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興斌,王 春
(1. 高臺縣第一中學,甘肅 張掖 734300;2. 高臺縣巷道鎮中心小學,甘肅 張掖 734300)
當前創新體育教學時,通過以互聯網、大數據為基礎,引入智能穿戴設備,開發出多元智能、互動交流的教學模式。這既為學生創造了個性化、自主化的學習體系,也提高了體育教學的標準化與規范性,更容易幫助學生感受體育之趣,為推動體育課堂教學創新提供了新方向。
合理利用“互聯網+”技術,詮釋和踐行“互聯網+”思維,是當前有效解決傳統體育課堂教學短板、充分滿足學生學習與體育教師教學等多元需求的重要選擇。通過融入“互聯網+”環境,優化體育課堂教學模式,將實現以下價值。
以大數據、云平臺和線上教育技術為基礎,改革體育課堂教學模式,將有效整合各類優勢資源,突破傳統教學的單一性與滯后性,為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營造了智慧教學平臺。體育教師通過使用數據系統、智慧搜索等多種技術,引導學生自主探尋新的優質體育教學資源,優化學生的體育知識學習結構,為當前開展智慧教學提供現實可能。同時,體育教師通過合理應用智慧平臺,豐富了體育課堂資源形態,便于學生有效掌握體育課堂教學內容,確保了體育課堂教學的標準化與規范性。
借助智能穿戴設備,能對學生的體育知識學習情況、鍛煉狀況和體質健康信息進行全面收集和智慧分析,對學生實際狀況形成全面分析。同時,在智慧教育助力下,體育教學突破了傳統教學成績“結論式”評價,實現了過程性評價、動態性評價,有助于體育教師對體育課堂教學狀況形成精準、全面的認知。在新的教育環境下,通過發揮智慧評價的及時性和全面性優勢,將評價結果與體育課堂教學有效“銜接”,使學生始終處于體育課堂教學的最佳狀態。
傳統體育課堂教學對學生的學習訴求把握不夠全面,為學生所提供的體育學習資源和內容也很難滿足學生差異化、個性化的學習訴求。借助智能教學平臺,精準、全面分析學生的體育學習訴求,使體育課堂教學具有更強的針對性,也拓寬和豐富了學生的體育學習渠道。此外,在“互聯網+”理念指引下,體育課堂教學呈現了新的開放、共享形態,通過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養,使學生能借助各類智慧媒介探索新的體育知識,有效拓寬了學生的體育學習空間。
在創新體育課堂教學時,通過引入“互聯網+”形式,為學生提供了內容豐富、更新及時的體育課堂教學資源體系,形成了數據化、形象化的體育課堂教學平臺,打造了新的體育課堂形態,有助于學生熟練掌握各項體育動作,感受體育課堂教學的真實樂趣。
在新的育人環境下,要充分、合理應用多媒體技術優勢,引入德育、智育和美育等多種教學元素,豐富體育課堂教學內涵,為學生搭建生動、鮮活的線上課堂,引發學生對體育學習的持續關注。首先,優化課堂形態,引入優質課直播、錄播技術,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體育教師要重視發揮智慧技術優勢,利用現代智慧傳播媒介對體育課堂教學內容進行錄制、直播,為學生提供高質量、標準化和形象化的體育課堂教學內容,開發、建設高質量的體育視頻課堂。同時,要將已經錄制好的體育課件上傳至教學資源“云平臺”,實現優質體育課堂教學資源的高效共享與開放匹配,持續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水平。其次,創新課堂形式,構建動態性、生成性的動態體育課堂。傳統體育課堂多是以體育教師的動作展示為主,教學課堂相對“靜態”,既影響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應用,也很難有效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因此,要對體育課堂進行動態、活化、綜合虛擬仿真環境,構建多元、智能的資源形態,使體育課堂教學內容實現生動呈現,并且通過構建智慧、交互體育課堂,引發學生持續生成良好的體育素養,實現從單一教學內容向內容、學習過程和教學服務等多元內容的生動融合。最后,挖掘學生的個性訴求,構建個性化、針對性的體育“大課堂”。通過為學生提供多種選擇方案,豐富學生體育課堂學習的選擇內容,盡可能滿足、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體育學習訴求。體育教師要對體育課堂教學的知識點按照重點、難點進行合理拆分、突出,通過利用智慧技術“突出”重點、難點,梳理教學框架體系,幫助學生精準探尋體育學習的重點,營造有效課堂。要通過發揮智慧技術優勢,突破體育課堂相對固化的教學形態,營造相對自由、輕松的體育學習環境,增強學生的課堂學習獲得感。
