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婷
(湖南省直中醫醫院,湖南株洲 412000)
在我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背景下,網絡信息技術對各行各業發展產生深刻影響,高校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場所,在高校教育中應充分發揮思政教育的引導功能,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思政工作時效性,激發思政課堂活力,這也對高校思政教學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只有不斷創新思政教學方式才能實現育人價值功能。因此,在新時期高校一定要牢牢把握思政教育時代脈絡,以嶄新的面貌迎接思政教育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全面提升大學思政教學質量。
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發展,也為高校思政教學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各大高校應重視學生思政教育工作,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展開正確的指導[1]。但就當下我國高校思政教育現狀來看,還存在很多問題,如思政教學工作多停留在表面上,課堂教學僅是講解理論知識,教學方式過于傳統,沒有與其它專業課并重,無法發揮思政教育育人功能;此外,思政教師多為學生輔導員,教職人員思想政治水平有待提升,專業水平不足,無法滿足現階段高校思政教育的要求,這些都阻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開展,質量難以保證。
新時期,高校思政課堂教學形式也在發生著變革,利用信息網絡技術可以實現對網絡資源進行充分開發和利用,更新現有知識框架,為課堂構建龐大的知識體系,并通過視頻、音頻、動畫等多樣化方式呈現出來,更符合當代大學生學習模式,與傳統理論知識相比具有明顯的吸引力。教師可以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不斷優化學生思想認知,為學生構建一個輕松而又高效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課堂參與熱情,促進師生間互動交流,使思政課堂具有吸引力和塑造力,使課堂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得到保證。
傳統的思政課堂教學方式多為教師單向進行知識傳輸,課堂氣氛壓抑,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而在信息時代背景下,教師課堂教學方式也變得更加新穎,如利用多媒體技術方式可以將所學的知識用動畫和視頻短片等方式展現出來,豐富學生的視聽體驗,提高學生課堂專注度;傳統課堂教學最大的弊端在于課堂互動氛圍較差,而新時期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板塊,就時事熱點問題開設投票通道、搶答等趣味性教學活動,不僅操作簡單還可以在短時內激發學生課堂參與互動熱情,促進師生間友好交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同時,新媒體技術可以提高教師對學生情感動態關注度,對學生的思想水平進行監督,使思政教育效果得到提高。
新媒體技術出現為傳統課堂教學注入新活力,它可以打破傳統課堂教學時間和空間局限性,教師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發掘社會實時熱點新聞,第一時間搬運到課堂上與學生進行探討,并對新聞發展趨勢進行跟蹤,引導學生理性去看待一些熱點新聞事件,尊重事實依據,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價值觀,不要被公眾輿論帶偏;而思政網課教學可以實現學習效果即時化目標,利用人機交互式自主學習模式,將學生學習痕跡保留下來,為教師教學分析提供重要依據;此外,還可以實現教學考評即時化,彌補了傳統思政教學課堂反饋度低的現狀,不論是成績考評還是教學效果評價都可以當堂完成,并將隨堂考評結果納入到學生評價中,便于教師及時對教學方案進行調整,符合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2]。
新媒體技術的出現加快了社會發展步伐,同時也極大地豐富了人們日常生活,提高了人們獲取信息便捷化水平,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網絡平臺具有開放性的特點,信息量巨大,其中會摻雜一些負面的暴力、色情等網絡信息對學生身心健康帶來消極影響,也加大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困難程度,如果引導不當會加劇學生負面情緒,對學習和生活產生迷茫,不利于大學生今后發展。
傳統的大學思政教育課堂多是教師單純地進行理論知識灌輸,課堂氣氛壓抑,學生課堂參與互動積極性不高,我國信息網絡技術發展對傳統思政課堂教育形式提出了更嚴苛要求,教師除了要不斷提高自身技術應用水平外,還要學習現代化的人才培養方式,拓展信息獲取渠道,利用互聯網平臺客戶端滿足思政課堂教學需要,但海量的網絡信息也在無形中加大網絡監管難度,對于高校學生管理者來說,應充分意識到網絡信息化對高校思政教育帶來的積極影響,充分發揮網絡價值功能,為大學思政教育課堂注入活力。
高校不僅肩負著育人重任同時也是學生的監護者,思政教育工作效果與學生管理水平有著密不可分關聯,傳統制度管理只能起到約束作用,無法實現教化效果,不利于學生綜合發展。在網絡時代背景下,應更注重學生個性培養和發展,而傳統的管理形式無法適應新時期學生管理需要,需要高校管理人員轉變自己思想觀念,積極開展管理體制變革工作,推動大學思政教育朝著更加成熟化方向發展,而在注重學生個性保護的同時,也要對學生思想價值觀念進行正確引導,引導其遠離不良網絡信息,促進思政教育工作順利開展[3]。
新媒體技術出現使得信息傳遞形成更加豐富,教育方法也更加多樣化,而高效思政教育也要充分利用網絡豐富教學資源,圍繞社會熱點,開展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活動,對傳統課堂進行深度優化,使教育效果得到保證;此外,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利用新媒體技術豐富思政教育傳播形式,如以視頻、音頻、動畫等直觀呈現出來,提高學生課堂學習專注度,使教學效果得到保證。新媒體可以激發思政教育課堂創造力和活力,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討論網絡話題,在交流中提高學生思想認知能力[4]。
新時期,高校學生思想觀念及思考問題方式正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而高效思政課堂要想順應時代發展需要就應該做好課程改革工作,結合學生學生的思想現狀制定更為科學的教育目標。首先,應向學生傳輸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面對魚龍混雜熱點新聞事件信息,高校要充分關注并發布權威內容,避免對學生思想產生不良影響;其次,教師要加強網絡輿情的監督能力,針對學生群體思想現狀作出科學的指導,保證新媒體環境下思想教育的系統性、科學性和全面性,提高學生的思想判斷能力,發掘信息來源并進行信息對比,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用先進的思想政治理論來解決實際問題;再次,利用慕課等先進教學技術與學生展開深度交流,鼓勵學生觀察和發現社會熱點現象,并展開小組討論,使新媒體思政教育與傳統思政教育得到融合,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最后,新媒體對人們生活和學習方式帶來深刻影響,教師要利用新媒體技平臺關注學生日常生活,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優化思政教育工作方式,將以人為本教育精神落到實處中[5]。
高校應當結合當下信息傳播的特征開展更為豐富的思政教育活動,利用新媒體信息技術激發傳統課堂創造力。首先,教師應合理運用新媒體技術資源,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分析,提高課堂趣味性,同時也要利用新媒體客戶端的時政熱點功能進一步引發學生思考,提高學生課堂參與互動積極性,使教學效果得到保證;其次,建立互動型教育平臺,利用微信、微博等客戶端功能,達到理想宣傳效果同時也能向學生傳遞權威性信息,避免被網絡輿論所迷惑,對學生展開及時疏導和教育,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向上學習熱情。第三,還應積極開展新媒體平臺的搭建工作,注重對新媒體平臺功能的開發,豐富教學內容形式,創辦具有特色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參與熱情;第四,高校組織一支具有代表性的思政教育隊伍,充分發揮高校黨委、團委、輔導員、學生會等組織的作用,發揮校內資源與社會資源價值功能,全方位解決學生在學習和思想上的困惑,使教育效果得到保證。
綜上所述,教育現代化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高校思政理論課作為高校學生必修課之一,對學生成長及價值觀念形成具有重要影響,新時期為高校思政教育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應順應時代發展趨勢,牢牢把握高校思政教育風向標,不斷創新思政教學方法,圍繞學生開展個性化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課堂參與熱情,從而達到育人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