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桂麗,禹建芳,房方
(華北電力大學 控制與計算機工程學院,北京102206)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1]。高校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2]。華北電力大學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秉承“自強不息、團結奮進、愛校敬業、追求卓越”的華電精神,努力培養大批德才兼備的能源電力人才,獲批教育部首批50 家“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院系,自動控制理論課是其重點建設的課程思政示范課。
該課程是自動化類專業必修課、基礎課、核心課、考研課,是交叉性、理論性很強的一門課[3],需先修高等數學、大學物理、電路理論、積分變換等課程,涉及內容是研究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習從事生產過程自動化、測控技術及儀器儀表以及機器人工程等工程技術人員所必需的專業基礎知識。該課程能夠使學生掌握堅實的控制理論基礎,并具備一定的自動化系統分析與設計能力,為后續過程控制技術與系統、現代控制理論、計算機控制技術與系統等專業課奠定堅實的基礎。
該課程內容主要圍繞控制系統的一般概念、控制系統數學模型的建立、時域分析法、根軌跡分析法、頻域分析法、線性連續系統的設計與校正、線性離散控制系統分析與綜合、非線性系統分析等內容進行講解[4]。
該課程應圍繞立德樹人的總目標,除了注重知識傳授、能力提升外,還要加強素質教育,實現價值引領。大學生正處于“三觀”的形成關鍵期,高校教育要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
根據該課程教學大綱,確定課程的專業知識能力目標包括:讓學生能夠掌握控制理論方面的基本結構、原理、概念和方法;能夠掌握自動控制系統的基本特征、技術指標;能夠對自動控制方面的工程問題進行抽象、簡化、歸納,依據物理化學電學等定律,運用微分方程、積分變換、復變函數等知識建立控制系統數學模型;能夠依據控制理論的專業知識對工程中的控制問題進行描述、分析和工程設計;能夠分析控制系統的穩定性、穩態性能和動態性能,準確計算控制系統的時域、頻域性能指標,并能在分析的基礎上對簡單控制系統進行設計與綜合,使學生獲得自動化工程科學知識的應用能力等
1.課程思政育人目標制訂依據
高校應以學生為中心,增強育人的針對性和親和力。首先需調研學生困惑,結合學生的思想困惑,有針對性地在課程思政設計過程中答疑解惑。本研究根據956 份調查問卷,將學生在學業規劃能力差、沒有專業認同、心理落差大、自控能力差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作為課程思政育人目標制訂的主要參考依據。
2.課程思政育人目標
華北電力大學圍繞立德樹人,根據學校的行業特色、自動化和測控技術與儀器儀表的專業特色、課程特色及學生需求,制訂育人目標,分別在愛國精神、創新精神、工匠精神、團結協作精神、華電精神以及穩定意識、大局意識、協作意識、規劃意識、責任意識、底線意識、發展意識等方面加以價值引領,激勵學生自覺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投身電力建設進程中去。
教師可引導學生學習名人事跡的家國情懷、責任擔當。例如,課前教師可在讓同學們觀看錢學森事跡的視頻,課上介紹發表了《工程控制論》的錢學森先生在自動化領域做出的杰出貢獻以及在中美工作條件、工作待遇巨大落差之下,仍然堅持“學成必歸,報效祖國”的情懷,從而激發同學的愛國情懷。
教師可引導學生知曉反饋控制原理蘊含著華北電力大學校訓精神。系統要有好的控制性能,需要檢測變送器“求實”,即為實事求是、準確地檢測系統的輸出數據,控制器需要根據對象的特性不同“創新”控制決策,結合檢測結果和控制目標,給出控制命令;執行器要“勤奮”,即快速準確地執行控制命令,三者缺一不可,只有“團結協作”才有好的控制效果。學校作為教育系統,被控對象是學生,華北電力大學的校訓“團結、勤奮、求實、創新”正是遵循控制規律的體現,教師只有“自強不息、團結奮進、愛崗敬業、追求卓越”,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引導學生理解并自覺弘揚華電精神。
隨著自動化水平的提高,檢測技術和自動化技術也越來越得到重視,從事自動化專業和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的學習,未來會有更廣闊的空間,因此,教師應積極提高學生的專業認同感。學生最重要的任務是要學好專業知識,才能把握好機遇,把握未來。教師要引領學生熱愛專業,熱愛學校,發揚工匠精神。例如,教師可針對大學生“剛工作就頻繁跳槽”這一現象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了解“愛一行、干一行、鉆一行”,引導學生要有堅韌不拔的毅力,發揚攻堅克難精神和工匠精神,要敢于擔責,勇于擔當。
控制系統在不同發展階段目標要求可能是不一樣的,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感知“用發展的觀點看待問題”[5]。電力系統面臨能源枯竭、環境污染、氣候變遷等問題,為了實現能源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大力發展新能源,改變以前粗獷的發電模式。傳統能源領域必須以發展的觀點看待此問題,做好與新能源的協調發展。
自動控制理論課堂教學采用“問題導入-啟發思考-理論講授-歸納總結-案例分析-思政融入”六段式教學過程,改革傳統的教師授課模式,以學生為中心課堂講授為主,采用啟發式、翻轉式、討論式、課后調研等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方法。
例如,教師在講授課程思政內容時,可采用觀看視頻、課堂講解、課堂討論、課后調研、撰寫小論文、教學平臺,推送有教育意義的案例等形式,引入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進而受到啟發,提高同學們的參與感和獲得感。
育人先育己,讓教育者先受教育。教學團隊教師應通過思政理論學習、文獻查找、教學研討等渠道,在教中學,在學中教,通過反復實踐總結,提高了自身的思政育人意識和能力,從而建設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教師隊伍。華北電力大學在此方面表現卓越,其自動控制理論課團隊教師獲自動化協會“三全育人”一等獎一項,“北京市教學名師”一名,“校級教學優秀特等獎”三名,“教學優秀獎”兩名。
自動控制理論課程融入思政元素后,內容變得更鮮活、更有感染力,讓學生能夠有參與感和獲得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無論學生的上課抬頭率,還是作業的認真程度、課堂與老師的互動都較以往有所提升,教師評價大幅提高。
該課程通過課程思政的引領,使學生專業認同感、責任感上升,形成了熱愛專業、熱愛祖國、為電力事業努力奮斗的精神面貌,從而激勵自己志存高遠并腳踏實地,為我國電力改革和發展貢獻力量。
同時,華北電力大學探討出了一套工科專業課程思政、專業思政卓有成效的建設機制,一是專業思政建設機制,緊緊圍繞育人中心,通過課程選取為試點、教師培育、思政凝練、課程思政項目牽引、效果評價“一心五環”,進行專業思政建設;二是課程思政建設機制,在專業思政的總體規劃下,黨支部和教研室要通過營造氛圍、狠抓落實、實踐檢驗、持續改進四個環節完成課程思政建設。
為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教師必須齊心協力用好課堂教學主渠道,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以學生為中心,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根據學生成長所需,圍繞學生、關切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做到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踐行者和親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