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夢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興慶區唐徠小學教育集團 寧夏 銀川 750000)
小學音樂教學,常常讓步于一些文化課程,如語文、數學、英語等,因為這些學科是考試科目,不僅關乎孩子小學的成績,似乎也影響著孩子中學的成績,甚至影響他們將來的發展。而小學音樂似乎就是一個副科中的副科,既不受學校領導的重視,也不受學生和家長的重視,甚至很多小學音樂教師自己也“妄自菲薄”,覺得這門課程仿佛就是教學中的添頭,實在是無足輕重,可有可無。每到考試之前,很多小學音樂教室都巴不得自己的課被其他文化課老師占用,或者被學校取消。筆者認為,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首先,小學音樂課程的設置是國家教育部門的規定,是符合教育長期規劃的。同時,小學音樂課程的設置,也是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正是成長的階段,也是認識世界,感知世界的階段,如果在小學階段只讓孩子關注文化課程,勢必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也不符合國家教育部門的要求。
其次,隨著學生學習壓力的增加,經濟的發展,獨生子女問題的凸顯等,德育是小學教育階段一個應該受到廣泛重視的問題,我們發現現在的很多小學生是非觀念不強,責任意識不強,并且嬌生慣養,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抗挫折能力也很差。同時隨著,一些視頻直播平臺的興起,手機低齡化使用等等,這些現象都讓學生較容易地接觸更多的社會信息,而且也存在大量的負面信息,因此,發揮小學音樂學科的德育功能也是迫切的需要。
第三,充分發揮小學音樂的德育功能也是國家要求。近年在教育大會上,提出了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給教育指明了方向,讓我們知道我們應該培養什么樣的人,和怎樣培養人的問題。而我們所需要的人才,既要技術過硬,更要品德過硬,這些都應該從小學生抓起,才能真正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育人任務。
那么如何充分發揮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德育作用呢?筆者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
歌曲是小學音樂課程進行德育最好的載體,音樂是一種表達情感比較豐富的藝術形式,好的音樂作品,主要包括曲子和作詞,同時演唱者也是非常重要的,演唱者的表現力,也可以賦予歌曲全新的生命力,這樣通過不同歌唱者演繹出來的歌曲,也帶有不同的感染力。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愛國歌曲是一個重要的音樂內容,也是進行德育教育的非常好的載體,隨著近年弘揚主旋律,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受到廣泛重視,以及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一大批愛國歌曲被重新播放或者傳唱,比如去年國慶前后廣為傳頌的愛國歌曲《我和我的祖國》,這首歌曲既有老藝術家演唱的版本,又有青年歌手演唱的版本,各有各的特點,同時也受到不同群體的歡迎。
當時,筆者所在學校也在不斷地播放這首愛國歌曲,每次旋律響起,大家的心都仿佛隨著歌聲蕩漾起來,甚至在課間活動的時候,很多教師和學生都會隨著哼唱,讓人油然而生一種愛國的情懷。
當然,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愛國歌曲,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有計劃地個學生傳播一些愛國的歌曲。如抗日戰爭時期,我們有《大刀進行曲》《抗日歌》《歌唱二小放牛郎》等,這些歌曲承載著不同時期的中國人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雖然今天時代發生了變化,但是愛國的情懷不會發生變化,只不過是表達的方式可能會有所不同,歌曲的內容會有所不同。
而我國國歌,也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最好的載體,雖然國歌是在戰爭年代產生,但是通過對國歌的熱愛,要學生懂得居安思危的道理,時刻謹記中華民族曾經遭遇的苦難,并為之付出自己的汗水和熱血。
歌曲是小學音樂學科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載體,如果進行德育教育,必須讓學生從對歌曲的了解和傳唱中,起到德育教育的目的。筆者認為,小學生學習歌曲是受歌曲熏陶的必要步驟。因此,要以歌曲為依托,鑒于此,每年筆者都會在教學中組織一個活動,學唱一首紅歌、欣賞一首紅歌、了解一首紅歌、紅歌手抄報等活動。具體而言是這樣操作的。
