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霞
(甘肅省和政縣第一中學 甘肅 和政 731200)
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青春期,思想較為活躍,對于學習的興趣普遍不高,而隨著新課改的落實,初中化學課堂教學需要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以使學生參與到化學知識的探究過程中,然后對學生做出引導,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受到傳統教育的影響較大,新課改的落實不夠徹底,也沒有進行變通,這就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還處于被動的情況,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自主學習,需要教師做出改變,以提高教學質量,保證教學有效性。
目前的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方式上也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為主。這樣的教學方式下,要提高教學效率,就需要學生進行主動性的參與,也就需要的教師重視對學生興趣的激發,讓其愿意做主動性的獲取,從而教學的效率也就會在學生積極參與下得到有效提高。對于學生興趣的激發需要從知識導入和教學方式上共同開展,讓學生的興趣有發揮的空間。同時讓化學知識的理解更為主觀化和形象化,提高接受理解的效率[1]。知識導入對學習興趣的激發需要教師挖掘化學知識的趣味性,以生活應用和化學現象為資源構建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建立學習了解的意愿,想要去做探究性的理解,使思維可以在化學知識的內容上做思考。比如在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做化學知識的展現,將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現象與課程知識結合,以此勾起學生的好奇心,也為知識理解提供方向保證課程知識的有效理解教學方式則是需要教師給予學生自主學習一定的自由性,也就是讓學生在興趣驅使下的知識理解有表達的機會,可以做個性思維上的理解,實現興趣的進一步激發和知識了解上的引導。教師在教學方式上就組織互動,讓學生將自己的理解做表達,引導化學知識理解的做討論和辨析,完成全方面的理解認知。這樣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感受,并使知識的理解變得深刻,能夠避免個人學習中出現的錯誤情況。化學課堂教學中的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進行了高效的理解,同時完成了觀念、興趣、能力、思想、素養多方面的教學工作,而且對于知識的理解也較為全面。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針對知識內容做一定方向上的設計,以引導科學探究知識,使學生獲得化學學習能力和素養的提升,這樣就能讓課堂教學成為學習的過程,保證學生差異化學習下的主動參與,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中獲得進步。初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受到基礎知識和學習意識的影響,會呈現出較大的差異性[2]。面對這種差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要保證能力差的學生有進步,能力強的學生有發展。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做自主學習引導,將化學知識內容以遞進式的方式進行呈現,從而使所有學生都能在思維理解上逐漸深入,可以完成基礎知識的有效教學,也讓學習中有自主理解認識的參與。在實踐中可以先做先導知識的整理,并做化學知識的呈現,然后組織認識表達,做實驗教學,使知識的理解有具體的理解,最后組織差異化理解認識下的總結,讓知識理解能夠形成理解觀點。有效地引導是學生在課堂中進行教學參與的基礎,也是過程中完成知識理解的保證,教師要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實際表現情況,以此保證教學的有效開展。
隨著新課改的實行和信息技術的發展,目前的初中化學教學中,信息化教學是主要的發展方向,比如多媒體的應用、網絡教學開發、教育軟件的使用等[3]。在目前的初中化學課堂中,教師要保證學生的知識理解和素養提升,必須讓知識的學習有綜合性的探究,所以課堂時間并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需要運用信息技術拓展教學空間,并優化教學設計,以提高教學效果。在方法上可以將預習納入課堂教學,并以此設計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課堂中有目的的進行學習,提高教學設計的合理性。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利用信息技術制作成微課,然后以網絡進行推送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之后在課堂教學設計上則以課前自學為背景,組織問題的提出和解決,并建立合作學習的探究環境,使化學知識獲取有自主性的分析,教學的開展符合學生的理解認識,有效性也就能夠提高提升。
總而言之,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要針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做改進和創新,并從化學課程的特點,學習差異,探究理解出發,使知識的理解過程中有綜合能力的建立和素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