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波
(吉林省通化縣綜合高級中學 吉林 通化 134100)
高中語文閱讀課堂具有十分良好的優勢來展開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一方面是閱讀素材的豐富性,能夠給予學生更多的素材來展開閱讀訓練,另一方面,閱讀文章當中所富含的內容和思想都能夠給予學生啟發,從而在教室帶領學生進行文章分析的過程當中,就能夠有效實現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產生有利影響。而批判性思維能力在語文閱讀學習過程當中是一項必備的基本素質,通過批判性思維能力的運用,能夠幫助學生更加辯證地看待問題,還能夠推動學生的閱讀分析,朝著更加科學且具有邏輯的方向鍛煉,以此來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強化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和技巧。所以,高中語文教師要積極地采用有效教學措施來實現對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鍛煉,在閱讀教學的課堂當中構建科學的實踐活動,來組織學生的課堂參與。
高中語文教師可以通過構建課堂情境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運用,因為在一定的課堂情境幫助之下,學生可以有效地利用教師所帶來的情景環境幫助,在具體的情境當中實現靈感的激發,這樣就可以圍繞情境當中的內容來對自身的思維能力進行調動,再通過語文教師的有效引導,就能夠幫助學生在閱讀課堂的學習過程當中,實現批判性思維能力的鍛煉。所以,高中語文教師要重視課堂情景的創設,積極采取科學的方法來實現自身閱讀課堂的情景打造,將學生放置于有效的閱讀情景當中,從而實現對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運用提供良好的發揮空間,讓學生在這一情境空間當中更加正確地運用自身的批判性思維,以此來實現高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和改善。例如,語文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課文《我有一個夢想》的閱讀教學課堂當中,可以通過對馬丁·路德·金生前事跡的介紹來豐富學生對對演講者的認識,在人物生平故事的介紹過程當中完成課堂情景的構建,從而幫助學生在了解作者的基礎之上,而且現在具體的情景當中對演講內容進行批判性思考。
再如《涉江采芙蓉》這一課,采芙蓉的人是誰,作品的主人公又是誰,這首詩又是誰寫的?針對這些有爭議的內容,可以讓學生來主主題分析,從而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而構建一個具體的情景,則可以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更為活躍,他們也會更主動地思考。比如在這一節課教學之前,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音樂,視頻,圖片等資料,像這樣給學生構建圖片情境,待他們的注意力被吸引到課堂上之后,就可以針對上述問題進行討論。而且當學生有了充足的興趣,也會更配合教師所開展的各種活動,此時,教師就可以設法讓學生自主提出這些疑問。比如讓學生說一說讀到這個題目時,有什么想問的嗎?讓學生向著這一方向思考。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課堂當中,還可以通過組織課堂討論的形式來啟發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一方面,課堂討論作為相當有效的一種教學形式來實現學生思維能力的運用,在討論過程當中,通過不同觀點之間的碰撞來刺激學生的思考,結合其他學生的思想觀點來完善學生自己的看法,從而借助課堂討論的形式來豐富學生的思維能力認知。另一方面,學生在參與課堂討論的過程當中,能夠更加有效地運用好批判性思維能力,所以,這種學習活動能夠直接推動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在課堂討論的積極影響之下,推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能夠在閱讀課堂的學習過程當中,獲得更加充分的體現和運用。例如,語文教師讓學生結合《裝在套子里的人》這篇課文進行人物形象的討論活動當中,可以結合話題主人公是如何體現“裝在套子里”這一人物特征的來讓學生進行課堂討論,通過學生之間的觀點交流來鍛煉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還能夠結合文章的中心思想來幫助學生辯證地看待情節當中的人物形象,從而實現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課堂的實施效果更為理想。
課堂討論也可以針對文本中一些存疑的點展開。時代在不斷的發展,有很多內容是在不斷變化的,面對同樣的問題,人們的認識是越來越清晰,越來越全面的。在教學時可以選擇這些內容,讓學生來討論,進而實現啟發他們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目的。比如《師說》,在這一篇文言文中,到了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一篇文言文是非常經典的,但是針對這一理論,可以發現它其實比較片面。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都將教師的職責局限在傳道授業解惑中,就是受到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的影響。但其實從當前的教育教學活動來看,傳道授業解惑這一定位最多只是包含在教師職責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并不是全部。比如我們現在提到的教育教學,如果簡單劃分,則可以分為教書、育人。那么傳道授業解惑,只能被劃分到教書這一部分。其實在當前育人是更加重要的,這也是為什么當前立德樹人已經成為教育教學活動中最根本的任務。在課堂上讓學生針對這一問題進行討論,可以有效發散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在后續看到一些文本時,可以結合當前的實際情況來思考,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
