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恒剛
(福建省寧化城東中學 福建 寧化 365400)
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倡導:語文教學應當把閱讀放在首位,把閱讀作為一種基本的生活方式?,F行統編初中語文教材在閱讀教學方面的“名著導讀”模塊,不僅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還有利于開拓學生的閱讀視野,有效的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與閱讀質量。因此,教師應當從思想上重視閱讀教學、在實踐上推進“名著導讀”的落地,運用生活化、情境化、多媒體等多種教學方法,提升閱讀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思維對閱讀教學效果具有導向作用。在傳統意義上的初中語文課堂上,教師往往采用“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難以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進而導致了學生閱讀效率與閱讀質量的下降。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內容包含的名著部分,對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也更加適用于推進“名著導讀”模塊的教學,充分的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也讓學生能夠在了解名著內容之前產生一個大致的了解,有效的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
例如,《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的一部經典作品,對有效提升學生的名著閱讀能力有積極作用。在導讀《朝花夕拾》時,本著適時轉變教學思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理念,我首先為學生講解了《朝花夕拾》的由來與可以了解到的信息,即“1926年,魯迅先生先后撰寫了十篇回憶性散文,并以《舊事重提》為總題目陸續發表在《莽原》半月刊上,在1928年集結出版更名為《朝花夕拾》,我們可以借此了解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歷程。”在講解之后,學生對魯迅從幼年到青年的歷程十分感興趣,而后我對學生進行了讀書方法指導,如運用讀寫結合的方式讀經典作品,會豐富人生感受和經驗,也有利于文化積累,運用文本細讀的方式閱讀經典作品,可以深刻的體會其中的奧義等。在學生學習興趣被充分法并且運用科學閱讀方式的前提下,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科學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具有較高的閱讀能力是基本要求。自主閱讀能力的提升有賴于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也有賴于教師的正確引導。引導學生運用文本細讀與讀寫結合法,是新課程改革以來的新型閱讀教學法之一,有利于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從而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閱讀之中。因此,教師應當以鼓勵學生自主閱讀探究與提升閱讀能力為宗旨,落實名著導讀策略。在此基礎上,切實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在閱讀過程中充分的發揮自主意識,進而實現“名著導讀”模塊的有效推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導讀《海底兩萬里》時,本著“鼓勵學生自主閱讀探究,提升閱讀能力”的教學理念,結合“名著導讀”的教學提示,我首先將《海底兩萬里》變成了一個奇幻故事,為學生做了課前導入,由此學生的閱讀興趣被激發了出來,而后引導學生對教材中所涉及到的文本內容,進行了快速閱讀,迅速的了解了基本內容。在此過程中,我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的發揮主觀能動性與自主閱讀能力,并且及時的為學生提供幫助。而后我向學生講解了快速閱讀的基本要領,包括“集中精力、專心致志”“以默讀為主”“眼睛的視域要寬”“善于抓住書中關鍵信息和主要線索,有所取舍”。在有科學方法論的指導下,學生的閱讀效率與閱讀質量,均產生了明顯的提高。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學情境的創設,對增強閱讀教學代入感、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所謂教學情境,就是根據文本內容,教師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為學生營造一種身臨其境、見字如面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夠在此過程中感受到所學內容的價值。另外,情境教學法也是素質教育背景下的新型教學模式。因此,教師應當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堅持主客觀相結合的原則,以文本內容為導向、以情境創設為過程、以“名著導讀”為基礎,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與文本鑒賞能力。