2.1 鼓勵學生學唱一首紅歌?,F在的小學生自小可能就會受到一些音樂教育,但是在學習歌曲時,要么是流行歌曲,要么是兒童歌曲,這些固然沒有什么,但是流行歌曲的內容可能不適合小學生,而兒童歌曲有些內容又過于簡單幼稚,起不到德育教育的作用。因此,要想發揮小學音樂的德育作用,就要從會唱紅歌開始,紅歌的內容都是積極向上的愛國情懷,可以激發學生的家國情懷。每學期筆者都會結合不同學段的學生的特點,結合紅歌的產生的時代和具體的內容,給學生列一個紅歌的歌曲單子,讓學生可以在里面選擇,如果有的學生有自己喜歡的紅歌,和老師溝通以后,也可以學習,這樣每個學期的積累,學生到畢業時,就會唱幾首自己拿手的紅歌歌曲了。當然,在紅歌選擇中,首先要讓學生學會國歌。
2.2 開展欣賞一首紅歌的小活動,這樣的活動是依托于音樂課堂,每學期都要進行的,所謂欣賞一首紅歌,是教師給學生選擇一些紅歌,然后通過課堂教學,通過電子白板給學生呈現,一般是選擇某位歌手演唱的視頻形式的歌曲,然后教師去解釋作詞的內涵等,然后引導學生去欣賞這首歌曲,對于小學生而言,主要是引導小學生談談自己的感想,說說自己的看法,畢竟是小學生,他們的思想還不成熟,知識也不是很豐富和扎實,不可能說出專業的話來,但是通過教師的引導,在他們內心中,種下音樂的種子,有效地落實地德育教育的內容。
2.3 筆者也給學生布置過課下作業,讓學生了解一首歌曲的創作背景,歌曲背后令人感動的故事等,如筆者曾經讓學生了解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期的歌曲《北京歡迎你》的創作背景,演員陣容,以及歌詞所蘊含的中國風的內容,并且演唱者陣容之龐大,并且涵蓋兩岸三地等等,這些都可以對學生起到很好的德育教育的目的。
小學音樂既是內容豐富的一門課程,同時又是一門比較單薄的課程,其豐富自然不必多解釋,其單薄指的是,如果僅僅依靠音樂課堂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其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而且也不會特別的顯著。筆者認為,必須和其他學科相融合,尤其是隨著學生年級的增加,這種融合的必要性和實用性就更加的明顯。
例如小學語文教學中,有很多古詩詞的內容,有些篇目是學生需要背誦的,現在的很多家長也很重視學生古詩詞的背誦,但是有些時候,學生的背誦就是死記硬背,是沒有美感的,學生也不理解其中的內容,因此,學生的背誦還是一種強記,雖然記住了一些東西,但是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或者其他的教育都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那么,問題來了,如何讓學生背誦古詩詞更有效果,更能發揮多方面的作用呢?筆者受到最近幾年央視《經典詠流傳》的啟發,覺得在這個節目中的很多歌曲都是把傳統詩詞進行的再創新,既有形式的創新,又有內容的創新,筆者給自己的學生播放過一部分《經典詠流傳》的片段,非常受學生的歡迎,通過節目的一些片段,學生對自己背誦過的一些古詩詞篇章有了全新的認識。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筆者覺得也可以有效地融入一些小學音樂的內容,這個課程給學生講授的內容涉及到道德、法治、心理健康、安全、國情等,筆者在教學中曾經給學生講過《一分錢》這首歌,筆者在教學中,給學生講,這體現了拾到錢的小朋友的誠信的美德,也體現了他遵守法律的品質,拾到別人的東西據為己有也是違法的。通過查閱資料,筆者發現《一分錢》的詞曲作者是潘振聲先生,這首歌創作于1964年,距現在已有半個多世紀,當時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廣受歡迎的兒童節目《小喇叭》向他約稿,寫一篇關于贊美好孩子的歌曲,潘振聲先生就創作了這首后來傳唱大江南北的歌曲,今天,隨著時代的發展,一分錢已經改成了一元錢,但是小學生那種誠信的品質還是那么的可貴和值得提倡。
小學音樂的德育功能是需要持續發揮作用的,音樂教師既要重視,同時也應該形成系統的計劃,這樣才能發揮小學音樂德育教育的作用,對學生形成長期有效的教育。筆者在教學中發現,音樂教學中蘊含的德育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同時有很多不斷涌現的新的音樂德育內容,畢竟音樂也是在不斷更新和發展的。因此,把小學音樂的內容,以德育為線索,進行數字化資源的構建,是音樂教師可以嘗試的一個內容。
筆者在教學中,會有意識地把自己用于德育教育的音樂素材進行整理,打包保存,比如容量較小的可以存放到郵箱里,容量較大的可以存放于云盤中,針對不同學段,不同學情的學生,就可以在數據庫中通過關鍵詞搜索合適的內容,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頗有信手拈來的快慰之感。
同時,教師也要把新出現和新發現整理的德育素材及時補充到資源庫中。而教師在教學中,和學生的互動,給學生布置的一些音樂德育教育的內容,同樣可以不斷充實到自己的音樂德育數據庫中,這些內容具有實用性和課操作性,是取之不盡的財富。
總之,在小學階段,教師要重視小學音樂的德育功能,通過不斷地發掘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德育因素,促進學生真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實現,促進學生健康的心理情境的養成。而對于小學生的德育教育是一項綜合和系統的工程,需要音樂教師和其他學科的教師進行通力合作,也需要學校領導從頂層設計上實現小學音樂的德育功能,并且實現不同學科的有效融合,這樣才能更大地發揮德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