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金海
(河南省安陽高新區第一小學 河南 安陽 455000)
有人說過,好老師都是會“騙人”的老師。這句話很多人聽了會有疑惑。其實,所謂“騙人”,只是一種激勵的策略,是用“貼標簽”的方法,讓那些原本有問題的學生,經歷“定為、裝為、成為”的過程,從此向善。不過,這樣的激勵也需要一定的機遇。當機遇來時,找準著力點,貼上標簽,讓機遇成為學生轉變的開始。
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還都是孩子,很大程度上,你說他是什么,他就會成為什么,這就是“標簽效應”。給問題學生貼上“好學生”的標簽,就是把他“定為”好學生。
班里有三個小男生,是三個很特別的學生。第一個,王澤龍,上課要是手里不拿點東西,就沒著沒落的,無所適從;第二個,梁萬龍,平時很少參與活動,特懶的那種;第三個,陸詩文,文文靜靜的很少說話,但一點不像名字那樣能詩善文,被大家認為是智力欠缺的學生。
這三個人,除去陸詩文還不太惹事外,其他兩個可不是省事的主兒。王澤龍上課沒閑的空兒,沒有一天上課不用提醒他,后來組長干脆就和他達成協議:每動一次,組長就照著他的背給一下以示提醒。好在組長是個女生,下手不重,可是,面子上難看哪!盡管這樣,他依然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梁萬龍,就是個打架大王,仗著自己會那么三招兩式跆拳道,動不動就和別人來上那么三招兩式,不論男生還是女生。所以,經常有學生來告狀,很多時候是哭哭啼啼的女生。他呢,不僅自得其樂,還津津樂道呢!陸詩文呢,也許習慣了“智力欠缺”的封號,也就破罐子破摔,干脆什么也不干。為這三個活寶,我可沒少發了愁。
偶然一次調研,知道了他們三個有共同的特長——跆拳道。我暗自揣摩:得找一個機會,讓他們展示展示!這不,機會來了!一年一度的藝術節,正是他們嶄露頭角的好時機。剛開始給他們透露了信息后,三人明顯很高興,尤其是陸詩文,從未在人前露過面,很是靦腆,靦腆中帶著抑制不住的興奮。
“你們可是咱們班唯一出演的組合,好學生是可以咱們班爭光的。”我笑著對他們說。
聽到老師把他們說成“好學生”,他們一下子挺起了胸,抬起了頭,這一瞬間,他們真的成了好學生。
“標簽效應”,就是讓這些學生以標簽的內容為行為指南,約束自己的言行。
“定為”是基礎,是心理暗示。有了好學生這樣的定位,下一步,學生就要極盡全力“裝為”好學生了,“裝”的過程,就是學生努力成為好學生的過程。但是在這個過程,學生的意志和堅持是會打折扣的,所以,需要老師持續的激勵。
好事多磨,將他們三人組合,并拿出精彩,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一次又一次的排練中,三人的缺點漸漸暴露出來:梁萬龍的懶惰,王澤龍的好動,陸詩文的自卑,使得三人怎么也不能達到令人滿意的結果。終于,三人找到我,同時說出了一句話:“老師,放棄我們吧。”看著三個耷拉著腦袋的小男生,猶如三棵枯萎的小草,沒有一點水分,沒有一點生機,沒有一點自信——我幾乎要放棄了!可是,一個信念告訴我,決不能放棄。這次的放棄,對他們來說,很可能是終身的放棄!我也堅信,學生是一張白紙,也許暫時有污點,還是可以涂抹出杰作!我咬咬牙,暗暗告訴自己——堅持!
對這樣的孩子,我知道激將法比良言相勸要來的實惠。我板起臉,裝作很生氣的樣子:“老師是如此信任你們,大家是如此信任你們,都仰仗著你們給咱班拿個好成績呢,你們卻這樣自暴自棄,白白辜負了大家的信任!別告訴我,你們就是扶不起來的阿斗!朱老師手下的兵,從來沒有說過放棄的!你們可要想好了,真想放棄,我絕不勉強!出去考慮一分鐘,一分鐘后給我答復!”
三人惶恐地離開了。
一分鐘后,三個小腦袋擠進了門縫:“老師,我們行嗎?”
我一看,有轉機!“誰說不行?別說咱班,就是咱校,幾個人會跆拳道?幾個人有你們那么高的水平?你們不行,還有誰能行?”
三個人互相對視后,笑著說:“老師,我們上!”
我可不會就此打住:“上?想清楚了,這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要吃苦,要受累,還要準備好接受批評,更重要的是,要克服自己的缺點!”
三人咬緊嘴唇:“沒事,我們上!”
接下來的訓練,三人非常積極,每次都汗流滿面,可是沒有一人叫累。幾周后的藝術節,他們的節目,被評為學校一等獎。
“裝為”的過程,是學生“好的自我”跟“不好的自我”進行斗爭的過程,也是最艱辛的過程,老師的鼓勵是他們走出困境的必要因素。
“裝為”時間長了,學生會累,也會反彈。這時,需要教師的跟蹤追擊,才能讓“暫時行為”變為“習慣行為”,讓學生最終“成為”他自己期待的人。藝術節后,我把三人叫到一起:“藝術節上,你們真的太棒了!你們讓朱老師相信了,也讓所有人相信了,你們是最棒的!朱老師希望看到,在你認為應該做的事情上,都會像跆拳道一樣,做到最好!讓每一個人看到你們無處不在的精彩!”
現在的他們,可不一樣了!梁萬龍的表現,雖沒有別人精彩,可是每次都在盡力,而且在數次的體育比賽中,僅僅只出現一兩次失誤;王澤龍上課的小動作明顯減少,人也比以前朝氣了很多;陸詩文變化更大,經常可以看見他抬頭走路,興高采烈的樣子!
經歷了“定為、裝為、成為”的過程,三個跆拳道小子完成了艱難的轉變,從此向善。正是在這樣的“標簽效應”中,才成就了他們的轉變。笑看轉變,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