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建立 河北省體育局體操舉重柔道運動管理中心
柔道作為一項競技體育運動項目,由于對抗激烈,且存在直接的身體接觸,所以,運動員在運動訓練和競技比賽中出現損傷的概率相對較高。而運動損傷的出現,不但會影響運動員的競技狀態,使其在比賽中無法充分發揮自身應有的水平和實力,甚至個別優秀柔道運動員還會因為深受傷病的困擾,不得不提前退役,抱憾告別自己的運動生涯。因此,關注柔道運動員的運動損傷問題至關重要,無論是教練員還是運動員自身,都應對常見損傷的特點與致因有所了解,并能夠基于此采取積極有效、切實可行的預防措施。
了解柔道運動員常見運動損傷的特點,是深入分析損傷致因,有針對性提出預防措施的基本前提。根據筆者多年從事柔道運動訓練工作的經驗,柔道運動員常見運動損傷的特點,主要可以概括為如下幾點:
一是,從損傷的病程來看,柔道運動員出現急性損傷和慢性損傷的概率相當。急性損傷多是因為突然受到暴力沖撞等原因引發的損傷,急性損傷通常表現為外傷、病程急、癥狀明顯。例如:關節扭傷、手指挫傷等,均是柔道項目中常見的急性損傷類型。慢性損傷則通常是因為在運動訓練的過程中,身體局部負荷過重,長期疲勞積累造成的損傷,或者是急性損傷沒有得到及時徹底的恢復,不斷積累遷延造成的損傷。慢性損傷病程比較長,而且損傷的初期癥狀不明顯,但癥狀明顯之后治療恢復的時間也比較長,往往會帶給運動員較大的困擾。例如:腰肌勞損就是柔道運動員群體中常見的一種慢性損傷類型。
二是,從損傷的部位來看,膝關節、肩關節、肘關節等身體部位最容易出現損傷。這主要與柔道項目的技術特點有關,在柔道項目中運動員為了占據優勢,取得勝利,需要不斷尋找時機,力求在對手不經意的瞬間快速發力,以破壞其身體重心。而瞬間發力動作的高質量完成,通常伴隨著運動員身體大關節部位的瞬間、大角度扭轉。如果扭轉的角度過大,超過了人體關節所能夠承受的扭轉范圍,就極易造成關節部位的損傷。
三是,從損傷的類型來看,柔道運動員的損傷類型與其訓練年限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對于訓練年限較短的運動員而言,挫傷和擦傷的發生率通常比較高,除此之外,脫臼、關節扭傷等損傷類型也時有出現。這主要是因為,訓練年限短的柔道運動員,多數處于基礎訓練階段,相關技術動作和戰術方案的運用不夠熟練,對柔道運動中常見的自我防護知識和自我防護技能也不夠熟悉,所以,在身體對抗的過程中,容易出現擦傷、挫傷以及脫臼、關節扭傷等損傷類型。但是,隨著訓練年限增加,運動員渡過了基礎訓練階段,對柔道技術動作和戰術方案的運用日趨熟練,對基本的自我防護知識有所認知,并具備了一定的自我防護技能之后,擦傷、挫傷等損傷類型的發生概率就會明顯下降。而隨著訓練年限的延長,運動員的訓練強度、訓練負荷通常會逐步提高,所以,在擦傷、挫傷等損傷類型發生率下降的同時,勞損類、肌肉拉傷、韌帶拉傷、關節扭傷等損傷類型卻會呈現出增加的趨勢。
身體素質水平的高低,是影響柔道運動員損傷發生率的重要因素。柔道項目是由柔術發展而來的一種徒手較量的競技體育項目,不但對抗激烈、體能消耗大,而且對于運動員的靈敏素質、柔韌素質、耐力素質等都有著較高的要求。通常情況下,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水平越高,技術動作的完成質量和戰術方案的實施效果就會更好,相應地在完成技術動作和實施戰術方案的過程中,出現損傷的可能性就越低。反之,如果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存在短板,那么就容易在技術運用和戰術實施的過程中發生運動損傷。
然而,筆者在長期執訓的過程中發現,有些運動員在自身還沒有具備過硬的身體素質基礎時,就急于嘗試一些難度過高的技術動作或是過于復雜的戰術方案。還有些運動員在沒有充分了解自身身體素質狀況的前提下,就盲目提升訓練強度或者模仿他人的技術風格等等,這些做法均極有可能因為身體素質不達標而造成運動損傷。例如:筆者帶過的一名柔道運動員,在觀看柔道比賽的過程中發現某知名柔道運動員的一項連絡技非常實用,既能夠在己方主動施展時發揮“先發制人”的作用,也能夠在對手率先進攻時,適時施展,利用對手的作用力將其摔倒取得“后發制人”的效果。于是,該運動員就在日常訓練中模仿練習這項連絡技,希望能夠熟練掌握之后作為自己的得意技在柔道競技中進行運用。然而這項連絡技對腰部力量的要求比較高,這名運動員目前的腰部力量并沒有達到實施這項連絡技的標準。因此,筆者建議他暫緩練習先重點訓練強化腰部力量,或是放緩練習進度并在練習的過程中注意關注腰部。該運動員選擇了后者,但是在練習的過程中雖然再三強調要關注腰部,仍然因為急于突破引發了腰部扭傷的情況,并因此停訓一周,既影響了身體健康,也干擾了訓練計劃。
