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曉艷
(河北省黃驊市教師發展中心 河北 黃驊 061100)
高中語文教材中有大量的詩詞,從中國最早的詩集到唐宋詩詞,應有盡有。通過學習詩歌,學生可以了解中國的歷史、傳統文化和社會習俗。詩歌教學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個性。將美育教學法融入詩歌教學,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有利于高中語文詩歌教學的順利開展。從審美的角度看,詩中的每一個字都充滿了人性之美。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進一步感受傳統詩歌的美,培養學生對美的追求,領略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高中語文教師在開展詩歌文本解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積極轉變以往落后的教學觀念,突破傳統教學課堂的局限,對詩歌文本解讀教學方式與方法進行創新。首先,高中語文教師應該引導高中生打破詩歌文本的限制,不要過于追求對詩歌文本的準確翻譯,因為這樣翻譯過來的詩歌將失去其自身的思想情感。詩歌本身比較含蓄雋永,每一個字,每一句是經過反復斟酌后產生的。因此,在解讀詩歌文本時,不可以僅從詩歌文本表面的釋義進行解讀,而應該從詩歌文本的內涵和思想情感表達入手,引導高中生深入賞析詩歌文本。畢竟現如今高中生的生活與古代詩人的生活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高中生自然很難完全理解古代詩人的每一個生活情節和瞬間,高中生只有理解了其中的思想情感才能夠更好地解讀詩歌文本。由此可見,在高中生深入賞析詩歌文本的過程中,任課教師應該引導高中生結合自身的實際生活經驗去理解詩詞文本,這樣有助于高中生詩歌解讀能力的提高,也是引導高中生深入賞析詩歌文本的過程,同時,這樣一來,高中生在此過程中還能夠形成正確思想觀念,自然也有助于高中生語文學習成績的提高。
雖然對于詩歌來說,其中蘊含的思想情感與現代社會是融會貫通的,但是只有在高中生對詩歌文本作者以及其所生活的社會背景有所了解后,才能夠在解讀詩歌文本時,切實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開展詩歌文本解讀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引導高中生走進作者的世界,以此幫助高中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感受詩歌文本想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例如高中語文教師在講《醉花陰》一課時,課前任課教師應該要求高中生通過各種渠道搜集有關作者李清照的資料,高中生可以前往公共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搜集相關資料,以此對李清照有所了解。在正式開展《醉花陰》解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任課教師應該鼓勵高中生大膽總結闡述自己搜集的資料,隨后任課教師應該對其進行補充,為高中生介紹這首古詩所在時代的寫作背景,以此帶領高中生走進李清照的世界,促使高中生能夠從情感的角度去解讀這一詩詞文本,并準確把握這一詩詞的內涵。
對于同一詩歌文本來說,并不是所有人對其的解讀都是相同的,每個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因此,對詩歌文本的解讀也有所不同。況且詩歌文本自身就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很多詩歌文本已經跨過時間的長河,沒有人可以充分證實哪一種解讀是完全正確的。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開展詩歌文本解讀教學的過程中,不可以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將自身對詩歌文本的解讀強加給高中生,而是應該鼓勵高中生大膽表達自身的觀點和自身對詩歌文本的解讀。語文學科屬于人文學科,任課教師需要遵循人文性教學原則,這樣更加有利于高中生的成長和發展。例如高中語文教師在講《雨巷》一課時,首先可以引導高中生自主進行賞析。隨后任課教師可以為高中生介紹梧桐、芭蕉以及丁香在詩詞中的含義,這三者在古典詩詞中通常代表的是凄涼愁苦,像李煜的《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這時,一些高中生往往存在不同的觀點,任課教師應該鼓勵高中生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一些高中生會提出在劉翰的《立秋》中:睡起秋色無覓處,滿街梧桐月明中。這時任課教師可以詳細為高中生介紹這一古詩的寫作背景,讓高中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這一古詩的內涵。這樣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同時還有助于高中生從情感上去解讀詩歌文本。
綜上所述,詩歌在高中語文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該提高對詩歌文本解讀教學的重視,鼓勵高中生大膽表達自身的觀點,引導高中生走進詩歌作者的世界,從作者的角度去體會詩歌文本的內涵和思想情感,另外,任課教師還應該引導高中生深入賞析詩歌文本,以此不斷提高高中生的詩歌文本解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