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玉萍
(新疆沙雅縣教育和科學技術局 新疆 阿克蘇 842200)
針對于語文學科而言,其不僅僅是思維工具,同時也是交際工具,語文更是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重點學習內容,是一門基礎學科,可以說學生只有累積充足的語文知識,這種情況下才能夠更好的進行其他學科知識的學習,而對于教師而言,在此過程中發揮著不可缺少至關重要的教師育人作用價值。教研組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需要學習先進經驗,并對改革理念形成深度認知,以此促使自身教學能力有效提升,與此同時還能夠促使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得以有效培養。
隨著社會的發展,對于教師自身專業性的提高是社會發展必然的,同時也是教學活動中重要開展的保障。因此,語文教師一定要充分重視積極參與教研組活動,進而促使自身教學水平不斷提升,同時,教師必須加強自身的努力、學習的進步、更要積極的參加學校所組織的各個教研活動,以促進和加強交流。因為這些教研活動的交流存在著極其豐富的經驗和知識[1]。再者,教師在開展主題研討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重視確定中心發言人、課例展示、研討聽課、組長歸納、領導測評的環環相扣的教研模式,這種情況下能夠使得教研活動開展以及教研隊伍的專業性得以保障。
例如,在教授《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時,就需要教師專業的引導,而這又需要教師在參加教研組活動的過程中,對這篇文章內涵進行交流、探討,以此確保教師自身能夠對這一詩歌內容形成完善認知。同時,根據初中生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針對問題作出適合學校的教研活動策略。教研組組長必須不斷地讓教師提高自身專業化的水平和能力,積極參與各種教研活動進行研討,提高初中語文研討組的有效性。
例如,教師在參加教研活動過程中,關于《雨的四季》這一課文內容的教學,應與其他教師進行共同探討,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對學生開展教學,比如,可以使用多媒體課件找一些相關的圖片,再利用文字詳解課文的意思以及作者要表達的思想。這樣既給學生做到了一定的科普,也引導了學生需要學習的知識和道理。因此,要有效地提升教研活動的效率。
首先,學校和教師要把教研活動和文化教育的占比平衡,讓兩方平衡開展;其次就要建立良好的探討氛圍,在這個基礎上,學校應該給予教師一個寬闊舒適、設備先進的教研工作室,這樣會更加有效地提高教研活動的質量。
網站具有大量的教學資源,是一個全新的教研模式,上面不僅有教師設計的教案、課件、論文等,還有一些在教育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是如何解決的,是教師們經驗的匯集地、是教師們教學的結晶。教學教研活動結合網絡技術即“網絡教研”,可以讓教師不限時間、不限空間的去進行查找,并且可以進行相互交流溝通,從而更好的解決在教學過程當中遇到的問題。
開展教研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在課堂上進行教學,也就是說,只要通過深入探討課堂教學,總結實踐的經驗,會發現更好的教學模式從而提高語文的教育教研活動的有效性,進而實現課堂教學的不斷創新,進而促使課堂教學質量有效提高。教師一定要做到不低估學生的學習能力,每一個學生都處于發展階段,是一個鮮活的生命,他們體內存在有待挖掘潛力以及滿滿能量。很多教師每天都在忙著備課、上課、批作業等工作,重復又重復,缺少了教研組的專業引導和同伴的互助,因此,作為教研組的組長,要認真的計劃好每一次的教研活動,并且要定期找專家型的教師參加,以此促進以及提升教師的專業發展,與此同時,在開展教研活動時,也應對著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問題開展研究、討論,以此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學方法。此外,在研討如何開展閱讀教學的環境,教師要著重指導學生把口說變成手寫、口寫并用。據心理學家研究,5-20分鐘之間是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思維最佳跳動時間,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準確的把握時間,控制好節奏。
此外,教研活動就是為了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研活動中可以有計劃的舉辦各種形式的公開課、研究課等,這種情況下教師以及教師之間能夠實現相互聽課,相互評課,針對于自己的教案進行分析交流,同時分享教學經驗,通過集體評議進行取長補短,之后在制定相關方案去實施,這樣可以不斷地讓教師積累教學經驗。還可以舉辦科研專題講座,充分的讓教師發揮自己獨特的教學方式或者是跟其他人有差異見解的經驗以及模式。不同教師對于同一教學內容會有不同見解,但是課文的基本解讀大致都會有一個標準,如果教師對知識點的理解有所偏差,就會出現誤導學生的現象。
總之,教育隨著時代在發展,教師的專業性也要一步步的提高。教研活動能夠很好地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互動,更好的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提升。教育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產生奇跡,要腳踏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