傳統體育教學課堂模式多采用“知識傳遞、學生吸收”的教學流程,學生對體育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與吸收效果較差。第一,重造教學流程,深化體育課堂教學互動。在“互聯網+”環境下,體育課堂教學流程實現了本質性重構,學生借助教學視頻和線上學習平臺,提前有效預習、建構體育知識框架,使學生有目標、有重點的參與體育學習,針對性地把握體育課堂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消除學習疑惑,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成效。第二,要聚焦問題意識,構建“問題啟迪式”體育課堂教學體系。要鼓勵學生從被動參與課堂、回應問題向提出問題、精準發問全面升級。在體育課堂教學時,要重塑教學理念、更新體育教學思維,通過為學生發現學習問題、提煉問題創造良好機遇。通過鼓勵學生提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學習問題,實現體育課堂教學從知識教育向思維傳遞的生動轉型。第三,要優化教學成效評價機制。通過合理設計學生體育成績評價技術與手段,使體育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真實、客觀的評價;要嘗試搭建體育考核網絡平臺,幫助體育教師全方位了解學生體育知識學習的薄弱點,適時調整體育課堂方案;要合理利用體育考核平臺,改變傳統的“結論式”考核體系,對學生體育學習狀況進行動態、持續考核,實現學生體育學習狀況的科學考核。第四,體育教師要充分認識“互聯網+”形態下的體育課堂教學要求,盡可能遵循新的教學規律,通過優化體育課堂方式,打破傳統簡單的體育課堂知識“網絡遷移”,真正用好“互聯網+”來重塑體育課堂教學。同時,要引導體育教師詮釋“互聯網+”思維,通過為體育教師營造智慧化學習空間,確保體育教師信息素養與體育素養實現全面成長。
當前,學生未能通過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扭轉和解決其體質健康問題,這嚴重影響了體育教學成效。為妥善解決學生體質健康的新問題,在開展體育課堂教學時,體育教師可以利用新技術構建新的體育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建設“智慧體育課堂”,科學測量評價學生的體育學習成效,優化體育課堂教學交流形態,為體育課堂智慧化管理提供長效機制。首先,發揮技術優勢,構建智慧運動負荷監測機制。傳統體育課堂教學受反饋體系、監督機制等因素影響,很難對全體學生的運動數據進行實時關注和全面收集,影響了學生體能訓練與運動負荷的有效匹配。因此,要積極融入“互聯網+”環境,對學生的體育運動數據進行全面采集、智慧處理,并對體育數據信息、結果進行動態存儲和智能分析。在完成數據采集與分析后,要利用智能終端推送數據結果,并根據學生的運動心率狀況,及時發現運動風險,做好預警干預。要對學生的體育課學習、成績數據進行規律分析,針對學生的運動狀態,適時調整體育教學方案。其次,立足技術優勢,構建體質健康管理機制。要將學生的體育鍛煉狀況、測試數據成績與信息技術進行融合,并根據學生的體育學習習慣,形成包含學生運動監測、體質健康狀況的診斷反饋機制。要對學生的體質健康數據信息進行整體評估,分析體質健康問題,發現體育課堂教學的內在規律,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健康意識。針對已經出現的體質健康問題,要及時提出干預方案和注意事項,促進體育健康教學。最后,延伸體育課堂,構建智慧體育鍛煉指導體系。要成熟應用“互聯網+”技術,銜接體育課堂與課下鍛煉,為學生持續、自發參與體育鍛煉提供專業、完善的體育運動指導。根據智慧穿戴設備對學生的運動數據信息進行監督、診斷,對學生的運動強度、負荷量和運動時間等細節內容進行個性化診斷。要針對學生的體育學習狀況,為學生構建智慧交流、高效反饋機制。通過從微信等不同智慧平臺為學生持續參與體育鍛煉提供身心健康、飲食和健康生活方式等內容的指導,使學生接受全方位、完善化的鍛煉指導。
由于傳統體育課堂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和差異化特征,以至于體育課堂教學很難滿足育人需求。在新的育人環境下,要積極引入“互聯網+”資源,合理利用智慧平臺,集中整合數字教學資源,建設優質體育線下課堂,推動線上、線下體育教學一致融合,切實優化體育課堂教學模式,實現體育課堂教學質量與育人效果的多元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