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陶莎,周祉藝,賀雨昕
(江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江西 南昌330088)
創新創業不僅在學生個體發展中承擔著重要角色,同時對社會經濟社會發展有著深遠影響。有研究者指出,創新創業教育不僅能夠挖掘大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創業潛能,還對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緩解就業壓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1]。因此,持續推動創新創業教育發展,培養創新型人才勢在必行。近年來,政府發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勵各高校不斷推進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設,推動創新創業教育普及。各高校積極響應政府政策,順應時代需要,圍繞創新創業教育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嘗試。隨著創新創業課程在各高校的陸續開展,其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逐漸顯露。
雖然我國政府政策不斷強調創新創業教育的重大意義,且現階段的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已經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創新創業教育相關課程在高等教育中仍處于邊緣化地位。部分高校創業教育課程定位不明確;學生思想上對創業教育課程的認識不充分,對課程缺乏重視等因素,都使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日漸邊緣化。
近年的研究中,關于深化創新創業改革、構建創新創業教學模式的研究不少,但對創新創業教學成效的研究還十分有限。現今,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學內容多樣、教學載體豐富,單一通過考試考核的方式難以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中準確衡量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創新創業教育如何培養學生創業精神,提升創行創業能力,進而為國家創新創業發展提供助力,還有待建立完善的有效性評估體系,進一步探索研究。
為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教育部對高校創新創業課程做出了明確要求,在《教育部關于做好2016 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自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設置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必修課和選修課。但是,許多高校都存在著創新創業專任教師數量不足,無法滿足全校學生的教學需求等問題,因而,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還需由輔導員、其他科任老師兼職擔任。其中,有不少兼任老師僅有理論教學經驗,創新創業實踐經驗相對薄弱[2],教學僅停留在理論講述層面,無法將創新創業課程內容與實踐緊密相連。
為進一步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克服現有教學模式的弊端,在政府的鼓勵支持下,許多高校一方面不斷加強企業的合作,一方面對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展開了進一步探索,并就創業教育課程內容、體系、形式,載體等方面進行了改革,創新創業教育方法不斷革新,教育模式呈現出多樣化態勢。
在創新創業教育開展初期,大部分高校仍采用傳統的理論教學模式[3],以講授課本知識開展講座等形式進行理論教學,根據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評估教育的效果。而隨著創業教育的不斷深入,理論教學逐漸由單一的授課講學向多層次教學發展,教學不僅包含了理論授課,也融入了實踐課程。許多高校針對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開展了漸進式授課模式[4]。
與以教師為中心的授課式教學不同,導師制下的創新創業教育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學生自主選擇導師,而導師會根據學生或是團隊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創新創業指導教學。此外,不少高校對導師制的形式也進行了新的嘗試,通過構建多導師的教學團隊,充分發揮教師團隊協作能力,對學生創業進行指導。例如西京學院構建了由創業導師、學業導師、常任導師、學長導師組成的四級輔導團隊,形成了多老師輔導學生團隊的模式,每位老師都可以給學生提供不同方面的指導與幫助[5]。
創新創業教育平臺是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教學的重要教學場所和空間保障。學生需要通過平臺進行創新創業實踐活動,才能更好地將習得的理論轉化為實踐和技能。學校、企業均參與到平臺建設中,不同功能的創業平臺應運而生。
1.線上創新創業教育平臺
隨著互聯網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的廣泛應用,不少高校充分利用網絡優勢,將互聯網與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相結合,打造了“互聯網+”這一線上創業教學模式。高校集合學院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師資源,建設優質的創新創業線上精品課程,并將課程資源覆蓋到全校學生,讓所有的學生突破時間與空間的制約獲得優質課程。學生除了通過線上平臺進行課程學習,還可以通過參加研討會、聽取創業報告等多種活動形式拓展創新知識,提升學習效果。也有高校不局限于校內的資源整合,而是以網絡平臺為基石,通過深化與政府、企業的合作,協同打造創新創業的線上實訓云平臺,將創新創業教育與校外產業發展緊密聯系起來。
2.線下創新創業教育平臺
創業實訓基地、實驗室是線下創新創業教育平臺的主要場所,學生在基地中通過教學設備模擬體驗創新創業的全過程,從而實現“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業教育平臺。比如西華大學除了教室之外,實驗室里還配有調試焊接區、硬件加工區和作品展示區等幾大功能區供學生使用。
3.創業孵化平臺
大學生創業孵化平臺是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的物理空間以及一系列服務和創業指導,對創業項目進行孵化和培訓的平臺。大學生孵化基地不僅為有意向開展創新創業的學生提供“創業指導、創業培訓、資金支持、市場擴展、財務管理、法律咨詢”等方面的支持,更致力于推動創新創業從理念到落地的轉化,此外,有些高校孵化平臺還將對有潛力的項目提供資金支持,降低大學生創業的風險與成本。
4.創客空間平臺
創客空間模式起源于國外,后被教育研究者引進,并在國內得到迅速推廣。創客空間結合線上和線下的創新實踐區域,開發學生合作、動手、創造能力。線上通過各類軟件工具將世界各地的創客資源匯集,線下通過創客培訓、創業沙龍、創業大賽、技能培訓等活動促進創客的交流,為創客提供一個交流創業經驗的平臺。與孵化基地不同的是,創客空間擁有很多小型的實驗室,配有各種軟硬件工具,創客可以在這里發揮自己的創造才能。
第二課堂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方式,旨在引導學生通過多種課外活動,如社團、科技競賽、志愿者活動等方式,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拓展補充。第二課堂的形式生動活潑,內容豐富多樣,許多高校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素質能力。創新創業大賽是第二課堂的典型方式。學生通過競賽的形式與來自各地的學生交流創意,拓展思維,達到以比賽促進學習、以比賽促進教學、以比賽促進創新的目的。創新創業社團也是第二課堂的主要活動形式。創新創業社團在老師指導、學生申請下成立,自發地組織開展社團活動,通過開展沙龍、講座等活動,分享創新思想,交流創新的心得,是一種學生主導的自主式學習模式。
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通過不斷的改革發展,逐步形成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理論實踐融合、校內外協同的教學體系,具有多樣的教學模式,擁有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和豐富的教學平臺等資源。但我國創業教育教學仍存在著教師教學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對學科重要性的認識還有待提升,教學有效性也有待進一步探究。面對這些問題,高校還需不斷反思,增強對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投入;堅持調整優化教師結構,建設創新創業師資培訓體系,補充優質教師資源;不斷完善教學體系,推動創新創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相信隨著國家政策的持續引導,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探索改革不斷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會在實踐中不斷革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