到體育教學場地,也不認真聽課和參加體育訓練;大學生對普通高校體育成績要求較低,認為體育成績及格就行,日常生活中也不會主動參與體育活動。因此,我國普通高校大學生普遍缺少正確的體育思想,且國內90%以上的高校對體育的認知仍然停留在“體育就是鍛煉身體”的初級階段,未能充分理解體育更為重要的人格培養和精神塑造的意義。因此,在“健康中國2030”背景下,要不斷改進與創新普通高校體育課的教學方法,與時俱進,真正迎合大學生的體育需求,在充分發揚民主、平等的基礎上讓大學生真正參與其中。在普通高校體育課對話式教學的過程中,使體育教師通過有效對話,了解大學生內心對體育的需求,讓大學生在對自身體質有一個全面認識的基礎上,意識到高校體育課對身心健康的重要性,逐步改變大學生對普通高校體育課的認識,從而提升普通高校體育課的教學效果。
對話式教學不僅是言語上的對話和身體姿態的對話,也是精神上的對話。對話式教學打破了傳統體育教學中的“一言堂”,對話式教學作為教學的一個新理念,通過教師與大學生之間雙向多次的交流,使教師能關注大學生對技術動作的理解、掌握情況以及練習感受;也能使大學生積極地回應各種反饋,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此時,教師不再是傳播體育技能的發送器,大學生也不再是被忽略感受的接收器,對話式教學就是在二者之間搭建了一個平等溝通的平臺。高校體育教師是培養大學生主動進行體育鍛煉的主要引導者,對話式教學能使師生通過有效的對話,實現普通高校體育課教學目標。
教學主題是對話產生的源頭,好的教學主題能激發大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每學期的開學第一課至關重要,體育教師要想方設法打開大學生自動關閉的體育鍛煉之門。如何讓大學生打破常規,意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并用實際行動克服懶惰加入體育鍛煉,就需要體育教師更新教育理念,用生動有趣并貼近生活現實的一句話、一個故事、一段視頻或一部電影等為主題進行對話,激發大學生對體育的認識,使大學生通過思考了解運動技能、掌握運動方法,發現對體育認知的不足,從而由抗拒向有意識參與的態度轉變,并逐漸開啟師生間的深入對話。
對話式教學過程中對話方式的選擇尤為重要。對話式教學擺脫了傳統的“灌輸式”,構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啟發式教學、“師生關系平等”的討論式教學、“突出問題焦點”的辯論式教學等,找出教師與大學生之間、大學生與大學生之間、大學生與體育項目之間、大學生與環境之間等共同話題,挖掘影響大學生不愿意主動進行體育鍛煉的主要因素,師生一起分析其利弊,最終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觀,提高其體育意識,養成終身進行體育鍛煉的好習慣。
大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認知能力,但也有自己在體育鍛煉過程中累積的各種問題與困惑。較成熟的認知模式與內在需求并存的特點讓對話式教學成為可能,然而這也要求體育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將大學生此刻的生活實際與內在需求考慮在內,只有這樣,才能達成高質量的教學對話。
3.3.1 體育教師應將自己的角色進行轉換,由權威轉向平等體育教師應用等的心態對待每一位大學生,課堂教學過程中,主動走進大學生并與其一起進行運動技能的切磋。針對運動基礎薄弱的大學生,體育教師要多鼓勵、多輔導、多關心,通過交流讓大學生感受到被尊重、被關注。大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的感受與思考不再被忽略,大學生不再是接收器,教師也不只是傳播知識的發送器。
3.3.2 體育教師應選擇學生關注度較高的話題2019年10月,教育部發布的《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加強學生體育課程考核,不能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合格要求者不能畢業。《意見》的發布在高校中引起較大反響。對此,體育教師可以將該話題帶入體育教學中進行討論,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討論,最終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觀。
3.3.3 體育教師應合理利用生活中的榜樣力量開展對話班杜拉認為,對榜樣的模仿學習是青少年成長的重要途徑。例如,在普通高校體育課上,體育教師可以以鐘南山院士擔當體育健身符號化人物為榜樣,讓學生意識到身體健康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性。
3.3.4 體育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實時加入“育”的功能“體育”二字有多重含義,多數人只看到了“體”,卻忽略了“育”的重要性。新時代背景下,體育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機會向大學生講述“育”的重要性。教會其如何在規則下取得勝利,又如何有尊嚴和體面地去接受失敗,并感知體育鍛煉給其帶來的頑強意志、不屈不撓和團隊合作精神,這是當前大學生最需要和最應該學習的。
總結評價階段是教學活動的最后一個環節。當對話式教學任務結束后,教師可以針對教學活動過程中大學生的表現,對其進行全面的總結與評價。根據大學生自身的性格特點和偏好,給予差異化期望目標的有效激勵,鼓勵大學生全程創新性參與。針對在課堂教學中“追求自我實現”的大學生,對其給予肯定與稱贊;對于課堂表現不積極的大學生,應鼓勵其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最終在大學生的高度參與中達到潛移默化地學習目的。另外,由于課程強調對話性,體育教師應引導大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但這時難免產生各種不同觀點,此時需要體育教師及時地給予總結反饋。體育教師觀點要中肯,要既能強調普通高校體育課教學的重要性,也能影響大學生對體育鍛煉和身體健康重要性的認識。因此,師生的總結反饋對普通高校體育課教學質量的提升尤為重要。對話式教學就是師生雙方共同營造的對話氛圍,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溝通與傾聽成為可能。
實現有效的對話式教學要求體育教師自身必須善于溝通、善于設置問題和及時從學生的交流對話中發現問題,并有較強掌控課堂節奏和氣氛的能力。通過實踐證明,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保持良好的對話氛圍,遷就和強迫大學生參與體育教學無法深度對話,也得不到有效的教學效果深度反饋。另外,不同性格和氣質的體育教師需要有一個不斷摸索實踐和找尋自己上課風格的過程,否則對話式教學很難進行下去。
成功的對話式體育教學取決于體育教師課前的充分準備。長期的體育教學實踐證明,當前我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的教學基本上實行的是“三自主”教學模式,大學生由不同的學科背景和不同專業組成,文科生與理科生有較大的差別,大學生的運動技能和體能基礎也不同,因此體育教師應根據大學生的差異,設計不同的對話主題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調動大學生參與對話的積極性。
新時代的大學生是伴隨著各種新媒體的出現成長起來的。相比傳統的紙質媒介,大學生更樂于接受各種新媒體的傳播方式。因此,普通高校體育課的教學也應與時俱進,不斷嘗試運用多種新媒體教學平臺資源,結合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發揮新媒體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便捷性作用。要以大學生愿意接受的教育方式,不斷加強體育理論知識的宣傳和教育,讓大學生在日常生活和碎片化學習中,將體育鍛煉的益處內化于心,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將對話式教學應用于普通高校體育課教學中,有利于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教互學,形成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是尊重大學生主體地位的具體體現,不僅有助于大學生表達能力、創新能力以及身體素質的提升,還有助于推動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