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翠萍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小紀鎮中心幼兒園 江蘇 揚州 225000)
閱讀是年齡較小的幼兒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通過有效的閱讀,幼兒可以增加自身的知識,開闊眼界。閱讀中通過對眼、手、口的多重刺激增加他們的感知能力,從而對色彩、圖形以及知識本身產生自己的理解和認知,為將來的書寫打下基礎。閱讀對幼兒的重要性已被許多家長和幼兒從教者所認可和重視,這從目前興起的繪本熱可見一斑。閱讀雖好,但由于幼兒年齡尚小,注意力不夠集中,對知識的處理能力還比較弱,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還沒有形成,還不能通過自己的能力去完成閱讀這件事。因此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中,閱讀指導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起來。幼兒教師通過閱讀指導去調動幼兒對閱讀的興趣,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一定的閱讀能力,幫助幼兒更好地獲得快樂的閱讀體驗,獲得知識的同時也能增強語言表達能力和書寫繪畫能力。也就是說,有效的閱讀指導教學不僅是對幼兒閱讀方面能力的培養,更能開發幼兒的想象力,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對幼兒的成長極為重要[1]。
雖然目前大部分幼兒園都認識到了閱讀指導教學的重要性,但由于從教者對幼兒閱讀的目標、意義缺乏正確而全面的認識,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有些幼兒園的閱讀教材種類較為單一,不貼近實際生活,不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還有些幼兒園教師在閱讀指導過程中偏重認字和書寫,一味地強調早期認字、識字,忽略了幼兒的閱讀體驗和情感感知能力。有些教師在閱讀指導時兼顧了幼兒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但由于教學過程中缺乏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相聯系,使得幼兒對閱讀材料的理解不夠,沒有生動的切身體驗,也不能內化成自己的知識。這種教學的結果,一是會慢慢磨滅幼兒的閱讀興趣,幼兒不能從閱讀中獲得快樂,會認為閱讀就是簡單的識字,失去對閱讀的興趣。二是這種閱讀指導教學對幼兒的全面發展益處較小,距離閱讀目標較遠。
要提高幼兒閱讀指導教學的效果,采用生活化策略是一個不錯的突破口。閱讀離不開生活,將閱讀與生活有機結合起來,利用生活資源,整合閱讀材料和實際生活才能讓閱讀更加有效。幼兒年齡小,對閱讀材料的理解能力有限,本身儲備的知識也不夠多,只有在閱讀指導時緊密聯系幼兒的日常生活進行引導,讓幼兒能將閱讀材料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進行理解,引導幼兒進行深入地思考,才能讓幼兒在閱讀過程中有更加真實和生動的情感體驗和知識認知。另一方面有熟悉的日常生活事物做參考,幼兒的注意力和興趣點也能較好地被吸引,保持他們的閱讀熱情,長此以往形成較好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
將幼兒園的閱讀指導教學與生活相聯系,聽起來簡單,但要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在實際的教學操作過程中還是有一些技巧和需要注意的地方。下面筆者提出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總結的相關經驗和建議。
4.1 結合幼兒的日常生活經驗激發閱讀興趣。興趣是高效閱讀的第一要素,有了濃厚的興趣才有閱讀的積極性和自主性,獲得更好的閱讀體驗和閱讀收益。基于生活化策略的幼兒園閱讀指導教學首先應該根據閱讀材料,挖掘其中包含的幼兒在生活中經歷過的相關內容,將生活引入閱讀材料,去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興趣。幼兒教師需要對閱讀材料進行揣摩和研究,在深入理解閱讀材料的教學目的的基礎上,聯系幼兒的日常生活對閱讀材料進行有機整合。在具體的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和經歷入手,設置疑問,吸引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繼而在引導他們思考的過程中導入閱讀材料,讓幼兒帶著濃濃的興趣和好奇心去閱讀繪本。這樣幼兒的閱讀興趣就會非常高漲,可以很好地完成自主閱讀。同時,在閱讀過程中,由于積極性很高,思維活躍,無論是學到的知識還是其他方面能力的訓練都會比較有效果[2]。或者在閱讀材料講解的過程中,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讓幼兒與閱讀材料中主人翁的做法進行對比,增強幼兒對閱讀材料內容的理解,同時由于幼兒感覺非常有趣,對知識的吸收也會更加高效。
