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芬玲
(新疆伊犁鞏留縣張家港實驗學校 新疆 伊犁 835400)
部分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表現為興趣較差,學習積極性較弱,導致其學習效果無法提升。對此,教師在初中階段語文教學導課階段,可以適當采取不同的教學模式促進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為學生營造營造輕松且愉快的學習氛圍,以此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核心素養。
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觀察發現,初中階段學生普遍對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存在抵觸,學習效率和質量也較低。因此,為改善這一問題對學生完成的干擾,教師應創新教學理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結合語文教材中單元主題教學內容的設計,以多元化的教學方案促進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此達到發展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教學效果。例如:在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的第一單元教學中,整體以新聞形式為主,引導學生通過新聞的形式了解消息的歷史背景,也可以了解到新聞文章的寫作模式,并激發了學生閱讀新聞的主動性,還能夠讓學生快速且準確獲取新聞信息的能力。為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教師也可以導入信息模式,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引導學生初步掌握與新聞相關的知識,從而達到充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提升學生語文學習效率的目的[1]。因此,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單元主題內容作為導入,同時結合信息技術的應用,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促進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設置懸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種教學模式與初中階段學生的性格特征十分吻合,由于初中階段學生好奇心較強,對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利用語文教學內容為學生設置一些懸念,以此激發學生自主思考的學習意識,鼓勵學生以自主探究的形式進入語文學習中。設置懸念的方式和方法在語文教學中運用范圍比較廣,可以以課文內容為依托,為學生設置懸念,并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深入思考。在調動學生自主思考意識的過程中,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因此,從多方面設置懸念開展語文教學活動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方法。
利用矛盾話題激發學生興趣進入語文課程導入環節,可以充分活躍課堂氛圍,也是激發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有效模式。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由于課文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矛盾因素,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突出教學內容中的矛盾元素,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帶著疑問根據矛盾話題進入課程學習中。除此之外,矛盾元素不僅可以體現在教學內容上,同時可以體現在教學方式上,將是要利用更加完善的語文教案設計,融入矛盾元素基礎,以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指導,從而促使學生在好奇心的指引下進入自主學習與探究中,從而達到強化學生學習效果,發展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教學目標。
激趣式導入教學策略的運用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可以體現在音樂情境創設模式中。將語文教學與美育教育中音樂教學元素相結合,以此為學生營造教學氛圍,讓學生在情境模式中認知和理解語文知識點,也可以達到調動學生學習主體意識,促進提升學生學習熱情的效果。創設音樂情境開展語文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加強注重結合語文教學目標和教材內容,在保證教學情境符合學生實際生活背景的前提下,促使學生感同身受的學習并掌握相關語文知識。以《黃河頌》為例,在對本課教學內容開展教學活動期間,語文教師可以合理的運用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學工具,為學生播放與其相關內容的音樂,比如,《黃河大合唱》,以此為學生營造音樂情境,讓學生通過音樂感受課文內容,同時達到有效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效果。繼而引導學生根據音樂的輔助作用與課文的朗讀,對文中所表達的偉大民族精神與強烈的愛國情感進行分析。這種教學方式的運用對于初中階段學生而言具有較強的輔助作用,是促進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引導學生走進課文情境的重要途徑。因此,語文教師要加強自身專業水平,善于運用創新的教學形式與新穎的教學輔助工具,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而達到促進提升學生語文學習效果的目的。
激趣式導入方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其教學目標在于幫助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與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夠在輕松、寬泛的氛圍中進行學習,以此確保學生的語文學習質量和效率得以雙重提升。教師還應注意讓學生深入學習語文知識的內涵,使學生能夠從更深層面理解語文知識,此外,教師也應注意遵循學生的學習規律,根據其興趣方向激發其自主學習意識,從而達到發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