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豪杰 山東師范大學
2014年教育部頒發了《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文件,頒布這項政策后,緊接著2016年年低又發表了《中國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征求意見稿》,以及2017年第三次全國基礎教育改革全面覆蓋。核心素養這一概念流傳與全國上下,成為全國教育界的關注對象、焦點,引起了各所高校學者廣泛的研究。
褚宏啟教授指出,核心素養是“關鍵少數”的素養,是各種素養中的“優先選項”,必須“聚焦”,必須根據人的發展與社會發展的要求來確定核心素養[1]。國內外對于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進行了很多研究,2002年美國成立了“21世紀素養聯盟”,制訂了《21世紀素養框架》,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發表了《核心素養促進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會》《核心素養的界定與遴選:行動綱要》、英國修訂《國家課程》對核心素養進行了清楚而整體的表述、加拿大則發表了第一、第二版加拿大身體素質評估管理手冊,CAPL在全世界運用廣泛等等。
國內則在教育部以及眾多學者、專家的作用下,以裴新宇、夏雪梅、辛濤、柳夕浪、邵朝友、鐘啟泉、褚宏啟的帶領下對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的概念進行了界定,對我國體育與健康學科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則是核心素養三大內容。運動能力是指一個人參加體育運動或運動訓練的能力,是每個人的體型、素質、運動能力和心理能力的綜合體現,這是一種戰術能力,是運動員身體活動的基礎。健康行為是指為促進人類健康而進行的活動形式。健康行為是增強身心健康并逐漸適應外部環境的綜合表現,是提高認識、改善身體健康和逐步形成的關鍵,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體育道德是體育運動中所有社會角色的行為準則的總和。體育運動過程中應遵循的行為準則、對所形成的價值追求和精神面貌對社會的維系具有積極的作用,可樹立規范和良好的社會風氣。
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終身發展的過程,要將家庭和學校結合起來,從小開始著重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無論在哪個學習階段,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才是教育的本質。抓住學生在體育與健康學科的核心素養才能抓住教育的根本,才能更加靠近我國對于教育的要求。培養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不僅要培養學生的運動技能、身體運動能力,雖然二者有一定的關聯,但核心素養與技能并不能等同,核心素養還包括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二者的發展也尤其重要。
在培養過程中要改變教師教學理念,教學目標要從執行教到如何教;教師角色要從教學者到引導者;教學形式要從傳統走向特色教學。教學內容要變得越來越規范化,凸顯課程的多樣性,增加學生對課程的自主選擇性,注重課程執行的層次性。當政策開始執行后,最重要的還是教師對其的認識與執行,教師只有真正從實際出發,因材施教,根據教學目標安排好教學內容、形式、方法才能更好的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的發展,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調動全體學生進行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以此來達成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能力的目的。落實體育核心素養必須厘清核心素養與教育目標的關系,即兩者之間是發展與超越的關系,核心素養是教學目標的提升,核心素養是在教學目標基礎上提出的,它代表著未來的發展方向。核心素養與教育目標兩者相輔相成,核心素養離不開教育目的,教育目的離不開核心素養,兩者融為一體。
在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過程中,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體育是一種運動方式,可以促進身心健康發展、提高生活質量,體育與核心素養具有很強的相互作用。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個生命、生活課程,應以學生興趣為主,在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基礎上努力去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核心素養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應列入人身發展的首要位置。如何讓核心素養的發展“落地”,在發展和培養過程中,體育教師扮演了重要角色,教師就像路途中的一個向導,指引學生的發展方向,根據不同的學生指定不同的發展方法,但都是為了達到最終的目標—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核心素養的發展是當前教育發展的首要任務,結合實際、順應時代,把核心素養的發展落到實處,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方式方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