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冬萍
(福建省晉江市深滬鎮中心幼兒園 福建 晉江 362200)
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向來注重人的文明禮儀、道德品質,這也反映了一個人的修養,開展德育主題課程引導對幼兒健康成長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如今農村幼兒園的德育教學與鄉鎮幼兒園有著一定的差距,德育教學過于形式化;許多教師的主要工作重心在于幼兒的管理方面,重視幼兒的安全性,只要幼兒在幼兒園期間沒有出事故即可,對德育教學落實得并不到位。農村幼兒園教師在開展德育教育時僅僅發號施令,幼兒非常被動地接受德育教學,教師沒有耐心循序漸進地引導幼兒養成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價值觀念[1]。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幼兒遇到事情非常膽小,存在不講禮貌的行為,自身的個性發展嚴重受到阻礙。
2.1 豐富教學形式,引導幼兒感悟傳統美德。與鄉鎮幼兒園的德育教學活動相比,農村地區的德育教學明顯比較單一,僅僅是采取口授的形式教授幼兒應該怎樣做。農村地區的幼兒閱讀量明顯達不到要求,教師在開展德育主題課程時可以開展讀書活動。閱讀可以使人明智、博彩、怡情……,幼兒能夠從書籍當中汲取無窮無盡的知識,從書籍當中了解許多影響自己價值觀念、道德品質的故事,幼兒的年紀較小,實際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幼兒園可以引導幼兒閱讀符合自身年級閱讀的繪本,從繪本中增加個人感悟,學到各類高尚的品德和品質。通過繪本的閱讀幼兒可以從中感悟到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魅力,激發幼兒的愛國主義情懷,對幼兒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生正面積極的影響。幼兒的年級有限,人生智慧和生活經驗相對來講都比較少,閱讀書籍能夠擴大幼兒的知識面,增強幼兒的視野,幫助幼兒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
2.2 進行勞動教育,培育幼兒熱愛勞動意識。農村地區的家長教育理念比較陳舊,爺爺奶奶在照顧幼兒時存在溺愛的情況,對幼兒過度保護,容易使幼兒養成好吃懶做、不愛勞動的惡習。因此在支教的過程中我意識到在德育主題課堂上對幼兒進行勞動教學非常關鍵,應該培育幼兒養成熱愛勞動的意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事事依賴父母長輩[2]。在德育課堂上,教師可以教授幼兒與勞動相關的兒歌,例如《我有一雙小小手》,通過“有了小小手,手洗臉來手漱口,會穿衣……”這些歌詞的歌唱,幼兒可以知道可以用自己的雙手洗臉、穿衣、梳頭……然后教師再根據歌曲進行相對應的指導,幫助幼兒多多進行勞動,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幼兒可以逐漸變得獨立,而不是什么事情都依賴自己的父母。
例如,在德育課堂上,教師可以教授幼兒如何整理自己的書包,增強幼兒的整理能力,然后要求幼兒每天晚上睡覺之前要自己整理自己的書包,將第二天要用的書本、鉛筆等用具準備好,不依靠自己的父母為自己準備。
2.3 開展家園合作,雙方共同進行德育教育。在農村幼兒園支教的過程中我發現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是農村地區的幼兒父母大多都在外地打工,孩子主要是由爺爺奶奶帶大的,老人在照顧孩子是主要讓其吃飽、穿暖即可,在生活方面對幼兒溺愛,沒有意識培養幼兒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價值觀念,將主要的教育責任都推向教師[3]。但是僅僅依靠教師對幼兒開展德育教學效果有限,在這樣的情況下幼兒園教師應該加強和幼兒家長溝通交流,通過家長會、家長群、宣傳單等等方式與幼兒的家長開展溝通和聯系,讓幼兒家長了解幼兒園開展的德育教育理念,要求幼兒家長配合教師對幼兒進行監管和教育,教師和家長互相配合有效培育幼兒養成高尚的道德品質和正面積極的價值觀念,使幼兒變得更有禮貌、尊老愛幼……
例如,教師在幼兒園開展尊老愛幼主題的德育課程時可以借助圖片、視頻等形式展現父母對子女的愛,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回憶自己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對自己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愛護,讓幼兒懂得感恩,明白自己父母對自己的愛,不心安理得地接受父母對自己的愛。然后教師可以布置課外任務要求幼兒回家向自己的長輩表示感謝,可以親親自己的父母、為自己的父母長輩洗腳等等,通過一些小事回報父母。這樣的教學需要幼兒家長的配合,教師可以在家長群告知家長幼兒園開展的教學內容和布置的任務,讓幼兒家長配合本次德育活動的開展和進行。
農村地區的幼兒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師在開展德育主題課程時應該加強與幼兒進行溝通和交流,了解幼兒內心的實際感受,在德育課堂上通過閱讀活動、勞動教育、家園合作等等形式培育幼兒養成高尚的道德品質,增強幼兒的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