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建海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縣私立第一中學 福建 仙游 351200)
初中物理學科是初中教學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學生進行物理知識學習的技術性階段。而在如今的物理教學中,不能只單單對學生的知識進行簡單的提高,同時還要有效的培養學生的物理創新能力,讓學生可以在深入了解物理內涵的基礎上更加深入的挖掘物理知識。因此需要教師將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理念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樹立創新意識,為物理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傳統的物理教學中,教師只是對知識進行一味的自我講解,而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沒有將物理知識的學習應用到生活實際當中,使物理教學缺少實效性。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能力,并且可以更好的運用到物理學習當中,構建完整的物理思維體系,促進學生物理綜合能力的提高;其次,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適應了現階段教學中的創新改革,有利于培養創新型發展人才,符合了素質教學的需求;最后,在創新能力培養過程當中,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構建高效的初中物理教學課堂。
2.1 轉變教學觀念,樹立創新意識。為了彌補傳統教學中教師忽略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問題,需要教師對教學觀念進行探索與創新,在進行教學過程當中要不斷的樹立創新意識,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物理思考。一方面需要教師通過不斷的完善自身的創新能力水平,[1]例如:教師可以定期參加教育培訓活動,對教師的創新理念進行培訓加強,在教學中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另一方面,需要對學生進行創新意識的引導,通過師生共同努力對創新能力進行不斷的提高。比如在學習“牛頓第一定律”過程當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完成基礎部分內容的理解之后,根據自身想法以牛頓第一定律為創新基礎進行相應的探索,這時學生可以通過不斷的聯想與想象進行相應的實驗拓展,思考出更加貼合實際的學習內容,不僅可以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當中,而且在進行思考過程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還可以將學生的創新成果進行評比,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新熱情,從而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創新活動當中。
2.2 豐富教學形式,提高學生創新積極性。在傳統教學過程當中,由于教師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所以對于枯燥的物理知識學生會喪失學習興趣。因此需要教師將教學形式進行多樣化的探究,在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有效提高物理創新能力。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將抽象的物理知識變得更加具體直觀,[2]例如:在學習“浮力”時,學生很難對實驗結果進行直觀的感受,所以需要教師將物理實驗的步驟與結果通過多媒體形式為學生進行放映,學生可以通過更加清晰的步驟對雖然進行分析。不但可以加強對于知識的理解,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充分發散創新思維能力,從而加強創新能力的提高。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進行視頻觀看過后進行動手實踐操作,在操作過程當中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可以對實驗結果進行驗證性探究。通過不同的學習形式共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2.3 在課后練習當中,促進學生創新能力提高。對于物理知識的學習,不僅要在課堂當中進行充分的理解,而且還要在課后的復習與鞏固當中加深對于知識的記憶。因此需要教師在課后作業布置中,也要滲透相映的創新教學理念。鼓勵學生將課后練習與生活實際相結合。[3]例如:在學習“密度”之后,老師可以讓學生回到家里通過水和油的融合來分析不同物質密度有哪些不同特點?在進行課后學習中不僅可以對知識進行深入探索,同時還可以在課后拓展中加深對于創新能力的培養。另外,教師還需要通過激勵式的教學評價對學生學習成果進行正確引導,幫助學生改正學習中的錯誤。讓學生在樹立學習自信心的基礎之上提高創新能力。
綜上所述,初中階段是培養學生物理創新能力的重要階段。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的滲透創新理念,讓學生可以在培養良好創新意識的前提下進行相應的創新練習,從而提高學生的物理創新能力,進一步促進學生物理核心素養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