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亞麗
(西藏昌都市第一高級中學 西藏 昌都 854000)
高中歷史學科教師在對當前歷史課堂教學成果進行階段性匯總分析可以得知,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歷史教學課堂已經不再滿足當下高中生們的學習需求,為了解決現階段高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教學問題案例教學法應運而生,該種教學模式是在原有的教學基礎上對教學模式進行優化創新,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激發學生們學習熱情的教學目的。
歷史學科作為高中階段課程改革的改革重點,教師在對當前歷史學科的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可知,現階段我國高中歷史課堂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體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在短時間內向學生們灌輸大量與考試內容相關的歷史知識點,但隨著歷史學科教學制度的深化改革,傳統模式下的教學方法已經不再適用于當下的教高中課堂。因此,教師根據當前學生們的學習需求將案例教學法引入到現有的教學課堂已經是當前歷史學科教學模式的必然發展趨勢。教師在將案例教學法與教學課堂相結合后可以發現因為我國案例教學法尚處于起步階段,該教學模式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問題,其中包括以下兩點:一,歷史教師教學思想較為保守,因為教師對案例教學法不夠理解,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時無法將案例教學法與教材內容完美結合,以至于學生在學習時無法通過案例教學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中涉及的知識點,因此該種教學方法不僅不能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還對學生后續深入學習歷史知識產生阻礙。二,案例教學法的教學核心是以與教材知識點相關的案例幫助學生加深對該知識點的理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選擇與教材內容相關聯的知識點進行講解,以高中歷史教材中《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為例,教師在對該內容進行講解時可以將夏、商、西周三朝的政治制度逐一列舉出來,并在教學過程中將講解重點從對這三個朝代政治制度的理論知識逐步轉為對這三個朝代政治制度的真實實例的講解,教師通過對改變歷史課堂教學重點實現案例教學法在歷史教學課堂的教學融入。
在案例教學法與歷史教學課堂融合一段時間后,教師逐漸發現雖然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已經在課堂中引用了大量的歷史案例,但是該教學模式的轉變并沒有對高中生的歷史成績產生較大幅度的影響,究其原因教師可以發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盡管在對該歷史知識點講解的過程中已經引入了案例教學法,但是教師在授課時還是將該教學模式的創新停留在淺層的部分,并沒有對當前的教學課堂進行深度的刨析,對歷史案例的引用仍停留在列舉與教材內容相關的歷史實例、照本宣科的引用教材中的歷史材料這種講解模式,長此以往,案例教學法與高中歷史課堂的融合也將停留在基礎階段,而無法憑借教學模式的改變對當前歷史課堂的教學成果產生質的改變。針對上述歷史課堂存在的問題,教師可以嘗試對當前課堂教學環節進行調整,在設計相應的教學環節時選擇能夠突出高中生主體地位的案例,引導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針對上述案例展開深入的討論和思考。以《鴉片戰爭》一課為例,近代史雖然是一部中華民族的屈辱史,但是教師在對該段歷史進行講解時需要引導學生正視那段屈辱的歷史,并結合大量的歷史案例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在英國人對華販賣鴉片之前,英國人曾嘗試向我國傾銷其他的正常貨物,為什么上述交易失敗了?清朝作為我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相較于我國其他歷史階段的封建王朝而言教師可以借助高效的互聯網信息平臺查閱到大量可靠的史實資料,這部分案例的引用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也為后續深入學習歷史知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教師在將案例教學法與現有的歷史課堂相結合時需要選擇恰當的教學實際將現實案例與課堂教學相結合,以此提高當前課堂的教學效率。教師在備課階段對教材內容進行初步的梳理,并根據教材內容為課堂引入新的教學案例,以《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一課為例,教師在對這部分內容進行講解時,可以采取以下3個步驟:一,根據課程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案例,如俄國十月革命發生的導火索;二,根據教材脈絡分析選取的教學案例,如俄國事業革命發生時的歷史背景;三,組織學生根據列舉的案例進行學習交流,以此加深學生對該知識點的理解[1]。
綜上述所,教師在現有歷史教學課堂中融入案例教學法時需要對當前歷史學科的教材內容進行梳理,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加以優化創新,通過定期梳理本學科的教學成果逐步調整自身教學模式,最終達到綜合提高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