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麗娟
(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第七小學 貴州 遵義 563000)
在教學過程中不難發現,有些學生的接受水平能力較高,上課也比較積極的發言,成績漲幅很快;但有些學生水平較低,對課上的內容興致缺缺,課上表現也不活躍,成績不是很理想。這是不同學生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性,這一現象存在“同一現象不同步,同一時間不同速”的情況。教師要根據學生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尊重他們的個體差異。因為每個人的生活環境不同,成長經歷也不一樣,所以這是正常的現象。我們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激勵教育,促進他們對學習的熱情度,提升我們的課堂質量[3]。
比如性格外向、活潑開朗的孩子,這一類學生表現欲強,希望得到教師的鼓勵及同伴的夸獎,但他們的性格不夠穩重,教師在進行激勵教育時,不要夸大表揚,秉承著實事求是的態度,進行中規中矩的表揚,避免它們出現狂妄自大、驕傲的現象,與我們的教學目的背道而馳;而有的學生性格內向,但能力足夠,不愛表現自己,畏畏縮縮、猶猶豫豫的性格,教師面對這種學生,要適時的鼓勵,每一個小小的細節都要加以肯定,讓他們對自己的學習內容產生成就感,增加學習的信心,引導他們逐漸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建立信心,提高學習能力;還有些學生調皮好動,經常做出讓老師“頭疼”的事情,但是這些孩子本質并不壞,他們只是表達的方式有所欠缺,面對這類型的學生,可以讓他們組織一些班級活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使性格沉穩起來,及時的進行表揚,給他們充足的平臺展示特長和優勢,促進對學科的熱愛,有效地提升我們的課堂質量。
我們進行學習的過程主要來自于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課堂內容,巧妙的將激勵教育融合進去,促使他們提高對語文活動的積極性。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重,玩心較強,可以根據這一年齡特點,開展一些關于語文內容的競賽。使用游戲競賽的模式可以很好的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并且構建一個濃烈的班級學習氛圍,可以帶動大部分同學的積極性,共同參與活動中來[4]。
如近年來中央電視臺播出的一系列綜藝活動,我們可以進行效仿,如《朗讀者》《中國詩詞大會》等,我們在班級內舉行小型的朗讀活動,讓學生進行朗讀比賽,可以準備背景音樂,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可以是教材中的內容,也可以是課外讀物中自己喜歡的片段,進行帶有感情的朗讀。可以先讓同學進行評價,促進他們的理解水平,然后教師進行針對性的總結,在表現突出的地方進行鼓勵,并引導其他同學進行學習,在表現一般的地方進行指點,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鼓勵他“下次你一定可以做得更好,期待你的下一次朗讀”,這樣既可以激發他們的熱情度,又可以對下一次的活動產生期待,有效的提高了我們的課堂質量,達到我們的教育目標;利用《中國詩詞大會》的競爭比賽模式,可以有效的開發他們的思維,增加求知欲望,自主的進行對未知的知識學習,比賽排名的模式給學生帶來成就感,得到精神上的滿足,讓他們對學科的學習充滿希望。
小學語文教師進行激勵教學,不一定只在進行課堂活動時運用激勵教學,捕捉一切可以使用的教育機會,進行鼓勵。比如在每學期剛剛開始的時候,學生對新的開始都有著美好的憧憬,教師可以利用這一時間段進行激勵,讓他們對學科充滿自信,培養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在考試結束后,面對沒考好的學生教師也可以進行鼓勵,抓住他們卷面上的優點,進行鼓勵,重拾對學科信心;在平時的日常活動中,對學生的所作所為進行鼓勵,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更加熱愛學習生活等,還有許多的小小的機會,都可以運用這一教學手段。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年齡特征,抓住合適的契機,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不一樣的人生,用激勵的方法達到更高的目標,更好地為未來的生活做準備[5]。
總而言之,使用激勵教學法能有效的促進我們語文教學課堂質量的提升,調動學生對學科的積極性和熱情度,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克服自卑感,還能將理論聯系實際,所學的知識內容巧妙地運用到生活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也要抓住合適的機會進行表揚,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夸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增強綜合素質,使我們語文教學課堂穩步上升,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