高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課堂當中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過程中,還能夠通過利用課堂辯論的形式來幫助學生達到這一教學目標。一方面,課堂辯論的形式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投入到閱讀學習的課堂當中,幫助學生調動更加積極的狀態投入到課堂辯論的活動,從而在辯論過程當中打造更加活躍專注的課堂學習氛圍。另一方面,課堂辯論的形式對于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運用具有極其良好的幫助,因為在辯論過程當中,學生既需要結合閱讀文章的感悟來展開思考,還需要在辯論過程當中分析對方的思想觀點,利用批判性思維來幫助自身了解己方和對方的中心思想,才能夠在辯論過程當中更加有邏輯的闡述自己的論述。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閱讀課堂當中,應該積極利用課堂辯論的形式來幫助學生應用批判性思維能力,在辯論實踐過程當中讓學生鍛煉自身的批判性思維。例如,學習課文《拿來主義》的閱讀課堂當中,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對這篇課文完成閱讀之后,結合文章的中心思想“拿來主義是否可取”來展開課堂辯論,從而在這一過程當中為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運用提供良好的平臺。再如《荷塘月色》這一課,這一篇課文有一些內容是被刪減的,而這些刪減過的文段是比較好的學習資料,可以在鍛煉學生批判性思維中發揮重要作用。在這一。文本中,本來包含把月色下的荷花比喻成剛出浴的美人這一內容,但是有人認為這和前面的明珠、星星等相差太遠,而且從體型,體態方面來分析也顯得過于龐大,所以這個比喻是被刪掉的。基于這一背景,讓學生從自己的角度說一說,是否應該刪掉,并說出原因。
在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時,需認識到,思維能力的提升,必然是要經過不斷練習才能實現的。而要有批判性思維,學生必須在課堂上持續思考,這樣才能針對某一問題提出他們的新的見解。所以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可以利用問題來幫助學生深化批判性思維,在講解具體的課文內容是不斷的設置問題,讓學生時刻處在思考的狀態。當學生的思維比較靈活時,他們思考問題也就更加快捷。更容易從多個角度來分析同一個問題,這是批判性思維能力提升的一個重要基礎。
比如高中語文必修1中,《包身工》這一課,就可以設置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對這篇課文有深刻理解。學生只有對課文充分理解了,才能提出關于自己的簡介,說出自己的感悟,這就是批判性思維出現的契機。比如:包身工這種制度是如何產生的?如何發展的?本文對于這些材料是如何處理的,這種處理方法有什么好處?隨后可以針對這一篇文章的體裁,讓學生深入思考,比如這篇文章是屬于新聞調查,還是報告文學?如果說它是報告文學,它的文學性表現在什么地方?在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其實就是讓他們能夠帶著質疑的眼光看待問題,并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問,讓學生對課文的體裁產生了疑問,隨后,鼓勵他們自主去探究,找到證據來支撐自己的觀點。這就是批判性思維形成的過程。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還有一類閱讀文本是比較特殊的,那就是文言文。在文言文教學中,依然可以通過提問來實現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比如《荊軻刺秦王》,在教學時,教師需要秉持尊重文本,尊重歷史的原則。雖然說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是至關重要,但是我們也必須正確認識批判性思維。并不是說讓學生在面對所有文本或者事物時都持有一種不相信的態度,而是說在閱讀文本是應該多去思考,向著更深處思考。因此,在對這一篇文言文進行批判性解讀之前,一定要帶領學生收集文本證據,隨后進行客觀、理性的分析。如:荊軻刺秦有何歷史意義,這有多種說法。而且,荊軻刺秦最終是失敗了,還激怒了秦王。這也直接導致燕國遭遇了殘酷的報復。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考慮,荊軻刺秦是不是一種失誤,至少從政治決斷上來說是一種失誤。批判性思維并不是要否定一切,或者肯定一切,而是在尊重文本的基礎上,進行多個角度的分析。透徹理解文本,同時讓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都更強。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教師在閱讀課堂的構建過程當中,要將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放置在一個十分凸顯的位置,從而才能夠有效指導自身的課堂構建,能夠重視對學生批判思維的培養,在閱讀教學的實踐過程當中,結合有效的教學訓練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運用,讓學生在語文閱讀課堂上有更多的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