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玲麗
(江西省鄱陽縣團林鄉西山景學校 江西 鄱陽 333100)
對于大多數小學生而言,在作文教學中,無從下筆、缺乏情感、內容單一等都是較為普遍的問題,正因如此,所以就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現狀來看并不算十分理想,學生的寫作能力不僅難以提高,且大部分學生對作文教學還存在排斥、畏難等情緒。所以如何做好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是目前擺在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難題。教學質量的好壞與教學方法有直接的關系。傳統作文教學方法主要以灌輸理論、死記硬背為主,這種僵硬、機械的教學方法必然不利于學生興趣、思維、能力的培養。所以創新教學方法是目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改革的重要途徑。
作文是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重難點內容,其貫穿于整個語文教學過程,對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與其他教學內容不同,作文更強調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驗,一篇優秀的作文,一定具備扎實的語文功底、豐富的思想情感、優美的詞匯語句等[1]。而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認知能力、思維能力較弱,所以其綜合語文能力也不高,在作文學習方面就常常會遇到各種問題和阻礙。基于作文本身的復雜性和難度性,再加上小學生學習能力較弱,所以就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現狀來看并不是十分理想。對于教師而言,作文教學也是非常困難的一個環節,對于學生而言,寫作更是最難的學習內容。目前小學生在寫作教學中還存在較多的問題,如缺乏學習興趣、寫作基礎較差、缺乏寫作素材、寫作情感匱乏等。基于當前現狀以及存在的這些問題,就需要教師加強教學改革。
2.1 創設寫作情境。在作文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思維,教師可以利用創設情境的方法來進行教學,情境教學相比傳統灌輸教學而言更加靈活、生動、有趣,可以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寫作氛圍,讓學生在情境中思考、想象,這對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比如在有關“春天”的寫作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來幫助學生創設相應的寫作情境,包括采用多媒體播放有關春天的景色圖片,播放有關春天的音樂,播放春天小朋友們去公園踏青的情境等。這樣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春天的溫暖、春天的快樂、春天的美麗[2]。在這樣的寫作氛圍下,還可以讓學生回憶起春天帶給自己的快樂場景。這樣可以啟發學生的寫作思維,調動學生的寫作情感,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寫作素材,從而讓學生在寫作中,有內容可寫、有素材可用、有情感體現。這對提高小學生的作文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2.2 在生活實踐中積累素材。小學生寫作中最突出的一個問題就是沒有素材可寫,這與小學生的生活經歷匱乏有很大的關系。所以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為小學生提供更多的寫作素材。而對于小學生而言,在自身生活實踐中積累的素材更有利于其靈活應用。對此,教師就可以在作文教學中,組織學生通過觀察生活的實踐活動來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比如在植樹節期間,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在戶外中組織開展“大家一起來植樹”的生活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植樹、澆水、埋土,還需要指導學生觀察身邊的人、景、物等,活動結束后,教師就可以要求學生根據植樹活動,將植樹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所做等寫作出來。在實踐中,由于學生全身心投入其中,且善于觀察,所以對植樹會產生深刻的感悟,這就會成為學生寫作最珍貴的素材。
2.3 鍛煉寫作能力。學生的寫作能力如何決定了作文寫作的質量,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如教師可采用擴寫句子的形式來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以“蘋果是紅色的”這一句子為例,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回憶蘋果的顏色、味道來擴寫,如“在超市里我看到了很多紅色的蘋果”。也正是通過這種簡單的擴寫句子的練習,最大程度的去提高小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教師還可以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擬人排比、比喻等寫作手法來進行寫作[3]。同時在描寫人物的過程當中,通過人物的形態、情感、動作等各方面來對于人物進行描寫,這都可以最大程度的提升作文的核心思想。
基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現狀,加強對教學方法的創新和優化尤為重要和必要。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作為教師必須基于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來針對性創新教學方法,如情境教學、生活化教學、實踐教學、情感教學等都更加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這些教學方法更加靈活、有趣,更有利于學生興趣、思維、能力的培養,從而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語文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