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 無錫市新洲小學
在世界衛生組織中明確提出:“衡量健康的標準不僅僅只是沒有身體疾病,同時還要將心理健康這一因素充分考慮到其中,只有身體和心理健康,才屬于真正的健康。”經大量實踐證明發現,體育游戲的開展對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積極促進作用。
針對于體育游戲,可以說是游戲中的一種,主要是借助一些游戲活動的開展來達到強身健體、娛樂身心這一目的,這可以說是一種具有規則性和目的性的體育活動,同時還有著一定的主動性、創造性和娛樂性。通常情況下,體育游戲往往都是應用在體育教學和訓練當中,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同時,幫助學生掌握更多體育知識和運動技能,是促進學生體力、智力發展的一個有效手段,并且也是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和效果的一個重要手段。
1.具有一定知識性特點
針對于體育游戲的開展,不僅需要體力支持,同時還要具備良好心智,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比賽勝利。從本質這一角度來看,知識可以說是體育游戲本質的體現,同時也是體育游戲開展的一項重要支持。體育游戲的形成,都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所總結出來的。通過對當前運動性游戲的調查研究發現,大部分都是來源于人類的謀生活動,而這也就決定了游戲具有一定的知識性特點,透過游戲可以反映出人類文明。
2.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特點
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對游戲最感興趣。從體育游戲內容中我們可以看到,呈現出一種生動活潑狀態,可以更好地吸引參與者,既能夠讓參與者感受到輕松自由,同時還可以帶來更多樂趣。
3.具有一定的健身性特點
體育游戲的開展,主要是圍繞著學生身體展開練習的,所以具有一定的健身性特點。另外,體育游戲活動內容都是由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學目標精心設計的,所以更能夠調動起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樣在體育游戲的這一過程中不僅能夠鍛煉學生身體,還可以讓學生感受到體育鍛煉所帶來的樂趣[1]。
4.具有一定的競爭性特點
體育游戲的開展,通常情況下都是采用比賽形式進行的。眾所周知,只要有比賽就有競爭,所以體育游戲具有一定的競爭性特點,通過相互競爭獲得勝負,對于勝利者可以起到很好的激勵作用;對于失敗者可以起到很好的鞭策作用,這種競爭性與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相符合,學生都比較喜歡體育游戲。
5.具有一定的集體性特點
體育游戲開展需要所有學生的共同參與,在游戲中扮演著不同角色。有些體育游戲需要學生之間合作來完成,例如:“拔河”這一體育游戲的開展,需要小組學生共同使勁。由此可以看出,體育游戲可以說是一項集體性活動。
6.具有一定的教育性特點
體育游戲包含了很多優良品質在里面。例如:接力比賽游戲的開展,其目的不是為了讓學生獲得多么大的榮耀,而是在游戲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集體觀念、堅持不懈的精神。再例如:通過開展一些競爭體育游戲,培養學生競爭意識等等,這些都是體育游戲教育性特點的體現。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了解到,體育游戲具有一定的競爭性特點,主要體現在學生之間和班級之間的對抗競爭。就處在小學階段的小學生來說,往往都有著較強的好勝心理,而游戲恰好可以滿足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在游戲開展的這一過程中,通過堅持努力獲得勝利,讓學生感受到成功所帶來的喜悅感,既能夠增強學生自信心,同時還可以實現對學生責任感和競爭意識的培養,幫助學生養成銳意進取的這一良好品質。例如:“搶凳子”這一游戲活動開展就可以很好的達到這一理想培養目標效果。先準備好幾個凳子,然后選出幾名學生參加,由教師發出口令,讓學生搶坐凳子,沒有搶到凳子的學生淘汰。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凳子的數量必須要少于學生人數,通過這一游戲活動的開展,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敏捷性,同時還可以形成良好的競爭意識。[2]另外,在有趣的體育游戲過程中還可以調動起學生的活潑開朗性格,這些個性品質都是當今社會所需要的。
再例如:在對學生進行“山羊-分腿跨越”這一部分教學時,對于勇敢完成動作的學生需要給予表揚,并鼓勵膽怯的學生大膽的去嘗試,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將有關山羊的故事講解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到山羊的那種勇敢、無所畏懼精神,從而突破心理障礙,嘗試去完成動作,無論學生動作完成的怎樣,教師都需要給予鼓勵和贊揚,然后再對學生反復指導練習,最終獲得“勝利”。
