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娟娟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第二中學 新疆 哈密 839000)
目前,多數學校的高中地理仍然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根據應試教育的要求進行學習教案的設計,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積極性,并且了違背了新課標的要求。因此,高中地理教師應該擯棄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的利用生活化教學模式展開高中地理的教學,這對于高中地理課堂效率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在高中地理課堂上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主要有以下兩點的重要性:第一,采用生活化教學模式完全符合新課標的創新要求。新課標明確指出,地理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關注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地理問題,并且在教學當中要以實際生活為中心。為了響應新課標的要求,高中地理教師在進行授課時,需要與生活密切聯系,并且為學生盡可能的創造一些生活化情境,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地理知識的作用,進而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1]第二,地理教材偏實踐性,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生活化情境教學。地理知識的基本內容都是來源于生活當中常識,經過長期的觀察發現,所總結出來的地理現象。因此,教師可以在進行教學時,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來還原生活中的地理知識,讓學生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1 課前利用生活化問題引入教材。高中地理教師想要把生活化教學模式引入地理課堂,就要在課程開始之前,利用生活化的問題對學生進行提問,讓學生能夠踴躍回答問題,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通過一些生活化知識進行提問,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地理課堂,讓學生對地理知識產生興趣。例如:今天是雨雪天氣,教師可以問學生為什么會下雨?進而引出冷鋒、暖鋒的相關知識點,并且讓學生自己思考其他天氣的形成原因,不僅讓學生理解了該知識點,還能夠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拓展。
2.2 將生活素材與地理教材相結合。雖然說地理知識就是我們生活中所涉及的知識,與我們的生活不可分割,但實際地理教材是比較抽象的,這些抽象化的知識點,如果只是單純的靠學生自己鞏固記憶,是很難真正理解當中所蘊藏的地理知識,并且會降低學生對地里的興趣,導致地理成績越發的不理想。因此,地理教師可以將實際生活當中的素材和話題引入到地理教材的學習當中,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基礎上,讓學生自主學習地理知識。[2]比如:在講解“地質災害”這一章節的知識點時,可以讓同學回憶一下為我國帶來巨大損失的5.12汶川大地震,并且與同學一塊觀看地震的視頻,以及震后所帶來的毀滅性傷害,觀看之后,與學生一起探討,假如我們遇到地震之后應該怎么做?讓學生認識到教材上的知識就是我們身邊發生的一些事,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地震這一知識點產生好奇,并有學下去的欲望。
2.3 為學生創設地理生活情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升學生地理知識必要的一個環節,因此,教師可以利用生活化教學模式展開教學,為學生創設相應的地理生活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互動中。對于一些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地理教師通過創設情境,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探索知識,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進行“常見的地貌類型”這一知識點學習時,教師可以讓每一位學生都當一次小導游,并且在課堂上介紹自己喜歡的地方是什么樣的地貌,讓學生自己搜索其地理位置、氣候、地貌等等。通過小導游這一角色,可以讓學生對一個地區的地理知識有全面的認識,尤其是學生自己整理的相關資料,因此,學生對待這一知識點的印象肯定十分深刻,有利于學生的記憶。并且通過創設導游這一生活情境,能夠讓每一位學生都積極參與進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
2.4 利用生活化教學開展地理活動。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創意教學模式被教師所引用。在高中地理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生活化教學開展地理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到地理知識,而不是簡單的被灌輸知識。可以采用分組探究的形式讓學生從生活當中尋找地理知識,并且對地理知識理解的更加透徹。[3]例如:在學習氣候類型時,教師可以把班級的學生分為三個小組,并且給每一個小組布置不同的研究課題,如:A組學生研究氣候類型的特征;B組學生研究氣候類型的分布;C組學生研究氣候類型的成因等等。經過這樣分組學習的模式,讓每一個學生不僅在課堂上認真聽講,還能夠在生活中搜集有關的地理知識,最后讓小組代表進行總結匯報,教師進行補充和鼓勵,讓小組之間互相學習,鞏固知識。
總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且為學生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因此,教師需要對生活進行觀察,將地理教材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以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