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志東
(四川省大邑中學 四川 大邑 611330)
我校是一所農村省級重點中學,每年參加體育高考的學生均達百人左右。就我所教的體育班歷史成績來說存在很大問題,甚至出現學習的回流現象。為此,針對目前我校體育生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相應的策略,以求各位同仁共同探討指正。
1.1 態度上對歷史學科的漠視。大多數能進入體育班的學生,一般在學習上都存在較大的學習困難。我們班級共有45人,其中男生40人,女生5人。高考體育選拔的是文武全面的人才,但是體育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文化課的滯后,態度上學生對文化的不重視是主要原因。很多學生認為:體育專業課過了,再慢慢補文化。平時文化僅僅是應付了事,上課懶散,瞌睡的比較多,可能和近期溫度升高,疫情過后回學校強度加大不夠適應和體訓訓練量加大導致疲倦有關,但是不是絕對因素,有些學生上課東張西望,看小說,發呆甚至玩手機,作業和筆記基本沒有,考試基本靠蒙或者應付或者抄襲他人作業,晚上回家長時間甚至熬夜看電視,上網和玩手機,根本原因是因為自己態度不夠端正。
1.2 方法上對歷史學習的茫然。現在的歷史學習早已不是死記硬背能單純解決的問題了,雖然歷史總的是需要以記憶作為依托的學科,但是哪一門學科都是需要記憶,一位教育家說:記憶是最基礎的學習能力。現在的歷史考試越來越活,對語言概括和理解能力越來越高。
一是選擇題部分,48分的選擇題,一般得分在20多份,差的可以得10分,高考難度一般在0.58—0.68之間,所以主要具備基礎的知識,選擇得30分以上應該是基礎要求。對于基本方法,第一步勾畫時空詞,明確材料背后的歷史背景,第二步勾畫關鍵詞,明確中心意思,第三步勾畫要求,明確選項,對于ABCD的甄別,從動詞,程度詞和范圍詞進行細微辨別。很多同學對于選擇題是根據感覺,對于材料的中心把握比較差,這和基礎的缺乏和習題量的積累有一定關系,所以需要大力抓中低檔題,樹立信心,把握最基礎的知識和能力。
二是主觀題解答,很多同學對主觀題存在畏難情緒。對于基礎史實的缺乏,加上平時動手很少,書寫零亂,造成主觀題慘不忍睹。歷史問題中的“為什么”學生常常不知所措,根本不知道從哪方面回答原因類的問題。影響類問題學生常常寥寥數語,根本不能從多角度回答,或者一個角度反復回答,湊字數,這都停留在最初步的答題層次上。至于最基本的概括題,都是照抄原文,甚至根本找不到出處,對于材料的概括能力非常差,更多是依據材料原文。論述題一是對方法的欠缺,模式雖然知道是一擺二分析三總結,論題的選擇從幾個角度概括,分析選擇2個時間或者史實,從哪些方面敘述都進行了講解,但是真正考試解答的時候,很多學生還是一片凌亂,或者史實匱乏,根本原因是教材基礎不牢實,上課精神不集中導致。
2.1 教與學心態的端正。教學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蘇聯著名教育學家捷爾任斯基說:教育的本質就是要讓學生做好她愿意做的事。所以如果一個學生厭倦討厭一門學科,即使他學習也是帶有很強的功利性,以至于難以學好。我們教體育班的老師首先要端正心態,容忍缺陷的存在,體育生一般學習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難,所以我們必須加強心理疏導,認識到歷史學科本身的特點和優點,只有心態積極端正,不拋棄學生,學生才會內化為動力,不自暴自棄,主動刻苦學習,才是后期成績提升的根本動力。其次學生心態要端正,最后的70天既要應對體考,還要應對文化考試,所以必須放松,制定合理計劃,不消極等待,西方有句名言:天救自救者。蘇聯文學家高爾基說:所謂才能,就是相信自己!只有自己切實認識到學習的必要性,并化身為行動,才能在最后的70天沖刺配合老師取得圓滿的成績。
2.2 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選擇。高考一般考試的難度再0.58-0.7之間的難度,作為體育生,一般分數要求僅僅是文化生的70%,加上近期由于疫情的影響,所以預計今年的高考歷史難度不高,主要中低檔難度。基于此,我在教學方式和內容上都作了一定的調整。
一是在教學內容上大膽涮減,減少一些復雜,難度,理解困難的內容。剛進高三時期,還是按照年級要求按照通史體例梳理一遍教材,又了初步印象后到目前,我們開始選擇一些基礎知識,按照高考的常考點分布,通過提綱形式,讓學生按照教材或者教輔自己書寫基本結構,設置小組,讓小組長檢查批閱,沒有上交的在老師親自督促批閱。考試在每一個階段考點梳理后進行,及時批閱分數并評講和公布分數在學生群,匯報班主任全盤把握。比如梳理秦漢時期,我設置了一下問題:
(1)梳理秦漢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的措施和結果,了解皇帝制度的特點(p18-19)。
(2)梳理小農經濟的產生,特點,土地制度和耕作方式的演進(田莊產生時間是______朝,原因是______,有利影響是__________(p20)。
(3)漢代商業發展情況。
總體水平______,開通海上和陸地______,中外貿易發達。市場發展設置有專門的______,市場的______有嚴格限制。漢武帝時期政府政策是對鹽鐵______,對商人______,抑制______的勢力(p22)。
(4)簡述漢武帝和董仲舒對于儒學確立為正統所采取的措施或者觀點。回顧秦漢之國思想的演變,思考外儒內法的含義(p19-22)。
(5)理解董仲舒新儒學適應時代的表現 P22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