例如在繪本《牙婆婆》的閱讀指導過程中,繪本中主人翁小真不好好刷牙,經常把牙齒弄的很臟,幫助她清掃牙齒的牙婆婆也罷工了。小真得了蟲牙去看醫生,經過治療才變好。而且假牙婆婆警告小真如果不好好刷牙就把她的牙齒都拔掉。在引導初始階段,幼兒教師可以提問幼兒:大家每天都認真刷牙嗎?有沒有得了蟲牙的小朋友?大家知道嗎我們的嘴里住著一個小個子的牙婆婆每天幫助我們一起清掃牙齒?在跟幼兒的互動中調動大家對“刷牙”主題的興趣,在幼兒們興致高昂地一起討論、分享了自己關于“刷牙”的故事后,教師再來引入繪本“牙婆婆”,這時孩子的閱讀興趣被完全調動起來了,對“刷牙”“牙婆婆”的求知欲望非常濃厚,再進行后續的閱讀就會非常高效且快樂。通過對繪本“牙婆婆”的閱讀學習,幼兒會明白刷牙的重要性,自覺養成認真刷牙的生活習慣。
4.2 運用生活化場景豐富幼兒閱讀方式。幼兒們由于年齡較小,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單一的閱讀指導方式會讓幼兒覺得枯燥,不能長時間地堅持閱讀。幼兒教師可以根據閱讀材料的內容,創設有趣的生活化場景,利用道具、玩具等形式為幼兒營造更加活潑生動的閱讀氛圍。一方面豐富的場景可以增加幼兒閱讀的興趣,另一方面與閱讀材料相關的生活場景可以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閱讀內容,通過在生活場景中體驗實際閱讀內容情節,增加幼兒對閱讀內容的深刻印象。例如在宮西達也的繪本《轉啊轉》中,幼兒教師可以課前準備一些可以轉動的玩具、道具,可以與繪本中物品相類似,在閱讀繪本前讓幼兒觀察、使用、描述這些轉動的物品,并提問這些物品轉動時都會發出什么樣的聲音,他們都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在大家興致盎然地進行了討論和分享后,教師可以引入繪本《轉啊轉》,并進行介紹:這本書里也有一些可以轉動的東西,你們想看一看嗎?帶著之前進行的鋪墊,幼兒們有了相關的印象和認知,周圍也都是一些可以轉動的物品,再閱讀繪本《轉啊轉》就會比較輕松。閱讀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聯系身邊這些會轉動的物品,進行對比和分析,增加幼兒對知識內容的理解。
4.3 閱讀內容講解時巧妙結合實際生活。由于幼兒的理解力水平不高,在閱讀指導過程中,教師們經常需要向幼兒們講解繪本中的內容,尤其是蘊含各種道理的故事類閱讀材料,更需要教師的講解和引導。單純的解釋或者說教式講解幼兒們不喜歡聽,要么聽不太懂,要么覺得無趣枯燥,導致閱讀的效果大打折扣。在講解閱讀內容時如果可以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從他們的日常生活中找出相關例子進行解說,會收到驚喜的效果。幼兒們對自身經歷過的、看見過的事物感受更深,從他們的日常生活中選出例子,幼兒會有更真切的感知反應[3]。繪本中原本不清楚的道理、知識可能更加輕松地就明白和掌握了。例如在繪本《彩虹色的花》的閱讀指導中,繪本要傳達的是一種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彩虹色的花為了幫助別人奉獻了自己的花瓣,冬天雖然凋零了但是來年春天又重生過來,接受彩虹色的花幫助的小動物們也永遠記住了彩虹色的花。幼兒們對這種抽象的奉獻精神不容易理解,教師可以選取幼兒們生活中助人為樂的事例,比如班里小朋友做的好人好事,處于服務崗位的清潔工或警察叔叔,從這些幼兒們熟知的人物和事例中,引導幼兒理解奉獻精神,并要樹立榜樣,向這些奉獻精神的人學習。
4.4 引導幼兒將閱讀內容運用到生活中。衡量是否真正掌握閱讀內容的標尺是能否熟練運用到生活中。閱讀指導教學的生活化不僅要聯系生活進行閱讀指導,還要指導幼兒將閱讀所學運用到生活中去。因為只有如此,才能說幼兒的閱讀真正得到了收益,否則都是紙上談兵[4]。在繪本閱讀完成后,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思考在生活中應該怎么做才是正確的,并且給幼兒留下課后作業,讓幼兒按照繪本中小朋友的正確做法去完成。讓幼兒在具體的生活實踐中感受閱讀材料中的知識和道理,使其真正內化成幼兒的思想和知識。例如在繪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閱讀指導教學中,閱讀完成后,教師可以問幼兒,大家都知道該怎么做了嗎?家里有小弟弟小妹妹的,回到家中按照書里的內容幫助小弟弟小妹妹做一件事好嗎?可以幫弟弟妹妹穿一次衣服、洗一次臉、換一次尿布。沒有小弟弟小妹妹的,就自己完成一件平時不能完成的事情,完成后明天我們上課時一起分享一下。教師把這個任務告訴家長,讓家長協助幼兒一起完成。為了完成這個任務,幼兒需要回憶繪本中的內容,在做任務的時候也會在大腦中對這些內容進行思考。生活中的實踐潛移默化地加深了這些閱讀內容在幼兒心中的印象,對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形成幫助別人的良好品質大有益處。
幼兒園的閱讀指導對幼兒的發展十分重要,為幼兒后期的閱讀、書寫做準備,更是為幼兒的全面發展打基礎。結合實際生活進行閱讀指導,讓閱讀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增加他們對閱讀內容的理解,掌握這些知識和道理,并學會運用到生活中去,助力幼兒園的閱讀指導教學高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