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歡
(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景城學校 江蘇 蘇州 215000)
形式多樣的教學資源可以使教學內容、形式與過程更為直觀形象,生動有趣,適應兒童的認知特點。心理學研究也表明,越是直觀、形象的內容就越能引起學習者的關注,使學習者注意力更加持久,學習效果也會更好。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學中插圖資源的重要性。插圖能更直觀、形象地展示與閱讀相關的內容,能促進小學生的注意力的集中,激發學生對課本的興趣。然后,在日常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容易出現下三類問題:
1.1 沒有充分認識到繪本插圖的教學價值。現階段的小學英語繪本教學中,有部分教師沒有充分認識插圖的重要作用,忽視了它們的價值,在插圖的使用中存在一些問題。在信息時代和大數據時代,大部分老師能利用越來越多的信息化教學資源,并且熟練掌握教學手段和教學工具進行輔助教學。但是老師過于依賴多媒體教學,忽視了繪本本身自帶的插圖的價值,并沒有將此資源進行開發利用,發揮繪本插圖的價值。對插圖的解讀只是輕描淡寫,一筆帶過,并沒有為學生詳細解釋插圖的內容,沒有深入挖掘插圖的價值。
1.2 沒有準確把握繪本插圖與內容之間的聯系。在小學英語繪本中,不僅僅涉及了學生需要掌握的基礎語言知識內容、閱讀技巧,還存在著大量的插圖。然而有部分教師沒有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插圖的作用。部分小學英語教師不能夠準確把握插圖與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不能夠找準教材插圖與教學內容結合的切入點。所以即使在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使用了插圖進行輔助教學,學生還是很難去深入理解繪本內容,掌握不透學習的重難點,導致學習效率低下,學習興趣下降。
1.3 沒有發揮繪本插圖的拓展延伸功能。在繪本中,很多插圖是和繪本本身文字內容息息相關的,但是有些插圖在繪本故事中卻沒有被提到。這些沒有被提到的插圖就沒有研究價值了嗎?結果恰恰相反,它們有時候卻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發揮重要的價值。
這是一本關于“春天”的繪本,名稱“It’s Spring”.繪本主要描述了春天到了,春意盎然,小動物們歡天喜地,奔走相告的活潑場景。繪本的語言句型比較固定,如果只欣賞語言,顯得有些單一。另外繪本中有些生詞是學生所不熟知,如果只直接告知中文,又顯得索然無味。翻開這本繪本,其實最先吸引你的是一幅幅美麗又可愛的圖片,圖片會告訴你很多和文字相關,但又是文字沒有表達出來的內容,所以筆者決定從繪本的插圖入手,帶著孩子們去解讀這本美麗又可愛的繪本。
2.1 巧用插圖,聯系舊知,引出主題。這本繪本的主題“春天”雖然是孩子們熟悉的話題,但越是熟悉的話題,越容易陷入俗套,無法激起學生繼續往下探索的興趣。教師認真研讀繪本內容,發現里面出現了很多動物并且描述了很多動物的叫聲。于是教師決定聯系生活實際,搜索了繪本中動物的叫聲,將他們與繪本中聲音的語言描述結合在一起,即點題又能形象生動地教授每個動物聲音的語言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聯系舊知,引出主題。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Step1 歌曲導入,聯系舊知。
教師播放一個關于春天的視頻,引出“春天”這個話題。教師出示一張展示春天春意盎然景象的圖片,圖片上面有動植物,然后教師和學生討論第一個問題“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第二個問題“What can you see in spring?”和第三個問題“What do animals do in spring?”通過這三個問題的討論,聯系學生已有的知識,學習新的有關于春天相關的知識,為下面的繪本閱讀做好鋪墊作用。
Step2 編唱歌曲,引出主題。
討論了關于春天的三個問題之后,教師接著提問“Listen,What can you hear in spring?”.教師播放不同動物的叫聲音頻,讓學生猜測是誰的叫聲,然后鞏固學習每個動物叫聲的英語表達方式。接著教師根據之前學唱的“I have a pet”的曲調,創編了一首新的“I have a friend”歌謠,歌詞大概如下:
I have a friend. He is a rooster.
He gives a crow, crow, crow, crow, crow.
Crow,crow.
I have a friend. He is a sheep.
He gives a baa, baa, baa, baa, baa.
Baa,baa.
I have a friend. He is a bird.
He gives a cheep,cheep,cheep,cheep,cheep.
Cheep,cheep.
學生學唱完這首歌曲之后,教師一般播放鳥叫聲一般詢問“In April the bird begin to sing to tell the rabbit it’s_______”,這里學生聯系上下文,立刻推斷出橫線上面填寫“spring”,教師順勢引出主題“Today we will read a picture book. It’s called it’s spring.”
2.2 妙用插圖,邏輯分類,促進理解。
Step3 快速閱讀,進行排序。
在閱讀繪本故事過程中,教師先抽取繪本中出現的所有動物圖片,讓學生快速瀏覽整本書對動物出現的順序進行排序,然后進行分頁分段閱讀故事。
Step4讀3至12頁,動物們發現了哪些春天的特征呢?
The rabbit hops and thumps his feet to tell the deer, “______________.”
The deer runs with the bunny to tell the duck, “______________.”
The duck swims and gives a quack to tell the horse, “______________.”
通過閱讀,學生找到橫線上面的內容分別是“The flower is sweet.”,“The sky is sunny.”“The leaves are back.”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橫線上面的內容是關于“春天的景色”。與此同時,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繼續仔細讀3至12頁的插圖,找出其它的景色,用The…is/are…表達, 越多越好。
Step5 讀13至20頁,觀察插圖,找出春天天氣的詞語,填寫
It’s warm and sunny.There is some______ but there is no______.
Step6 讀整本書,瀏覽插圖,填空
The bird gives a _____.
The duck _____ in the lake and gives a _____.
The rooster gives a _____.
The deer _____ with the bunny.
The mouse makes a _____.
The bears _____ _____.
綜合步驟4至步驟6,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分段閱讀和仔細觀察插圖,對有光春天的描述進行分類,分成三個主要方面:景色、天氣、動物的活動。這樣分類,可以將主要內容在學生頭腦中進行邏輯系統分類,并且促進學生的理解,為下面的語言輸出做好鋪墊準備,搭好腳手架。
2.3 活用插圖,補充留白,發展思維。讀完整本繪本故事之后,教師并沒有直接讓學生復述整本故事。而是繼續發掘繪本故事中其它的插圖資源。仔細觀察和閱讀繪本中的插圖我們能發現,故事中一共描述了八種動物,但是插圖中還有些動物在故事中并沒有出現。他們分別是:蜻蜓、七星瓢蟲、蝴蝶、青蛙、羊、松鼠。故事中提到這些動物,但是他們也是大自然生物的一部分,春天到了它們是什么樣的心情和舉動呢?于是教師設置了下面的活動:續寫熊醒了之后和其它動物之間會發生什么故事呢?它們直接是怎樣奔走相告春天來了?
通過設置續寫這樣的活動環節,讓學生運用學過的語言結構和內容,融合在改編的插圖中進行續寫故事,鍛煉了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運用語言的能力,激發學生拓展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綜上所述,插圖是繪本閱讀教學中的寶貴資源,它蘊含著輸入、內化、輸出的重要信息。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繪本插圖的價值,發掘它們獨到的作用,吸引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的理解,內化、運用能力,鍛煉學生的思維,促進小學英語閱讀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