運動訓練層面可能引發運動損傷的因素,可以概況為如下幾點:(1)訓練強度過大、訓練負荷過高。高強度、大負荷的運動訓練,是提高柔道運動員競技水平的有效舉措。但如果訓練強度過高、訓練負荷過大,超過了運動員所能承受的極限,不但容易因為局部負荷過重引發慢性損傷,同時也容易因為運動員身體機能的急速下降引發急性損傷。(2)帶傷參訓。部分柔道運動員認為在運動訓練和競技比賽中受傷是在所難免的,在出現運動損傷之后沒有得到充分有效的治療,就重新參與到正常運動訓練之中,低估了損傷的程度和損傷的危害。這樣一來,不但可能會加重舊傷,還有可能因為受傷病問題的影響,引發新的運動損傷。因此,帶傷參訓是運動訓練層面容易引發運動損傷的一個重要隱患。(3)康復訓練不到位。對于受傷的柔道運動員而言,科學合理、充分有效的康復訓練至關重要。然而,由于康復訓練的效果受損傷類型、損傷特點、運動員體能、訓練方案等多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所以,單單依靠運動員和教練員往往很難得以科學有效的實施。而康復訓練不到位,運動員在受傷之后無法得以徹底有效的康復,就很有可能在后續訓練和比賽的過程中復發,從而提高了損傷再次發生的可能性。
心理層面容易引發運動損傷的因素主要有兩點:(1)對運動損傷的重視程度不夠。部分柔道運動員對運動損傷的危害不夠了解,認為很多小傷無須過度緊張,忍忍就過去了。還有的運動員為了突破自身的競技水平,急于出成績,就有意無意地忽略了損傷預防的重要性,尤其容易忽視慢性損傷的早期癥狀,錯過最佳的康復治療時機,從而加重了損傷,或者由此引發了新的運動損傷;(2)情緒狀態不佳。在參加柔道訓練和比賽的過程中,運動員的情緒低落、狀態不佳,就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判斷能力和反應能力下降等一系列問題,并由此影響運動員技戰術運用的穩定性,使得出現損傷的可能性 提高。
要降低運動損傷的危害,應秉承“防大于治”的理念,始終將損傷預防放在首位。因此,根據柔道運動員常見運動損傷的特點和身體素質層面、運動訓練層面、心理層面容易引發運動損傷的因素,提出了如下幾點損傷預防策略:
運動員身體素質的全面、協調發展,是從根本上降低損傷發生率的重要舉措。所以,在日常開展運動訓練時,教練員不但要關注直接影響運動員技戰術水平的專項素質,同時也要重視運動員的身體機能素質,及時發現運動員在身體素質發展方面存在的短板,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強化,消除身體素質層面可能引發運動損傷的隱患。與此同時,還要結合柔道運動損傷的特點,重點加強易傷部位的練習,例如:膝關節、肩關節、肘關節等部位的肌肉力量練習等等,通過有針對性的強化練習,發展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提高關節穩定性,降低關節扭傷等損傷類型的發生率。
尊重運動員的個體差異,并根據運動員的個體差異,有針對性地設計差異化的訓練方案,既是提高訓練成效的關鍵,也是預防運動損傷的關鍵。所以,在開展柔道運動訓練工作時,一方面要注意在運動員入隊伊始,就建立運動員的個人訓練檔案,全面了解運動員的身體素質狀況、競技水平以及以前曾經出現哪些運動損傷,損傷的治療恢復情況如何等等,并基于此為運動員制定合理的訓練計劃。另一方面,還要注意訓練安排的動態調整。教練員要注意根據運動員的表現,隨時對訓練內容、訓練強度、訓練負荷等進行調整。例如:運動員出現了運動損傷之后,對其后續訓練中的對抗內容進行重新設計與安排;發現運動員過早出現了運動性疲勞時,及時對訓練強度和訓練負荷進行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進行適當調低強度和負荷等等,以免舊傷復發或者是引發新的運動損傷。
首先,要將運動員的安全教育貫徹于日常訓練的各個環節,引導運動員充分認識運動損傷的危害性,以及預防損傷的重要性,提高運動員的自我保護意識和對運動損傷的重視程度,避免因為疏忽大意加重損傷或引發損傷的情況;其次,提高教練員的康復訓練知識,鼓勵教練員通過線上學習、線下培訓等多種形式,學習康復訓練理論和康復訓練技能,為康復訓練活動的科學有效開展提供師資保障;最后,還要注意做好醫務監督工作,不但要讓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中出現的急性損傷得到科學及時的治療,同時結合運動員的傷病情況制定短期、中期、長期的康復計劃,確保傷病的徹底治愈。
綜上,運動損傷是危害柔道運動員身心健康,影響其競技水平的重要因素。教練員一定要將其重視起來,深入了解柔道運動損傷的特點和致因,并秉承“防大于治”的理念,從多個角度入手在訓練和比賽中切實做好損傷預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