例如,七年級下冊“《駱駝祥子》:圈點與批注”名著導讀內容與讀寫結合中的“圈點勾畫做批注”十分契合,同時也利于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在詳細學習中,我首先為學生講解了作品梗概,創設了一個貼切的教學情境,學生在相應的情境中,對文本內容也產生了更為強烈的閱讀熱情。而后我要求學生對教材中的“圈點批注法”進行了細讀,即“勾畫內容應當是文章的重點、難點、疑點,或者深有體會之處”“批注可以從作品內容、結構、寫作手法、語言特色方面入手,寫出心得體會,提出自己見解”等。在此基礎上,我為學生提出了幾條專題研究,引導學生以實踐的方式去體會《駱駝祥子》中所包含的深意,即“給祥子寫小傳”“探尋悲劇原因”“話說‘洋車夫’”“品析‘京味兒’”。學生經過細致的閱讀與客觀的分析,得到了正確的結論,感受到了名著導讀的魅力。
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與新課程改革的進行,多媒體教學模式以其聲情并茂、視聽結合、圖文結合的特有優勢,在諸多新型教學方法中脫穎而出,成為了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的有力“法寶”。多媒體教學模式的特有優勢與“名著導讀”模塊的理念有著相輔相成的關系,初中語文的課文中有經典名著內容,而經典名著往往有影視作品來可視化的展現出來。因此,教師可以將多媒體教學模式與“名著導讀”結合起來,利用播放視頻、展示圖片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對于課文內容的探索欲望激發出來,有效的構建可視化、多元化課堂,豐富課堂內容,開拓學生視野。
例如,《西游記》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學生對于《西游記》也有很強的探索興趣,這也為運用多媒體設備構建可視化的課堂,提升學生閱讀水平與學習效果奠定了基礎。因此,在學習“《西游記》:精讀和跳讀”時,本著“利用多媒體設備,營造聲情并茂的閱讀氣氛”的教學理念,我首先運用語言引入的方式進行教學開場白,即“《西游記》這篇古典文學名著流傳很廣,曾多次被拍成電影、電視劇,甚至被改變成電子游戲,你們接觸過那些改編作品嗎?喜歡嗎?”學生在語言引入的基礎上,學習熱情與閱讀積極性得到了明顯的提升。而后我運用多媒體設備可以播放視頻的優勢,選擇了《西游記》中的經典片段“大鬧天宮”,用多媒體播放出來。學生在觀看視頻的同時,也對教材中的文本內容有了更為深入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了解什么是“精讀”,什么是“跳讀”,對于文本中精彩、深刻、有啟迪意義的內容,要進行精讀,并且深入體會字里行間所表達的含義,對于無關緊要的內容,以跳讀為好,不僅可以節約時間,還能夠提高閱讀效率。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僅僅依靠自主學習,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也是十分重要的?!懊鴮ёx”模塊強調教師對所教內容的一種課前導入,最終的教學目的是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從學習過程中感受到課文的價值,進而形成自己獨特的觀點,在此基礎上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討論,觀點互鑒,進一步發揮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作用。因此,教師應當樹立小組合作學習法的觀念,為學生做好課前導入,讓學生能夠學習之前就可以對將要學習的名著產生興趣,進而體現“名著導讀”的作用,達到引導學生交流討論,充分借鑒閱讀心得的目的。
例如,《紅星照耀中國》這部作品內容具有很強的紀實性特點,閱讀過程中可以讓人產生客觀的觀點,了解事情的起因、發展、結果。本著“引導學生交流討論,充分借鑒閱讀心得”的教學理念,我首先根據學生的基本情況,將學生劃分成為“梯次配置、靈活交流”的學習小組,便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將自己的觀點呈現出來,與他人交流,豐富自己的知識。在此基礎上,我向學生介紹了關于紀實性文本的閱讀原則,即“閱讀紀實性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的把握作品所寫的事實”,而后利用序言、目錄等迅速的獲得對于作品的整體印象,邊讀邊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實的前因后果、發展線索等,還包括知道基本事實之后明白作者所表達的意思,從中獲得啟迪。除此之外,我還根據《紅星照耀中國》的內容,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指引了方向。在此基礎上,學生了解相關原則之后付諸實踐,展開了交流討論活動,將自己的感悟與觀點,進行了毫無保留的探討,取得了理想的成果。
總而言之,在統編初中語文“名著導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思維與教學方法十分重要?!懊鴮ёx”以名著的精髓與價值為切入點,可以有效的開拓學生的閱讀視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實現閱讀教學效果的飛躍。因此,教師應當有效的運用新課程改革以來的新型教學方法,即情境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小組合作教學法等,將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教學目標落到實處,并使之產生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