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丹
(河北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王灘鎮徐各莊小學 河北 唐山 063603)
小學數學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者主導者,創建高效課堂是當前學科教學改革活動的必然之路,也是推動小學數學教師進行教育教學改革活動的基本要求和未來的方向,基于當前學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地進行完善和優化的組合,讓小學數學的學科教學取得更高的成效。因此,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創建可以遵循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的規律來進行,小學數學教師需要結合著自身的經驗來開展此項工作。
這種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心理壓力和發言困難。因此,想要構建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首先就是改善原有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充分參與到教學當中來。老師通過風趣幽默的話語帶動學生在課堂中的發言積極性,讓學生敢于發言,在活躍的氛圍當中,即便是發言錯誤,也不會產生心理負擔。
例如,在教學生認識圓時,為了活躍課堂氛圍,我通常會這么做:“圓形,在我們的生活中非常常見,那么大家一起說說我們身上有哪些圓形呢?”,有的學生回答道:“頭!頭是圓的!”,另外有的學生說:“扣子!衣服上的扣子也是圓的!”,還有部分學生說道:“嘴巴是圓的!”,這個時候我會說:“大家說的都很對,但是,嘴巴是需要在學公雞喔喔喔叫的時候,才是圓的哦!”,通過和學生的互動溝通,以及幽默的講課風格,可以快速調動起學生在課上的積極性,并且愿意主動和老師進行問答,因為說錯了老師只會用幽默的方式進行批評,并不會對學生的心理造成負擔。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成,只是通過老師或者學校單方面的努力是不夠的,需要作為高效課堂受益者的學生主體進行參與。由于小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自身對于事物的辨別能力和領悟能力,都還處于一個淺薄的階段。如果沒有老師的引導,單靠學生自行領悟基本上是不可能實現的。
例如,在學習《平均數》的時候,如果不能通過我的引導學生很難弄懂什么是平均數。由此可見,老師引導是相當重要的:“大家都知道什么是平均數嗎?”,學生:“不清楚”,老師:“老師這里,有7塊糖,要平均分給三個小朋友,大家覺得可能嗎?”,學生:“不可能!”,老師:“對,不太可能,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的平均數來幫忙了,糖的數量除以人數,得到的數字就叫平均數”。
此外,我在講完課程的時候,會引導學生如何去預習課本:第一步,說明明天的學習內容;第二步,要求學生不能占用寫作業的時間;第三步,讓學生把在預習時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這才是一個完整的引導流程。
小學數學教學面向的是全體學生一些教學的計劃,考慮到大多數學生目前的學習水平和知識儲備的情況,但是也有部分學生需要教師采用因材施教的理念,進行單獨的教學輔導。這些學生主要包括基礎特別薄弱,理解能力差,還有理解能力強的學習素質高的學生。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自身情況進行針對性教學,教師要引導他們課前做好預習的任務,這樣可以便于他們在課堂上跟上教師正常的進度。也可以與家長聯系,爭取家長的配合,讓學生可以在數學方面多投入一點時間和精力,并且通過親子之間的溝通和一起完成任務的過程,讓家長給予孩子更多的鼓勵提高他們的自信心。而對于那些理解能力強,學知識學得特別快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他們多安排一點拓展性的題目,讓他們的興趣可以得到激發和保持,也讓學生在課堂上保持更加集中的注意力,讓他們不至于驕傲自滿,而是真正靜下心來把更多的心思關注在學習本身。
教學成果評估,是學校對老師能力的評估行為,通常會用聽課的方式進行評估,也可以根據學生的成績對老師的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其實這兩種方法并不合理,對于老師的教學成果以及自身能力的評價有些過于片面。而在新課改提出構建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以后,這兩種方法就顯得更加落伍了。
例如,我在教授相交與平行相關內容時:“昨天已經讓大家預習了今天的內容了,下面誰給老師講講相交與平行這節課程的內容呢?”然后學生爭搶著進行講解,有的學生講了相交與平行的定義,有的學生進行了舉例說明。從課堂的反映來看,是符合新課改要求的。但是,學校認為這樣的課堂氛圍是“亂來”“嚴重影響課堂紀律”等。所以,不能夠只以一種評價為主導,要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共同評判的評價標準。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進一步的加強學科教學的改革和創新,要引導學生們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的學習中,并且培養他們熱愛數學,鉆研數學的熱情和習慣,從數學的學習中得到更多的知識,也得到更多能力的提高,讓小學生們對數學的學習提高更多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