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潔
(銀川外國語實驗學校 寧夏 銀川 750000)
創新理念的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擁有飽滿的學習熱情,開拓學生的學習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1]。想要讓學生取得良好的化學學習效果,不僅需要學生對化學的理論知識進行掌握,還需要對化學的實驗熟練操作,只有將化學的理論與實驗有機結合,才能取得優秀的教學效果。化學實驗可以幫助學生將課本的理論進行良好的實踐,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創新理念作為新課程要求的核心改革內容,將創新理念與化學實驗教學良好的結合,是當今諸多化學教育工作者需要重點教學任務。但是在過去的教學中,化學實驗教學存有諸多困難:學生的參與度不高、學習積極性較弱,因此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應不斷的摸索科學的教學經驗,創新教學方法,從而推動創新理念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1.1 學生參與度較低。傳統的化學實驗課程為了確保學生的安全,一般是通過教師演示一遍就結束,學生沒有實操的機會。這種方式雖然確保了學生的人身安全,但同時也讓學生的參與性不強,沒有調動起學生的興趣,從根本上限制了化學實驗需要達成的教學效果。
1.2 學生學習積極性較弱。由于學生沒有親身參與到實驗的實操中,就不會切身體驗到自然科學的奧妙所在,導致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弱。因此需要教師打破傳統的演示教學方式,在化學實驗課堂上,教師先行進行示范,告訴學生實驗的注意事項,鼓勵和引導學生參與到化學實驗的操作當中,從而可以良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3 化學教師的教學困境。受傳統的教育觀念影響,學校對于化學實驗沒有投入足夠的關注,在教育資源上不會給予化學教師大力的支持,導致實驗教學條件相對較差;同時由于教育考試制度,只注重學生的理論知識成績,按照學習成績來評定學生的學習結果,這也促使教師將教學重心更多的放在化學理論知識的講授上面;另外由于教師的教學觀念較為保守,認為開展化學實驗會耽誤到化學的理論教學進程,導致了學生實操化學實驗的機會更少,讓學生很難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2]。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單純的理論知識并不能滿足市場對于人才的需求,具有創新意識才會讓學生有持續發展動力。學生單純的學習理論知識,無法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進行良好的結合,導致學無所用。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對于學生學習潛能的培養,讓學生成為實用型的人才。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在課堂上很少有親身參與實驗的機會,對實驗結果死記硬背,被動的接受知識,導致學生不能對化學知識有更深層次的理解,也不能將所學到的知識與生活產生關聯。化學實驗就是一種不錯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通過實驗能夠直觀的感受到知識結論,在實驗的過程中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在實驗中感受到化學的魅力。
創新理念不僅在化學實驗中需要進行合理應用,對于化學的理論學習過程中,同樣需要創新理念的貫徹。將化學理論付諸于實踐,才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化學元素,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記憶,有利于學生對于化學的理解,學以致用,而不是脫離實踐的理論記憶。
3.1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本文多次強調需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因為書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學習書本上的知識的目的是為了可以更好的指導實踐,為之后的實踐做好充分的理論準備。由于讓學生參與到化學實驗中,很大程度上會拖慢教學節奏,因此許多教師為了不耽誤教學進程,會給學生提前進行實驗演示,甚至學生在進行實驗時,自己在一旁進行正確引導,而沒有給學生試錯的機會,這樣導致學生的學習能動性沒有得到尊重。因此教師在今后的化學實驗過程中,需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改進化學實驗,讓學生可以更加輕松的進行實驗操作。
3.2 采用合作模式進行學習。相對于教師來講,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夠培養同學之間的協作能力。教師通過對化學實驗細節進行劃分,將學生進行分組,不同組員之間進行實驗職責劃分,讓學生之間通過配合達成最終的實驗結果。
3.3 制定科學的學習目標。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制定學習目標,用目標來引導學生更加明確的進行探究學習,同時學生在自主實驗過程中也可以與其他學生進行充分的交流探討,這樣不僅讓學生對化學實驗充滿學習熱情,還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創新意識。教師將創新理念融合在化學實驗中時,要與設定的學習目標相一致,這樣可以更有針對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生在進行化學實驗時難免有出現錯誤的時候,教師應該及時對學生提供指導,才能夠讓學生更有效的進行學習。
初中化學課程中需要講授的化學知識有許多,同時諸多化學知識需要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化學實驗[3]。在進行化學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好引導作用,將創新理念融入到化學的實驗教學中。通過創新理念的融入能夠讓初中化學實驗教學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對化學實驗教學充滿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好化學實驗課堂,積極進行理念創新,從而讓學生的化學知識水平得到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