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菊
(福建省漳州市第九中學 福建 漳州 363005)
目前,我國提倡素質教育,作為初中教育及素質教育中較為重要的一科,體育教學需發揮作用,帶領學生積極進行體育教育活動。體育教育的特點是參與性與實踐性很強性,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學生積極配合,主動投入到課程中。為保證教學質量,教師需做好前置工作,結合學生實際,采用合適的教學策略,為學生提供良性的成長空間環境。
1.1 增強學生體魄,促進學生健康成長?,F在我國兒童肥胖率日益增高,這和體育教育存在一定的關聯。目前,一方面我國教師及學生都對體育教育的重視程度偏低,文化課學習本占據了大量的時間,且一些學生也會利用非文化課時間來學習文化課,這導致體育課開展較為困難;另一方面教師教學方式較為傳統,吸引力不足,在進行一定的課前訓練后便解散自由活動,這就導致一部分同學在解散后未進行鍛煉,班級凝聚力低,體育課未起到相應作用。體育鍛煉有利用增強學生體魄,促進學生成長。初中的學生正處于發育的關鍵時期,而繁重的學習使學生大部分時間都被困在教室中,放學后,各種各樣的補習班、課后作業占據了大量課余時間,而鍛煉的時間屈指可數。因此,體育課教學不可忽視,同時,應采用積極正確、多元的手段促使每一個學生參與其中。
1.2 培養學生個性,培養綜合素質。體育教學對培養學生個性尤為重要。體育,不單單是腦力活動,更需要學生在身體上參與,不斷突破自身極限。就比如許多人“頭疼”的800米,每一次跑都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看似短短的800米,其實是在用實際情況告訴同學們,“堅持就是勝利,人可以不斷突破自身極限,堅持下去就有無限可能”。體育活動通常不是單一個人的活動,在許多活動中需要多人配合,相互協調。如在仰臥起坐這項運動中,一個人是沒有辦法很好的完成,若想要有效的完成就需要有人幫助。體育活動中類似的項目還有很多,這都能提高學生的社交能力,促使學生快速融入集體。
2.1 教師加強理論學習,開發教學資源。理論是實踐的基礎,掌握理論有助于在實際教學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應注重對自己已有知識的強化補充,發揮理論作用,對學生進行分析,找到合適的教學方式?,F在的體育學習中存在這種現象,即學生不能將所學理論運用于實際課程中,對于理論內容不能真正理解。對此,教師可以采用一些有效的辦法拉通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關系,就比如在學習跳遠的時候,在理論課的時候已經講好了如何擺臂、如何發力、如何起跳,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會發現,各個同學的姿勢都不盡相同,更有存在完全不知如何做的學生。這時,就需要教師結合實例,采用親身示范加理論講解的方式來教學,或者可以舉例說明,可以利用自然界的現象來解釋,比如利用青蛙等動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形象的方式幫助學掌握跳遠方法。
2.2 抓住學習關鍵,保障教學有效性。有時候在體育教學的時候,會出現學生積極性不高,甚至不參與的情況。對此,教師應明確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對癥下藥。教師可采用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體育鍛煉項目,利用學生與體育項目的緊密性來激起學生的興趣,避免產生厭煩和抵觸情緒。學生在接觸新項目的時候,也可能產生害怕和膽怯,此時,教師應積極引導,多多鼓勵學生,也可以采用多人合作的方式,讓已有相應經驗得學生幫助無經驗得學生,快速接受新項目,提高學生參與度。除此之外,老師也可以利用游戲的方式,加大同學的參與力度,比如在做好準備活動后,可以組織老鷹抓小雞、趣味折返跑等游戲,快速激發學生興趣,將學生迅速帶入課堂。
2.3 增強學生自信心,培養學生自控力。體育教育也需要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控力。體育也是一個需要反復練習的科目,就比如在學習實心球這一體育項目的時候,從剛開始的學習投球姿勢、發力位置,到最后的投出去,這都是需要不斷練習的,只有經過反復、大量的練習,形成肌肉記憶,在真正的實戰中才能取得滿意成績。在這個過程中,就會出現有學生因為一兩次沒有做好而放棄的情況。此時,老師應積極鼓勵、正確引導,增強學生自信心。并且教會學生在成功背后需要付出諸多心血,同時需要不斷努力,不輕言放棄,這有利于學生養成堅持不懈的品質,也為日后步入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2.4 做好課堂總結鞏固,便于后續教學。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參與并且學到相應知識,在一堂課下來教師應及時總結,明確課堂的優點及缺點,落實鞏固工作,并在當堂課程結束時,提前布置下一節課的內容,督促學生做好準備工作,避免第二節課學生對于教學內容處于發懵的狀態。教師也應該依據本堂課程實際情況,及時調整下節課所教授內容,即注重實際經驗得輸出,又要及時關注理論教學,加強引導教育,讓每一位同學參與其中。
初中體育教育要求教師充分考慮教學的實踐性,從學生角度出發,運用正確的策略及技巧,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取得有效突破及改造。