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梓豪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大許鎮人民路小學 江蘇 徐州 221000)
小學生是比較感性的,在小學音樂課堂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能夠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從音樂學習中體味生活。小學音樂教師需要對音樂教材進行深入挖掘,將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融合在一起,加強音樂在教學中的效果,促進音樂課堂教學水平的有效提高。正因如此,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教學生活化的應用策略成為了教師們研究的重點課題,筆者通過對教學案例的分析,總結出了以下幾點應用策略。
很多學生都認為學習音樂是沒有用的,不僅考試的時候不會考,而且學起來也非常枯燥。學生出現這種錯誤的想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教師錯誤的教育方法導致的,沒有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真實生活聯系起來,從而無法通過音樂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小學音樂教師應當從小細節入手,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乏味單一的教學方式,將音樂課中的內容與學生的真實生活聯系起來,以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1]例如,將音樂課開始時的旋律換成學生熟悉的歌曲片段,比如動畫片主題曲《猴哥》、兒歌《蟲兒飛》等,由于這些歌曲的旋律早已被學生熟記,歌曲中的人物形象早已烙印在學生腦海中,很容易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在此過程中,再添加一些動作模仿,學生會更主動地投入演唱,小學音樂教學效果會大大提高。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積極引入生活中的情境,讓學生對音樂有更直觀地感受,感受到音樂中所蘊含的感情。比如在模仿各種聲音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模仿學校里掃落葉的聲音、學校中操場上的聲音等,這種形象化的還原生活中的景象的教學方法,能夠為教師和學生創設情感交流的情境,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音樂中的生活內涵。
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并不成熟,音樂中所蘊含的情感和內容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而且學生們的現實生活與部分音樂表現的生活有較大的反差。因此,很多學生在歌唱描寫苦難生活的時候,無法準確把握感情的投入,甚至有的學生會用歡快的情緒進行歌曲演唱。面對這種情況,音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將音樂中表現的生活場景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對音樂中的含義有更深入的理解。[2]例如,學習三年級下冊中《賣報歌》時,音樂教師并沒有馬上進行歌唱教學,而是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工具,將歌曲中報童的生活環境進行了介紹,讓學生們對報童悲慘的生活有了直觀的理解,并通過播放視頻讓學生們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現在的學生的生活環境都比較好,看到視頻中的場景及報童的遭遇產生了很大的同情心。當學生們產生了情感共鳴以后,教師再進行演唱教學,學生投入了更豐富的情感,教學效果得到了大大提高。將音樂中的生活場景呈現在學生面前,令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也能讓學生對音樂中蘊含的情感有更直觀的認識,提高了音樂教學的效果。
小學音樂教學并不是單純地為學生講解書本上的音樂知識,而應該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讓學生感受到創造音樂的美。現在的小學音樂課堂,大部分教師將講解放在了首要位置,忽視了對學生音樂實踐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無法將音樂學生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因此,小學音樂教師應當在課堂中積極開展音樂實踐活動,讓學生將生活中的元素用音樂形式展現出來,引導學生利用音樂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在實踐的過程中感受動人的音樂,從而發現創造音樂的美。[3]例如,在教學的過程中,音樂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樂器”,并讓學生運用這些“樂器”進行演奏。等到音樂實踐課的時候,音樂教師可以與學生們一起進行音樂創作,學生在此過程中會表現得非常積極,但由于學生的年紀比較小,無法演奏出美麗的音樂,教師需要積極鼓勵學生,讓學生在音樂創作中獲得快樂。久而久之,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時對音樂的想象能力得到了培養。
總的來說,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積極采用生活化教學方式,以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深化學生音樂知識理解的目的。因此,小學音樂教學應當緊隨教育發展的步伐,不斷豐富自身的教學理念,創新自身的教學方法,提高整體的教學質量和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