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蘭
(河北省三河市李旗莊小學 河北 三河 065200)
小學語文帶有一定的抽象性,但課程蘊含豐富的人文精神,是學生全面素質培養的基石[1]。小學語文教學應在遵循語文課程規律特點的基礎上,多運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小學語文教學在原則方法及步驟上要把握如下幾點:①循序漸進。語文教學應注重基礎的積累,不能刻意拔高。教師在教學計劃制定上應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做好字詞句意的教學編排。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大青樹下的小學》及《花的學?!返日n文教學計劃中,應圍繞景物描寫、擬人、反問等修辭手法,著重讓學生進行佳句賞析,在此基礎上再升華到課文主題學習上。②熟讀精思。小學語文教學中,在課文素材的理解上要通過熟讀精思的方法,與作者對話。針對素材中的精華,如名詞佳句,要引導學生吸收消化,在后續的語文寫作中結合應用。③活學活用。小學語文教學內容一般與學生的學習及生活場景有所關聯,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指導學生對生活場景多加觀察,將語文素材情景遷移到日常生活中,在生活中感悟,實現語文教學出課堂的效果。
2.1 創設小學語文合作學習氛圍。小學語文教學應以學生學習興趣的調動為主線,創設小學語文合作學習分氛圍。相關要點有:第一,對小學生語文學習狀況進行課前摸底,然后讓學生先行自學。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設置先導問題,讓學生帶著疑問去探索,為課堂氣氛的活躍做好鋪墊。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季》及《江南》等課文的教學設計上,教師讓小學生結合自身觀察及生活經驗,描述四季特征及所認知的江南景色,然后在課前讓學生自由討論,喚起對課文內容的興趣,消除學生的畏難心理。第二,尊重學生,不打擊差生,營造公平的課堂教學氛圍,保護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學生在回答問題時給予一定的思考時間,教師通過眼神,目光及肢體動作等,對學生進行正向激勵評價,實現師生之間、學生與教材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共振。小學語文教學中,作者、讀者及作品應處于共同參與的過程,一方面,語文教學應圍繞課文字詞句段篇意讓學生掌握語文聽說讀寫基礎知識;另一方面,應通過“情”與“悟”,升華小學語文內涵及靈魂。
2.2 突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屬性。小學語文是實施情感教育的起點,在教學過程中應始終突出小學語文教學的情感屬性特征[2]。在具體措施上,可通過學生讀書陶冶、析文引導、作文抒情等方式,讓學生感受語文的人文色彩及魅力。例如,在小學語文中寫景抒情類的散文教學中,在對文章主題立意有所掌握熟悉后,重點讓學生感受散文文章筆觸的細膩性及字里行間蘊藏的豐沛情感,然后舉一反三,與身邊的人物及事跡相印證。如朱自清散文《匆匆》,表達了日子稍縱即逝的感悟。教師通過音配畫多媒體教學素材或學生分組進行打水、使用、倒水操作,體會伴隨這一過程而流逝的時間,如此能夠啟迪學生感受時間的重要性,一方面提高其時間節約意識,另一方面讓學生思考生命的意義價值與時間的關系,從而起到由點到面的語文情感教育作用。
2.3 培養學生語文學習過程中筆記摘抄記錄習慣。小學語文教學方法中,除了營造學生參與小學語文學習積極性氛圍及突出語文情感啟迪意義外,還應引導學生培養語文筆記摘抄及記錄習慣,在教學課堂中通過聽記手段,積累語文基礎知識,便于后續語文閱讀及寫作的學習。一是在語文的佳句名篇上,教師鼓勵學生將自己感受最深的語句謄抄在筆記中,并指導學生圍繞自身感受摹寫或仿寫片斷;二是讓學生在課堂討論及分組學習中展示自己的語文筆記,逐漸提高小學生群體基于語文的興趣,并借助筆記鞏固學生的語文聽說讀寫基本能力;三是教師在課堂中預留一段時間用于語文聽寫教學,對學生的知識進行檢查,加深其記憶力。通過摘抄筆記及聽寫,能夠讓小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意思及語句語感有更深的理解,強化學生的語感及腦手并用能力。此外,讓小學生在對某段課文整體熟知的情況下進行默寫,可以改善學生知識點分散及記憶力遺忘的問題,糾正學生錯字,養成語文學習的好習慣[3]。
小學語文教學沒有一定之規,在具體實施時,應本著以生為本的原則,結合小學語文新課改,在教學方法思路上進行豐富創新??傮w上看,小學語文教學方法離不開語文基礎知識、語文情感感受、語文學習習慣等幾個方面,教師在進行教學方案設計時,應根據教學內容選用相應的教學方法,讓小學生從小愛上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