由此可以看出,體育游戲的開展不只是需要學生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同時還要有著勇敢、無所畏懼的良好心理素質,然后在競爭意識的推動下,努力完成獲取勝利。為了能夠更好的培養學生競爭意識和勇敢意志,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多選擇一些具有冒險性和困難性特點的體育游戲。
我們都知道,在游戲開展中需要一定規則的支撐,而在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是需要有規則的,這可以說是體育游戲與社會的共同點,正是因為這一共同點,體育游戲的開展可以實現對學生社會意識的培養[3]。
在游戲過程中遵守規則,可以幫助學生對人與人的社會關系有一個更好的理解和認識,并意識到規則對自己行為發展的重要性,在完成某一件事情的時候,必須要做好自我控制。但通常情況下,學生在游戲的這一過程中很容易放飛自我,無法實現自我控制。例如:如果在平時要求學生對一個姿勢保持幾分鐘是很難做到的一件事情,但如果開展“我是木頭人”或“哨兵扮演”這一類游戲,學生就會很輕松的做到,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游戲活動的設計和組織時,必須要制定好相應規則和要求,讓學生懂得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自覺遵守規則的良好習慣,同時還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社會意識。
對于規則而言,體現在社會的各個方面當中,其最大特點就是對自覺性和自律性要求較高,通過教育和規勸可以很好的達到這一目的。作為教師在開展體育游戲的這一過程中,如果學生不按規則進行游戲,這時則需要給予及時制止并進行有效指導,以幫助學生及時改正。例如:在組織學生開展“接力游戲”這一活動時,后面學生還沒有拿到接力棒就提前跑,以至于與返回的同學出現了碰撞,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停下活動,并問學生:“為什么會發生碰撞呢?”有的學生可能會說:“因為跑的速度太快”;有的學生會說:“因為后面同學搶跑了,這樣在相遇的時候就很容易發生碰撞”……然后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最后告訴學生是因為后面學生沒有遵守游戲規則才會發生碰撞的,讓學生知道遵守游戲規則是非常重要的。為了進一步強化教育效果,還可以用學生過馬路這一生活日常舉例,如果亂闖紅綠燈、不走斑馬線,很有可能會發生危險,這樣在潛移默化中完成了對學生規則意識和社會意識的培養。
隨著《全日制義務教育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頒布和實施,其中明確強調了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讓學生占據主體地位,圍繞著以學生發展為核心來設計和開展教學活動。就體育這門學科教學,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特點,所以正是因為這一特點,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更加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因為小學生的年齡較小,采用游戲方式可以更好的調動起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例如:在對學生進行“耐久跑”訓練時,這一運動可以說非常的枯燥乏味,如果只是單純的讓學生進行跑步訓練,這很難調動起學生的熱情和積極性,不利于訓練效果的提高。而如果能夠將訓練設計成游戲的形式,則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如: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自己設計跑步路線,最后將每個小組設計的跑步路線綜合到一起選出學生都比較喜歡的路線方案,這樣既體現出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還可以讓學生更愿意訓練,將“耐久跑”這一運動變得有趣味性[4]。
再例如:在對學生進行柔韌性教學時,為了更好的訓練學生的柔韌性,教師可以這樣設計游戲:“兩個學生并排站到一起,然后石頭剪刀,獲勝的同學向旁邊移一步,輸的學生向贏的學生跨一步,最后堅持不住的學生輸掉比賽。”通過這樣的一種小游戲的開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在游戲過程中還可以發散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并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就體育這門學科來說,與美術、音樂等藝術類學科之間有著密切關系。將音樂融入一些體育游戲當中,則賦予體育游戲較強的表演性,通過“表演”,將學生內心思想和情感充分表達出來。例如:在對學生進行校園體操教學時,隨著音樂伴奏做出一些外形動作,這樣既陶冶了學生情操,同時還可以更好的展示出體操的動作美。
綜上所述,由此可見體育游戲活動的開展可以很好地滿足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對于學生健康心理品質的培養發揮著不可代替作用。這一點作為小學體育教師必須要清楚的認識到,然后根據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以及實際教學情況,將體育游戲活動靈活融入教學當中,以實現小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